馬國章
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的思考
馬國章
隨著多媒體科技應用日益普及,多媒體科技給數學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多媒體科技給教學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本文對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存在的優(yōu)點及存在的問題及矯正措施進行了具體的論述。
多媒體輔助教學 矯正措施 多媒體 數學概念
由于多媒體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操作簡單,且具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的特點,能夠充分加強學生的感性熟悉,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在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舒心,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
結合本人幾年來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實踐,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以下優(yōu)點:
1.運用多媒體導課,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動機與愛好。創(chuàng)設情境,生動、巧妙的導入新課,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下產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假如能夠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完成這一過程,那就事半功倍。
2.直觀展示數學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圓柱、圓錐的側面積的推導,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對初中生來說是個難點。以前的教學中,常用一張紙片或實物模型演示,一會兒是平面圖形,一會兒是立體圖形,教師講得別扭,學生聽得模糊,教師還要反復的演示、講解,立體感差的同學,根本不知從何處展開思維,而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對解決這類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中,可以設計這樣的課件:一個圓柱,沿著一條母線剪開、旋轉,其動態(tài)過程可反復顯示,并保留圓柱的運動軌跡,然后,通過閃爍“圓柱底面圓”和“母線”,使學生注重到“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即它展開的長方形的一邊,母線即長方形的另一邊”的實質,從而完成“圓柱的側面積即展開的長方形的面積”這一轉化過程,這樣用實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利用多媒體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更輕易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概念是學習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可學習數學概念是一件枯燥的事。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際操作,形象演示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實踐證明,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愛好,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然而,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和聽課,我也發(fā)現利用多媒體教學還存在著主觀或客觀上的一些弊病,下面提出來與各位同仁商榷。
問題一:公開課現形,隨堂課匿跡。
在平常的數學教學中,有些老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打天下”,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平日課堂教學難以問津多媒體技術,只有在研討課時才忙于甚至請人代勞制作課件,這樣所謂的多媒體教學成了觀摩課、評優(yōu)課的專利,成了“花瓶式”的“點綴”,成了用多媒體技術“作秀”。
矯正措施:在信息化社會和學習化社會發(fā)展潮流中,誰能把握住多媒體技術這一“制高點”,誰就能在新世紀的教育中處于有利地位。作為身處課程改革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迅速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接受挑戰(zhàn),努力學習多媒體軟件設計和制作。
問題二:重形式,不求實效。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為了推廣計算機的應用,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學科教學中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做了一些硬性規(guī)定。筆者在去年參加全縣中學數學優(yōu)質課評選聽課時,發(fā)現所有參賽教師都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有的老師還將課本上的插圖、教學掛圖,實物教具都通過掃描制成課件,與教師探討這一問題時,大部份教師都認為“沒有多媒體教學的課不夠檔次”,“假如不用多媒體,上評優(yōu)課絕對拿不到好的名次”,真的是這樣的嗎?多媒體的使用要看是否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必須因教學內容而定。
矯正措施:在教學中選擇媒體應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而許多教師恰恰忽視了這一原則,將一些用常規(guī)手段就能達到教學目的的內容也要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因而,多媒體課件并不是非用不可,關鍵是要合理運用,用到實處,體現其價值。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極大地拓展了數學教學的空間,豐富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給教學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和基本功,還必須熟悉和把握多媒體教學,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法有機的結合,在課堂上找準使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把握好“度”和“量”,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功能,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為全面推進數學素質教育發(fā)揮強有力的作用。
[1]周新香.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中認知負荷的控制方法研究 [D].寧波大學,2012.
[2]張強.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實踐研究 [D].湖南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青海門源縣第二寄宿制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