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娟
春風化細雨 丹心沃新花
——記江夏區(qū)廟山小學教師劉會玲
高紅娟
有的孩子說:“她不是春風,但是她比春風還溫暖?!?/p>
有的孩子說:“她不是媽媽,但是她像媽媽一樣?!?/p>
有的孩子說:“她是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有的孩子說:“她是園丁,辛勤澆灌著我們這些小花朵?!?/p>
24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像泥土一樣樸實,像大山一樣厚重,像老黃牛一樣無私”地關(guān)愛著孩子們,用自己的耐心、熱心和愛心哺育孩子們成長,譜寫出了一曲曲愛的樂章。
她就是劉會玲,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廟山小學的一名普通的女教師。
劉會玲老師,1972年出生,小學數(shù)學高級教師。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24個春秋。因為愛,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因為愛,她把自己的美好年華完完全全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獻給了她所熱愛的孩子們。她始終堅定一個信念: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心愛的教育事業(yè)。
自1993年從教以來,劉會玲老師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她勤奮學習專業(yè)知識,刻苦鉆研先進的教育理論,勇于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經(jīng)過反復(fù)實踐、反復(fù)磨練,逐步形成了自己教學風格:講臺形象——樸實、鎮(zhèn)定、自信,精神抖擻;教學思路——脈絡(luò)分明,條理清晰;語言表達——簡潔、嚴謹、生動;板書——工整,詳略得當;解題指導——靈活,富有啟發(fā)性,講究多解、巧解。
劉老師的數(shù)學課堂扎實高效、睿智深邃,學生們喜歡,家長們滿意,同行們也愛聽愛學。她一直擔任高段的數(shù)學教學,日常教學中,從備課、上課,作業(yè)批改,她總是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她還立足教材、鉆研教材、創(chuàng)新地運用教材,在“實”與“活”上下功夫,較強體現(xiàn)課程改革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她執(zhí)教三年級《周長》一課時,出示了一個長方形并問同學們:這兩部分哪個部分的周長長?(此句表述不清,沒看懂,不知道怎么修改)這種題目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學此題時,劉老師選擇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再充分討論、辨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生1說:“長方形長、寬一樣,中間一條也一樣長,周長肯定一樣。”生2不得其解,皺著眉頭說:“我不同意他的意見,但也不知道哪個周長更長,總覺得怪怪的?!眲⒗蠋熜睦戆敌?,他一定是受了面積大小的暗示。生1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沖上講臺,指著黑板上的那道題給他再講了一遍周長。整堂課氣氛熱烈,學生們表現(xiàn)活躍,并且充分掌握了周長的內(nèi)涵。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再精心的預(yù)設(shè)也無法預(yù)知整個課堂的全部細節(jié)。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難免會發(fā)生諸多的意外。劉老師在處理課堂生成這方面頗有經(jīng)驗和方法。她在執(zhí)教《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時,課一開始讓學生說說怎樣計算,估計正確與錯誤會同時出現(xiàn),然后可以抓住認知沖突,組織討論。沒想到同學們都計算出了正確的結(jié)果,應(yīng)該說這樣的課堂是高效的。但是劉老師并不滿足:學生對分數(shù)加減法的本質(zhì)真的理解嗎?這時,劉老師決定改變原定授課思路,設(shè)問:為什么不是等于十四分之五呢?你們有什么理由說服老師?面對老師的新問題,學生通過折紙、畫圖、實物舉例等多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確的,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學習效果自然很好。只有關(guān)注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珍惜課堂生成性資源,用好生成性資源,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課堂成為學生增長知識、開發(fā)潛能、發(fā)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的地方。
多年來,她堅持“功夫在課前、收益在課上、延伸到課外”的教學思想,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劉老師所帶的班級,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讓平行班的老師羨慕又佩服(平均分差多為10分以上)。2013年秋,在江夏區(qū)四年級期末調(diào)研考試中,成績位于全區(qū)第四名,與區(qū)第三名成績相差0.1分。2013年江夏區(qū)學生全能比賽,劉老師班級14人參加,其中,10人獲獎,1等獎1個,2等獎5個,3等獎4個。
教育家徐特立曾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就不能為池塘;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的教育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更應(yīng)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據(jù)了解,有個學生,別的學校都不肯接收。剛轉(zhuǎn)入劉老師的班級時,各學科成績都非常差,尤其是數(shù)學,平均只有30分左右。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也不好:丟三落四、性格古怪、不合群、不做作業(yè),上課情緒低沉,下課狂奔亂跑,經(jīng)常與同學間鬧矛盾……天天都有科任老師和同學反映他的問題。劉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樣才能讓他有所轉(zhuǎn)變呢?
