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君 潘志遠
池塘培育大規(guī)格草魚種技術
張 君 潘志遠
大規(guī)格草魚種培育是草魚成魚養(yǎng)殖過程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大規(guī)格草魚種的品質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草魚成魚養(yǎng)殖產量、效益的好壞。大規(guī)格草魚種培育是指將3cm左右的夏花經過近6個月左右培育,長成體長達20cm左右的過程。筆者根據(jù)我地大規(guī)格草魚種培育的實踐經驗,現(xiàn)將大規(guī)格草魚種培育的主要技術簡介如下,以供參考。
培育池應選擇水源方便,水量充足,水質無污染且符合養(yǎng)殖標準的區(qū)域。池形呈東西向的長方形,面積為3~4.5畝,水深為1.5~1.8m,埂高為2.5m。池底基本平坦,土質以壤土為好。對于使用過的池塘要提前進行修整,為魚種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首先排干池水,挖出池底過多淤泥,保留厚度10~15cm,鏟除池邊雜草,修補池埂及進排水渠,然后讓池底經過冬季和早春的長時間冰凍曝曬,使池底有機質風化分解,達到改善底質生態(tài)環(huán)境之目的。培育池中還應安裝相匹配的增氧機、投餌機等機電設備。
(1)在夏花魚種放養(yǎng)前15~20天,先向培育池內注水40~50cm,用生石灰消毒,用量為100kg/畝;一周后,再用24%的溴氯海因消毒,用量為100g/畝,以迅速、徹底殺滅寄生蟲(卵)、病原菌、野雜魚等敵害。(2)夏花魚種放養(yǎng)前7~10天,向培育池內施放發(fā)酵腐熟好的畜禽糞肥 (最好是雞糞), 用量為200~300kg/畝;2~3天后再向池內施放氨基酸肥水膏,用量為1kg/畝,用以培育浮游生物,為即將入池的苗種提供生物餌料。生物餌料營養(yǎng)全面,適口性好,是增強苗種體質、提高成活率和加快生長速度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另外,適量的浮游生物還可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草魚夏花苗種的放養(yǎng)規(guī)格為3~4cm,放養(yǎng)密度為20000~25000尾/畝。放養(yǎng)時間在6月中下旬,套養(yǎng)鳊、鯽、鰱、鳙苗種,放養(yǎng)2.5~3.0cm的夏花,每畝放養(yǎng)密度分別為1000尾、1000尾、1500尾和1000尾,時間在草魚夏花魚種入池15~20天后。所放苗種在入池前均需要用3%~4%左右的食鹽溶液或10~15mg/L的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0分鐘左右,以殺滅體表攜帶的病菌及寄生蟲。
草魚夏花苗種入池后,在整個培育期間以投喂草魚種顆粒料為主,適量投喂部分青飼料。草魚苗種入池前兩天,主要攝食池中預先培育好的浮游生物,無需人工投喂其他餌料。從入池第三天起,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馴化,前兩天在池邊淺水處設多點投喂顆粒料,訓練魚種上浮攝食,后五天逐天減少距食場較遠的投喂點,慢慢將魚種向食場方向聚集,最終達到按照“四定”(定點、定時、定量、定質)原則集群至食場內“吃食”之馴化效果。若放養(yǎng)的是已馴化過的魚種,入池3天即可使用自動投飼機正常投喂顆粒料。在6 月下旬至7月底,水溫逐漸升高,草魚苗種食欲旺盛,生長迅速,病害又少,此時段應多投喂精料,適量投喂青料。投喂顆粒料的蛋白含量為35%左右,粒徑為0.5~1.0mm,日投喂4次,上、下午各投喂2次,投飼率為6%~8%。投喂的青料為無根萍(薸莎)、小浮萍等,青料于上午投喂,量以投喂后2~3小時吃完為宜。8-9月份,天氣悶熱,水溫較高,屬草魚疾病高發(fā)期。此時段應減少精料投喂量,適當增加青料投喂量,以減少草魚體內的脂肪積累,避免其因暴食暴長而引發(fā)疾病。投喂顆粒料的蛋白含量為30%,粒徑為1~2mm,日投喂3次,上午、中午、傍晚各投喂1次,投飼率為4%左右。投喂的青料為紫背浮萍、苦草等,青料于上午投喂,量以投喂后3~4小時吃完為宜。10月份以后,水溫降低,草魚發(fā)病期已過,為提高魚種規(guī)格,增強越冬體質,此時段應強化投喂,一直堅持到停食為止。投喂顆粒料的蛋白含量為32%,粒徑為2~3mm,日投喂2~3次,投飼率為4%~5%。可于上午投喂部分苦草、輪葉黑藻和切碎的陸生嫩草等青料,投喂量以投喂后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在培育期間,每5~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20cm;每10~1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20%~30%,保持池水透明度為30cm左右。每10~15天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為1kg/畝,以保持池水肥度,促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適時開啟增氧機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每15天左右全池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kg/畝,調節(jié)pH值在7.5~8.5之間。每7~10天全池潑灑1次EM調水王,用量為1500~2000mL/畝,以調優(yōu)水質。每20~30天全池潑灑1次生物菌改底劑,用量為1kg/畝,以改良底質。
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早晨注意觀察池魚有無出現(xiàn)浮頭現(xiàn)象,中午和傍晚觀察池魚活動、攝食和生長情況,目的是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如增氧、調整投喂量等。定期檢測水溫、透明度、溶解氧、酸堿度及氨氮等水質情況,若發(fā)現(xiàn)水質變壞,應及時改良調優(yōu)。雨季時檢查培育池水位上漲情況和進排水口攔魚設施的完好情況,嚴防池魚潛逃出池。經常檢查增氧機、投飼機等機電設備的運行情況,若發(fā)現(xiàn)故障,應及時搶修或更換,確保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建立塘口記錄制度,詳細記錄天氣、水質、放苗、施肥、投餌、用藥、捕撈、銷售等情況,以便認真總結和再提高。
(1)在生長旺季,每10~15天對食場消毒1次。將500g含氯30%的漂白粉或165g含氯90%的強氯精溶入20~30kg水中,均勻潑灑在食場及其附近水域,預防細菌大量滋生。(2)每10~15天全池潑灑1次菌毒消,用量為50~100g/畝,以殺滅細菌、真菌、病毒等。(3)每月投喂1次用大蒜素配制成的藥餌,連喂3~5天,預防腸炎病。(4)8月中旬和9月中旬全池潑灑1次4.5%的滅蟲精,用量為15~20mL/畝,預防寄生蟲病。
經過近6個月時間的精心培育,大部分草魚種體長可達25cm左右,基本達到大規(guī)格魚種的培育要求。當培育池水溫降至10℃左右時,應將池內魚種捕出,并入蓄水較深的池塘內越冬,并塘越冬前5天左右停止喂食。選擇風和日麗的晴朗天氣將魚種起捕出池,經同品種、同規(guī)格過數(shù)后并塘集體越冬。冬季池內應適當施肥,晴暖天氣應適當少量投喂部分精料,以增強魚種抗寒能力,確保魚種安全越冬。
(通聯(lián):442700,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特區(qū)大塘溝巷21號401信箱 丹江口市均州水產技術服務中心 電話:139978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