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
核心提示:可以把國企混改和去杠桿兩大任務結合起來,以債轉股推動國企混改和杠桿率的下降。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引進民間資本改造國企的治理結構,提升效率。幾年來,各地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不盡如人意。其中,國企高額負債問題比較突出。
國企高額負債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而是中國宏觀經濟周期的產物。一般而言,當經濟處于宏觀景氣上行期時,企業(yè)資金運轉速度加快,負債率下降;而當經濟處于宏觀景氣下行期時,企業(yè)訂單下降,資金運轉速度下降,負債率上升。我國經濟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進入長達近十年的景氣上升期,企業(yè)負債率大幅度下降,國企也不例外。但自2012年之后,經濟進入新一輪的景氣下行期,國企負債率發(fā)生較大幅度的上升。
我國國企債務上升并不是第一次發(fā)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經濟進入長達六七年的景氣下行期,國企債務迅速上升。當時銀行的壞賬達到了GDP的四分之一,情形比現(xiàn)在要嚴重得多。政府采取果斷措施,成立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接受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并把壞賬轉化為資產管理公司擁有的國企股份。通過這樣的債轉股操作,使得銀行和國企得以輕裝上陣,整個經濟的杠桿率也大幅度下降,這一輪的債轉股,也為中國經濟在2003-2012年的高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經濟的景氣下行,和1997年本質上是一樣的。本輪調整可以把國企混改和去杠桿兩大任務結合起來,以債轉股推動國企混改和杠桿率的下降。
得益于2003-2012年的增長,中國積累了海量的國民儲蓄,多數(shù)儲蓄為居民和企業(yè)擁有,利用好這些儲蓄,把儲蓄變?yōu)榉€(wěn)定的收入流,為債轉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在上一輪調整中,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扮演了主要角色;在本輪調整中,這個角色可以由民間資本來承擔。政府可以允許民間資本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接納銀行剝離的國企債務,并轉化為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國企股份;對于一些壞賬較多的企業(yè),可以允許銀行核銷部分債務。
債轉股的阻力,可能來自兩個擔心:一個是國有資產流失,另一個是國企不必為經營不善承擔責任。為應對第一個擔心,債轉股的操作必須是公開和透明的,銀行在剝離國企債務的時候,最好采用競價的方式把債務轉讓給民營資產管理公司。至于第二個擔心,我們必須認識到,國企經營不善是過去的失誤造成的,是必須接受的沉沒成本;通過混改加強國企的公司治理結構,恰恰是防止今后失誤的關鍵性舉措。
政府的政策,應該在保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兩者都不可偏廢,經濟下行的時候就是經濟調整的時候。(支點雜志2017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