首先,劉老師利用休息時間多次找他談話,跟他說明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學習規(guī)范,,勸誡他要以學習為重,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但結(jié)果并不理想,他只在口頭上答應(yīng),行動上卻幾乎沒有改變??吹剿凰歼M取,萬事漠然的態(tài)度,劉老師更加焦急心痛了。
“不能這樣下去,要不然,這個孩子就全毀了!”接著,劉老師安排他與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同桌,讓先進帶動后進,可是他根本不接受同桌的幫助。萬事開頭難,但是只要開了頭就好辦了。劉老師將要求一再降低,只讓他抄同桌的作業(yè),不要他動腦筋,只要做就行。開始仍然一字不動,劉老師苦口婆心地跟他溝通,陪他抄一遍、兩遍,一天又一天,有時連午餐都忘記吃。漸漸地,他開始動筆了,這就說明他在進步。只要是在進步,哪怕僅僅只是微小的一步,也要及時的、緊緊地抓住。劉老師馬上在班上鄭重表揚說:“**同學今天真棒!他開始做作業(yè)了,同學們一起表揚他!”
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許多老師們都嘗試過。也許有些老師試過一次沒有什么效果就會放棄,但劉老師卻一直這樣堅持著,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一直堅信沒有誰生來就是后進生,他們可能只是慢一點而已,只要我們等一等、拉一把,他還是會跟上大部隊的。也許是明白了劉老師的用心良苦,他開始學習了。在后來的測試中,第一次考了40分,劉老師當全班同學的面獎勵他一顆星,并鼓勵他,相信他以后會做得更棒。此時劉老師看見他開心的笑了,笑得那樣甜,笑得那樣滿足。劉老師也開心地笑了,因為劉老師看到了希望。真是功夫不負苦心人,對于程申這樣的后進生,劉老師敞開心扉走進他,給他機會,給他時間,用關(guān)愛的陽光來撥動他的心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溫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說服他。后來,這位學生的作業(yè)每次都能按時完成,在幾次數(shù)學測試中先后考了50分、60分,有一次居然考85分。漸漸地,同學們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都很樂意與他交朋友,課間也能看到和大家一起玩耍,習慣和性格都在慢慢改變,劉老師的關(guān)愛如春風化作了細雨,滋潤著這個孩子的心田,讓他感受到了成長進步的快樂。
在廟山小學,留守兒童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多。劉老師的班上父母雙雙在外的有13人,父母中有一方出門的有6人。
有一個小女孩,父母因感情不合離異了,女孩由父親撫養(yǎng)。不久,父親重新組建了家庭。雖然,她的父親對女孩寵愛有加,可以說是要什么有什么,但女孩卻一直郁郁寡歡,非常孤僻,很少與班中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學習成績也一直處在下游。劉老師一直為這事苦惱不已,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幫助她。
一次,女孩的母親來看她,但女孩拒絕見她的母親。對此,劉老師難以理解。一個只有11歲的孩子為何會拒絕見自己的親生母親?從她母親的哭訴中,大致了解了一點關(guān)于他們家的事情。或許父親往往會粗枝大葉一些,而且由于對女孩的母親積怨較深,在平時對女孩的教育中,就時常流露出不許女孩見母親的怨言。單純的女孩受了父親的影響,在她小小的心靈中,竟也埋下了痛恨母親的種子。認為母親棄她而去,是不愛她了,不要她了。以致當她的母親來看她的時候,她倔強地不肯與自己的母親相見。當她的母親向劉老師哭訴的時候,劉老師細心地留意到女孩眼中晶瑩的淚花,劉老師意識到了這個孩子內(nèi)心的柔軟和無奈。
