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林++周國勤++茆健強++郭麗蕓++劉煒++尹紹武++張國松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10.087
摘要:在應用精子保存方法的基礎上,采用濕法人工授精技術開展黃顙魚(♀)×瓦氏黃顙魚(♂)雜交及黃顙魚自交的繁苗生產(chǎn)試驗。結果顯示:當雌雄配組比例分別為300 ∶1、600 ∶1時,雜交組與自交組的受精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明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親本配合力較好、授精效率高;雜交繁殖的受精率隨著雌雄配組比例的升高而降低,在本試驗條件下,適于規(guī)?;s交繁苗生產(chǎn)的雌雄配組比例為(300~600) ∶1??偨Y繁殖技術經(jīng)驗,開展規(guī)模雜交繁苗,采用161.6 kg黃顙魚雌魚及4尾瓦氏黃顙魚雄魚可成功雜交繁苗207.9萬尾,平均受精率為 79.8%,平均出苗率為82.5%;單尾瓦氏黃顙魚雄魚配組黃顙魚雌魚量達40.4 kg,繁苗量達51.9萬尾,實現(xiàn)了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的規(guī)?;s交繁殖生產(chǎn)。
關鍵詞:黃顙魚;瓦氏黃顙魚;雜交繁殖;規(guī)?;?;受精率;出苗率
中圖分類號: S961.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0-0303-02
收稿日期:2016-04-12
基金項目:江蘇省水產(chǎn)三新工程項目(編號:D2013-2-1、Y2015-24)。
作者簡介:唐忠林(1982—),男,湖南郴州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水產(chǎn)動物育種研究。Tel:(025)86566708;E-mail:77439753@qq.com。黃顙魚(Pelteobagrus fuIvidraco)和瓦氏黃顙魚(Pelteobaggrus vachelli)均屬鲇形目鲿科黃顙魚屬,為底棲經(jīng)濟魚類,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大水系。目前,黃顙魚雜交繁殖模式已取得一定技術突破,包括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黃顙魚與烏蘇里擬鲿、黃顙魚與粗唇等雜交繁殖技術,但均以試驗性研究為主,其規(guī)模性生產(chǎn)技術尚不成熟[1-5]。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的雜交屬于不同品種之間的近緣雜交,其規(guī)?;敝臣夹g研究較少,生產(chǎn)效率有待提高。
通過開展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的雜交生產(chǎn)試驗,確定催產(chǎn)、授精、孵化等技術參數(shù),以提高黃顙魚規(guī)?;s交繁苗生產(chǎn)效率,實施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的規(guī)?;s交繁苗。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黃顙魚由南京市水產(chǎn)科學研究所黃橋灘苗種繁育場自行培育,雌魚、雄魚的規(guī)格分別達0.1、0.2 kg。瓦氏黃顙魚雄魚購自江蘇省溧陽市前馬塘陳強特種水產(chǎn)養(yǎng)殖有限公司,規(guī)格達 0.45 kg,親魚體表無傷無病,發(fā)育情況良好。試驗采用電子秤、移液槍、催產(chǎn)劑以及著卵網(wǎng)片、微孔增氧等孵化設施。
1.2催產(chǎn)
于人工授精前24 h對黃顙魚注射漁用催產(chǎn)劑,包括促黃體素釋放激素A2(LHRH-A2)、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馬來酸地歐酮(DOM)3種藥物,以促使其卵子成熟。藥物濃度分別為LHRH-A2 50 μg/kg、HCG 2 000 U/kg、DOM 5 mg/kg。采用1針及2針注射方式,比較催產(chǎn)24 h前后時間段的雌魚成熟情況。1針注射:將全部藥物配制后一次性注射完畢。2針注射:第1針注射30 μg/kg LHRH-A2,第2針注射剩余藥物劑量;背部肌肉兩側各注射1針,時間間隔為12 h。于采精前12 h對黃顙魚雄魚及瓦氏黃顙魚雄魚背部肌肉各注射1針,劑量為雌魚的50%。
1.3精子采集與低溫保存[6]
于人工授精前2 h人工采集黃顙魚及瓦氏黃顙魚的精子。剖開雄魚腹腔,用鑷子取出精巢(2~5 mg/尾),去除血絲,在培養(yǎng)皿中剪碎,紗網(wǎng)過濾,將雄魚的精液收集到精子保存液中,每尾魚使用30 mL保存液。黃顙魚精子保存液配方為NaCl 7.68 g、KCl 0.22 g、NaHCO3 0.25 g、Na2CO3 0.21 g、葡萄糖2 g、蒸餾水1 L。整個取精過程要快速完成,并避免精子與水接觸,于低溫下避光保存待用。
