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對學生個人和社會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針對現階段大學生志愿服務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了加強組織管理、經費保障、樹立品牌等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志愿報務 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79-02
大學生志愿服務由來已久,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一種具體形式。志愿服務的意義不僅限于大學生個體,還體現在積極的社會意義上。在我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可持續(xù)的開展好這項工作?成為了當前擺在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研究工作的重大問題。
1 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意義
1.1 利于提高大學生個人素質
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大學生個人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鍛煉能力,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對象是全社會,走出校園的大學生要與社會上各類人員打交道并為他們服好務,需要一定的交際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在一些需要專業(yè)技能的服務中,還需要一定的專業(y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二是培養(yǎng)品質,大學生志愿服務是無償的,這本身就是對社會的一種奉獻和回報,加之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是以團隊形式來開展的,因此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增進大學生的公益責任感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1.2 利于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每個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結束以后,都會走向社會,從這一點出發(fā),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應該多與社會接觸,以作好這方面的準備,但是現實情況是,大學生們在校學習階段,主要的活動范圍主要局限于校內,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并不是太多。這一缺陷通過志愿服務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志愿服務是大學生與社會接觸的一座有益的橋梁,可以將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從學校擴展到社會。大學生通過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以及在服務過程中因為受到社會認可和尊重而產生的自我價值感,都是在大學課堂上學不到的,對于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生活以及促進其個人成長,非常有好處。
1.3 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大學生志愿服務對于社會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在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本身就是社會的重要成員,培養(yǎng)好大學生的個人品質,樹立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要求;二是大學生在志愿報務活動中,對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給社會帶來的是正能量,對于營造和諧穩(wěn)定、團結友善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濃厚的精神文明內涵,對于全社會有導向和示范作用,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
雖然大學生志愿服務對于大學生個人以及全社會都有著積極意義,但是,從當前大學生志愿報務的情況來看,在組織和管理、機制以及經費上還普高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意義和作用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2 大學生志愿服務當前存在的問題
2.1 組織和管理問題
首先是缺乏組織,在我國的一些高校,不少大學生都有志愿服務社會的愿望,但是苦于學校缺乏這類組織,使得這一愿望無法得到實現;還有的高校雖然建立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但是缺乏管理,或者是為了臨時突擊宣傳搞一場服務活動,之后就不聞不問不管,成為擺設;另外,也有的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由于缺乏指導導致開展活動組織不力、管理松散,久而久之成員信心喪失,逐漸消亡。
2.2 機制問題
主要表現在培訓機制、成長機制和激勵機制上面。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和人生經驗較淺,服務能力特別是專業(yè)服務能力與社會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這兩方面都需要志愿服務組織進行彌補,但是,由于管理或者經費等原因,不少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無法完成對成員進行社會交際、服務能力的指導和培養(yǎng),導致大學生參與熱情下降。另外,大學生志愿服務對大學生個人來說,其參與動機中包含個人成長需要,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志愿服務組織應該為每個成員建立個人成長機制,準確記錄成員在組織中的成長情況并及時對其進行個別指導,以幫助其實現個人成長的目標,由于多數組織在這方面工作的缺位或者是流于形式,導致這方面的作用沒有發(fā)揮。在激勵機制上,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社會對大學生志愿服務也缺乏直接有效的激勵政策。
2.3 經費問題
這也是制約大學生志愿服務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學生本身沒有參加社會工作,也就無法取得工作報酬,其學習和生活所需,都是依靠父母支持。對于大學生志愿服務所需要的經費,在來源上非常單一,大多數是學校提供一點經費,或者是成員們自籌經費,能夠得到社會和企業(yè)贊助的,限于我國的一些名牌高校或者是知名度很高的志愿服務組織,數量極少,不具有普遍意義。因此,經費不足成為困擾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普遍問題,同時,這一問題也是不少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開展活動數量不夠、服務規(guī)模小、服務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3 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建設
3.1 加強組織管理
