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閔行區(qū)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實踐探索
■王 靜
閔行區(qū)自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獲準承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國家級試驗任務后,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進農村改革向縱深發(fā)展。2015年起,閔行區(qū)對29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持有的75億元集體資產股份,全面開展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六項權能試驗,出臺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制定具體的操作規(guī)范,引導股權管理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
為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簡稱成員,下同)權益,閔行區(qū)在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明確成員在集體資產中所占股份或份額的基礎上,建立了成員登記備案制度、股權登記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全面落實成員對集體資產占有、參與管理決策、享有收益分配的權利。
明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編制成員名冊、發(fā)放股權證書,并將成員持有的集體資產股權登記、變更和注銷等情況,定期向街鎮(zhèn)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報備。街鎮(zhèn)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對上述情況加強審核,強化監(jiān)管。規(guī)定成員名冊一般應詳細記載成員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地址、聯(lián)系電話。明確股權證書以戶為單位發(fā)放,一般應載明成員信息、自有(受讓或繼承)股份或份額數(shù),以及變更、注銷、收益分配等情況,并由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簽發(fā)。明確要處理好集體積累與股權分配的關系,設置分配水平上限,確定合理分配比例,制定分配方案。收益多時應適當控制分配額度,結轉下年使用,實行“以豐補歉”。收益分配方案需報街鎮(zhèn)審核后,經民主審議通過后,方可實施。
目前,股權證書發(fā)放率、成員及其股份信息錄入區(qū)集體“三資”監(jiān)管平臺率達到95%以上。2016年,有55個改革村實施了分紅,分配總額達6.28億元,人均分紅4727元。
閔行區(qū)在七寶、莘莊、虹橋、梅隴等鎮(zhèn)開展了賦予成員對集體資產股權有償退出試驗,制定股權在本集體內部轉讓或者由本集體贖回的具體操作辦法。一是明確崗位股、受讓股、知青農齡量化額應退出,因大病、火災、車禍或其它不可預見災難等特殊情況成員的股權可退出且享有回購權。其中,崗位股清退因有關崗位股的政策前后不一,本著尊重歷史、股東認可的原則,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妥善處理。崗位股退出方案經街鎮(zhèn)審核、股東代表會議通過后方可實施。二是規(guī)定股權退出一般按上年度末審計的賬面凈資產計退,也可按入股價計退。股權轉讓價格一般以上年度末審計的賬面凈資產為依據,由轉讓雙方協(xié)商確定,明確受讓人總持股額度不得超過受讓時本集體成員平均持股額的5倍。三是明確股權退出程序。股權由本集體贖回的,其退出程序為:本人提出申請,經成員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由集體經濟組織按上年度末審計的賬面凈資產計退。
股權在本集體內部轉讓的,其轉讓程序為:轉讓人向理(董)事會提出書面申請,理(董)事會進行審核,審核同意后轉讓雙方簽訂規(guī)范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轉讓雙方到公證處辦理公證手續(xù)或由集體經濟組織出具證明文書,轉讓雙方憑公證文書或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明材料及《股權轉讓協(xié)議》到村集體經濟組織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
股權轉讓雙方當事人應提交公證機構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材料包括: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雙方當事人的股權證書及身份證,公證機構或村集體經濟組織認為應提供的其他材料。
據調查,目前有17個村2291人開展股權有償退出,退出金額7938萬元;有30個村360人實施了股權轉讓,轉讓金額3335萬元。
在近二十年的改革推進中,閔行區(qū)始終采取“尊重農民意愿、一村一策”的工作方針。因此,各村在股權管理方面差異較大,有的實行“生不增、死不減、可繼承”,有的實行“生要增、死要減、不繼承”。根據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必須加強股權的規(guī)范化管理,保障新增人員的利益。閔行區(qū)經過探索試驗,一是規(guī)定繼承人為本集體成員的,按照法定順序繼承股權。繼承人為非本集體成員的,被繼承人所持股權應由本集體經濟組織購回或轉讓給本集體其他成員,也可繼承但繼承的權限另議。無繼承人的,被繼承人所持股權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對非成員繼承股權的權屬受限問題,允許各村根據自身情況,通過召開成員或股東代表會議,在章程里予以明確,有效地破解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單純以繼承法為依據的難題。二是明確股權繼承程序為:繼承人向理(董)事會提出書面繼承申請,理(董)事會進行審核,繼承人持相關材料到公證機構公證或到村集體經濟組織見證,繼承人憑公證文書或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明材料或司法判決書(調解書),到村集體經濟組織辦理股權繼承手續(xù),進行股權變更登記。特殊情況如:夫妻一方過世由對方繼承的,子女簽字同意后可不公證直接辦理繼承手續(xù);若已經司法判決或調解的,繼承人能夠提供確認股權繼承人繼承股權的判決書(調解書),則無需再證明。
股權繼承人應提交公證機構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材料包括:被繼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的有效證明材料,被繼承人的股權證書,繼承人的有效身份證明,公證機構或村集體經濟組織認為應提供的其他材料。其中,存在多名繼承人的,須提供多名繼承人協(xié)商一致的書面材料。
據調查,有30個村6494人開展股權繼承,涉及金額31175萬元。其中,多數(shù)為在世時贈與。
由于農村集體資產反映的是賬面價值,對集體資產股權價值的確認若采用評估的方法,一方面評估費用較大,另一方面因為土地不包含在內,無法體現(xiàn)資產的全部價值。因此閔行區(qū)規(guī)定:一是股權抵押價值測算以股權預期收益為依據,采用授信額度方式開展抵押;股權擔保參照股權抵押規(guī)定執(zhí)行。明確當借款人不能如約歸還貸款本息時,可由第三方擔保公司或者由區(qū)、鎮(zhèn)財政部門建立的股權抵押貸款風險基金,承擔一定比例的不良貸款風險。二是明確辦理股權抵押程序:經批準村集體經濟組織修改章程明確股權可抵押融資,集體經濟組織與金融機構簽訂股權抵押融資授信協(xié)議,并向金融機構出具股權抵押登記證明書;經本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借款人向金融機構提出借款申請,金融機構審核,借款人與金融機構簽訂借款合同,并將相關材料報本集體經濟組織備案。借款歸還,村集體經濟組織與金融機構解除股權抵押。
借款人申請股權抵押借款時須提供的資料包括:借款人及財產共有人的身份證、戶口簿、婚姻狀況證明原件及復印件,借款人的股權證書原件及復印件,金融機構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p>
(作者單位:閔行區(qū)農村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