1.4擠卵與濕法授精
待95%以上的雌魚卵子成熟后進行濕法人工授精,雜交組將黃顙魚雌魚卵與瓦氏黃顙魚雄魚精子混合授精,自交組將黃顙魚雄魚、雌魚的精卵混合授精。具體操作方法為:擠壓雌魚腹部,使魚卵排入無水的不銹鋼盆中,避免魚卵與水接觸;采用移液槍吸取保存的精液,加入到0.3%的鹽水激活后,迅速倒入卵盆中,人工攪拌均勻,使卵子和精子充分結合授精,準備孵化。
取1 mL保存液精子,分別與10、20、30尾雌魚卵混合授精,比較雜交組與自交組在不同雌雄配組比例(300 ∶1、600 ∶1、900 ∶1)條件下的授精效果。
1.5孵化
將進行人工授精后的魚卵均勻布置在著卵網(wǎng)片上,在充氣及流水條件下孵化,于10 h后觀察并計數(shù)受精卵,統(tǒng)計其受精率。檢查不同布卵密度下的受精卵發(fā)霉情況,統(tǒng)計出苗率。
1.6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隨機抽取雜交組與自交組布卵網(wǎng)片各9片,每個雌雄比例組3片,每片隨機抽取3個面積約為12 cm2的區(qū)域,統(tǒng)計其受精率并計算各組平均值,采用SigmaPlot軟件分析各組數(shù)據(jù)的差異性。在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規(guī)模化雜交繁苗過程中,統(tǒng)計平均受精率、總卵數(shù)、平游魚苗數(shù),計算平均出苗率。
受精率=(受精卵總數(shù)÷總卵數(shù))×100%;
出苗率=(平游魚苗數(shù)÷受精卵總數(shù))×100%。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雌雄配組比例的授精效果比較
雌雄配組比例、精子保存及人工授精的方式均會直接影響人工繁殖的受精率。在雜交繁殖過程中,雌魚與雄魚親緣關系的遠近程度將直接影響人工繁殖受精率的高低,是決定雜交繁殖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7]。由表1可知,當黃顙魚親本雌雄配組比例為300 ∶1及600 ∶1時,雜交組與自交組之間的受精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表明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親本之間配合力較好??梢?,在控制雌雄比例的條件下,江黃顙魚雄魚與黃顙魚雌魚可進行正常且高效的授精過程,進而開展規(guī)?;s交繁苗生產(chǎn)。當親本雌雄配組比例為900 ∶1時,雜交組的人工繁殖受精率顯著低于自交組(P<0.01),可能的原因為本試驗采用的精子保存液對瓦氏黃顙魚雄魚精子的保存能力相對較弱。
應用精子保存方法,雜交組的受精率隨著雌雄配組比例的升高而降低,當雌雄比為900 ∶1時,雜交繁殖的受精率僅為50.2%,下降極為明顯。在本試驗條件下,雜交繁苗生產(chǎn)的雌雄配組比例宜控制在(300~600) ∶1之間。
2.2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規(guī)?;s交繁殖結果
生產(chǎn)性試驗結果表明,通過應用精子保存方法進行人工授精,可實現(xiàn)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大規(guī)?;s交繁殖生產(chǎn)。統(tǒng)計生產(chǎn)試驗中的繁苗數(shù)據(jù),結果(表2)顯示,人工催產(chǎn)161.6 kg黃顙魚雌魚,共使用4條瓦氏黃顙魚雄魚,共繁殖出207.9萬尾雜交水花苗,平均受精率為79.8%,平均出苗率為82.5%;單尾瓦氏黃顙魚雄魚配組黃顙魚雌魚量達40.4 kg,單組繁苗量達51.9萬尾。在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規(guī)?;s交繁苗過程中,瓦氏黃顙魚雄魚規(guī)格差別較大,精巢大小不一,質(zhì)量為2.4~6.0 g,單尾瓦氏黃顙魚雄魚可利用的精子數(shù)量差異較大,因此雜交繁苗的雄魚使用數(shù)量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3結論與討論
3.1瓦氏黃顙魚(♂)對黃顙魚(♀)的親本配合力
近緣雜交即種內(nèi)雜交,指同一物種的生物相互交配,包括同一品種內(nèi)不同個體之間的品種內(nèi)雜交以及同一物種內(nèi)不同品種之間的品種間雜交。由于親緣相近,近緣雜交一般不會出現(xiàn)不可交配性及雜種不育性[8],本試驗結果與之相符。王衛(wèi)民等研究表明,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雜交組的受精率高于黃顙魚自交組,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進行雜交不存在繁殖障礙或繁殖障礙較小[5]。本試驗結果顯示,當雌雄配組比例為300 ∶1時,雜交組的受精率高于自交組,而當雌雄配組比例為600 ∶1及900 ∶1時,雜交組的受精率低于自交組;當黃顙魚親本雌雄配組比例為300 ∶1及600 ∶1時,雜交組與自交組之間的受精率差異均不顯著。與黃顙魚自交組相比,瓦氏黃顙魚(♂)對黃顙魚(♀)的親本配合力相對較好,兩者無顯著授精障礙。