首先,高校作為大學生的教育任務承擔機構,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把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來抓,制定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長期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落實相應的組織和管理人員,并且對其定期進行考核;其次,高校要根據時代特征及現在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建立大學生志愿者網站、微信、QQ群等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公益活動,以網上、手機或現場報名等多種方式招募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同時,對參加公益活動的大學生要建立檔案,對其活動中的表現要給予評價并及時指導,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了激勵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高校還可以把參加志愿服務納入大學生在“德”方面的考核;最后,為了做好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組織和管理工作,高校要對志愿服務里的學生干部進行適時指導并為其開展組織管理工作提供幫助,高校要積極面向社會,利用學校的資源,為志愿服務組織牽線搭橋,多提供開展活動的機會,利用學校的專業(yè)優(yōu)勢,組織相關教師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各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的服務水平和能力,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樹立品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2 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志愿者權益
要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必須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志愿服務工作開展的資金問題。大學生志愿服務對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具有重要意義,政府作為社會的管理者,對此要有正確認識,要把大學生志愿服務納入到政府的公益管理活動中去,制定預算、落實經費、??顚S茫С指咝0堰@一項活動開展好。當然,從我國政府現階段的財政負擔來看,支出項目較多,財政負擔較重,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來開展高校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仍然存在問題。因此,在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資金投入上,高校及志愿者組織還要廣開渠道,爭取經費。具體來講,高??梢酝ㄟ^校辦企業(yè)、社會企業(yè)贊助等籌集一定資金,志愿者組織也可以利用組織的專業(yè)特長來為企業(yè)完成一定工作來獲取一定報酬積累資金,當然也可以在公益活動中通過與社會組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聯系和溝通而獲得一部分贊助或捐贈。有了資金的保障,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就有了把改善服務水平、保障成員權益的物質條件。除了政府要出臺政策,保障大學生志愿者在開展公益活動中的權益以外,由于大學生出校參加志愿服務,在交通、服務過程中都有可能受到意外傷害,志愿服務組織可以通過出資保險等方式來保障志愿者的權益和規(guī)避相關風險。
3.3 樹立服務品牌,擴大社會影響力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對于社會的意義是促進和諧穩(wěn)定,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志愿服務活動的社會影響力之上。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力越大,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就越大。而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要給社會帶來正能量,首先必須樹立起服務品牌,得到社會的認可。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必須做到三點:一是有針對性,包括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的針對性,要針對社會問題開展志愿服務,例如,社會弱勢群體長期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府重點幫扶的對象,而這一群體不少是因為缺乏文化技能造成的,如果大學生志愿組織能夠抓住這一癥結,組織成員對這一類弱勢群體中的具備轉化條件的人員開展文化技能補習,幫助他們掌握社會所需的技能,獲得在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條件,就能收到比單純補助財物更好的效果,這種行動也容易得到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并能在社會上產生良好的影響;二是取得效果,大學生志愿服務要在社會產生影響,絕不能依靠做表面文章,務求取得實效,這一結果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實現。前面提到的為社會弱勢群體服務,其實也是政府長期在做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一些地方收效并不理想,大學生志愿組織來做方面的服務,需要長期投入人力物力,并且對服務者的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都較高;三是服務的長期性,社會服務包羅萬象,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在社會中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
4 結語
大學生志愿服務是一項利于大學生成長、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活動,就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必須通過加強組織管理、加強經費保障、樹立服務品牌、擴大社會影響力來建立長效機制,才能讓這項活動持續(xù)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勖.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中美比較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09,12:71-72.
[2] 林大燕.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3] 宋海英.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建設研究[D].山東大學,2012.
[4] 劉海春,姚岱虹.社會治理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87-90.
[5] 齊秀強,趙英麗.社會工作視角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J].當代青年研究,2013,04:118-123.
作者簡介:顏濤,女,漢族,籍貫湖南邵陽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