事后,劉老師單獨抽了一個時間找女孩談心。起先,女孩不肯敞開心扉。后來,當劉老師說到:“世上沒有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母親”時,女孩流淚了。她抽泣著向老師哭訴,自父母離異之后,母親從未看過她,也從未給過她任何溫暖,她恨她的母親,恨她為什么不來看她。劉老師溫柔耐心地為她分析父母離異的原因,并為她解釋母親從未來看過她的原因。經(jīng)過這次談話,女孩對劉老師有了更多的信任。此后,劉老師時常找女孩談心,談她的父親,也談她的母親,但談的更多的還是她的學習。日子久了,劉老師欣喜地發(fā)現(xiàn),女孩會主動找老師談心,她慢慢地變得開朗了,下課的時候,也愿意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有一天女孩的父親來接她,劉老師婉轉(zhuǎn)地向他表達了個人的想法,希望不要讓家庭的變故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那天,女孩的父親親口答應(yīng)劉老師,以后不會在孩子面前流露任何怨言,讓孩子在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經(jīng)過那次與女孩父親的長談,女孩似乎換了一個人,變得開朗樂觀,學習成績進步非常快,從原來的倒數(shù)第幾上升到班級前二十幾名。劉老師知道,她已經(jīng)喚醒了這個孩子,這個孩子胸前的紅領(lǐng)巾已經(jīng)快樂地飄起來了。
常年辛勤忘我的工作,劉老師犧牲了太多的休息和娛樂,甚至健康。
2012年4月6日,劉老師正在黑板上演算一道題,突然肚子疼痛萬分,劉老師忍著劇痛一直堅持把那堂課上完才被緊急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診斷為腎結(jié)石,建議在家休息一周。但劉老師生怕耽誤學生們的學習進度,休息了兩天就走進了教室。
2013年6月5日,由于長期站立工作,劉老師左腳半月板囊腫。醫(yī)生建議臥床或在家休息,不能上班。劉老師卻說:“我現(xiàn)在不能休息,現(xiàn)在學生們正處在學習的關(guān)鍵時期,得多教一些知識給學生,暑假不占用上班時間,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時再動手術(shù)吧!”醫(yī)生瞬間被劉老師的話打動了。
不幸的是,今年劉老師的病又一次發(fā)作了。上課鈴響了,劉老師強忍著疼痛,拖著病怏怏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來到教室。她費力地捏住小小的粉筆,硬撐著在黑板上寫板書、演算。她的手微微地抖起來,每寫一個字,她就難受地皺皺眉。那黑板上的每一個字里都包含著劉老師對孩子們無窮的愛。劉老師用粉筆寫下的是數(shù)字、符號,在我們看來都是澆花的甘露、哺兒的乳汁、育樹的養(yǎng)料……她就像水,滋潤著幼苗;就像火,點燃了孩子們的心靈;就像光,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道路……
劉老師用實際行動努力踐行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和“愛滿天下”的博大情懷,用自己的愛播撒知識的種子,詮釋了對學生的深愛和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彰顯了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偉大師魂。如今,劉會玲老師繼續(xù)在自己那方土地——黑板上默默奉獻著。她佇立成一座燈塔,她如縷縷春風,播種著希望,收獲著快樂……在這里,我們要向她說一聲:“劉老師,您辛苦了!”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廟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