3.2精子保存技術在雜交繁殖中的應用
瓦氏黃顙魚雄魚精巢呈樹枝狀結構,催產(chǎn)后仍很難擠出精液,須殺雄魚采精液以進行人工授精。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過程中,雌魚、雄魚的發(fā)情時間很難控制同步,如果直接研碎精巢后進行干法授精,則造成受精率較低、雄魚使用量大、勞動量大等問題[8]。已有研究表明,在4 ℃條件下應用精子保存技術,120 h內(nèi)黃顙魚精子可保持80%以上活力,壽命持續(xù) 168 h[9]。開發(fā)應用精子保存技術有助于提高瓦氏黃顙魚精子利用率、減少雄親魚宰殺量、穩(wěn)定苗種繁育量,從而提高經(jīng)濟效益[10]。本研究應用了精子保存技術及濕法人工授精技術,結果表明,在瓦氏黃顙魚(♂)對黃顙魚(♀)雜交繁殖時,通過應用精子保存技術,單尾瓦氏黃顙魚與配組黃顙魚雌魚的適宜數(shù)量為300~600尾,與常規(guī)授精方法[雌雄比為(20~50) ∶1]相比,大幅提高了雜交繁殖中瓦氏黃顙魚的使用效率,極大降低了雄魚的使用數(shù)量,在規(guī)模雜交繁苗中可廣泛應用本項精子保存技術。雜交繁殖的受精率隨著雌雄配組比例的升高而降低,當雌雄比為900 ∶1時,雜交繁殖的受精率僅為50.2%。分析認為,通過優(yōu)化保存液配方、提高保存能力,可進一步提升雄魚的使用效率,這有待后續(xù)深入研究。
3.3提高規(guī)?;s交繁殖效率的措施
在分析本試驗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總結催產(chǎn)、授精、布卵、增氧孵化等技術經(jīng)驗,得出以下可提高黃顙魚規(guī)?;s交繁殖效率的措施。(1)應用精子保存技術,并進一步優(yōu)化瓦氏黃顙魚精子保存液配方,可提升精子保存效率,提高雌雄配組比例,減少雄魚使用數(shù)量,提高受精率。(2)布卵均勻,將布卵密度控制在低于10粒/cm2, 提高孵化率及出苗率。(3)將2
針催產(chǎn)方式改為1針催產(chǎn),減少勞動量、提高效率,并根據(jù)條件將催產(chǎn)前、中、后期的親魚分池,按先后順序進行擠卵授精。(4)選用優(yōu)質(zhì)親本,瓦氏黃顙魚規(guī)格達0.6 kg/尾,精巢達4 g;黃顙魚規(guī)格達0.1 kg/尾,單尾懷卵量達2 000粒。(5)及時去除死卵,采用亞甲基藍預防水霉病的發(fā)生。(6)孵化過程中氣量要充足,保證溶氧量,出苗后及時減小氣量。
參考文獻:
[1]王峰. 江黃顙魚、黃顙魚、粗唇及其雜交F1代形態(tài)差異分析[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3,29(2):36-43.
[2]王峰,王武. 江黃顙魚、黃顙魚、粗唇雜交繁育初報[J]. 水產(chǎn)科技情報,2004,31(1):10-11.
[3]王明華,蔡永祥,陳校輝,等. 烏蘇里擬鲿、瓦氏黃顙魚雜交與自交子代生長性能比較[J]. 水產(chǎn)科學,2013,32(1):50-54.
[4]王明寶,陳強,陳耀炳,等. 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雜交技術研究[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24):273-273,278.
[5]王衛(wèi)民,嚴安生,張志國,等. 黃顙魚♀與瓦氏黃顙魚♂的雜交研究[J]. 淡水漁業(yè),2002,32(3):3-5.
[6]趙欽,陳校輝,潘建林. 黃顙魚精子低溫保存方法的初步研究及應用[J]. 水產(chǎn)科學,2008,27(12):615-618.
[7]樓允東. 我國魚類近緣雜交研究及其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上的應用[J]. 水產(chǎn)學報,2007,31(4):532-538.
[8]秦欽,梁丹妮,王明華,等. 雜交鲿(烏蘇里擬鲿♀×瓦氏黃顙魚♂)胚胎發(fā)育的研究[J]. 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3):81-86.
[9]丁淑荃,萬全,劉磊,等. 不同溫度下精子保存液對黃顙魚精子活力的影響[J]. 水利漁業(yè),2007,27(1):10-12.
[10]汪亞媛,張國松,李麗,等. 瓦氏黃顙魚精子的生理特性及其超低溫冷凍保存的初步研究[J]. 海洋漁業(yè),2014,36(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