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桃艷
(浙江省舟山市婦幼保健院,浙江舟山 316000)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來本院就診的慢性胃潰瘍患者13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45.27±8.73)歲;病程1~12年,平均(3.57±2.06)年。按隨機數(shù)字法將13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兩組,每組各6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藥物治療上均予以相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臨床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針對性護理。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慢性胃潰瘍患者因治療時間長,復發(fā)病率高,使得患者對治療極易失去信心,依從性差,易產生消極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需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的心理干預,多與患者溝通,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情緒對患者的影響,讓其積極主動的接受治療。(2)生活護理:仔細觀察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性,對不良的生活習慣予以糾正。根據(jù)患者口味、飲食習慣對飲食適當進行調整,指導其規(guī)律、健康飲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濃茶、辣椒等,少食脹氣食物,如土豆、紅薯、藕等,少食過酸或過甜食物,如蘋果、牛奶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或焦慮。天氣變換時,注重胃部保暖。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避免胃反酸、胃出血的發(fā)生。(3)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慢性胃潰瘍的相關健康知識,如患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目的及治療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該疾病的認知。醫(yī)護人員可通過發(fā)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疾病視屏的播放或專家座談講座等方式來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4)用藥指導: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及其家屬的用藥知識,讓其認識按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更改藥劑、藥量。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χ2=7.756,P=0.02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付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866,P=0.02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干預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8.326,P=0.01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使得人們的學習、生活壓力逐漸增加,胃病的發(fā)生率也呈上升趨勢。慢性胃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具有病程長、愈合時間長、易復發(fā)等特點[1]。臨床研究表明,慢性胃潰瘍的復發(fā)率與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狀態(tài)密切相關[2]。
研究表明對慢性胃潰瘍患者予以基于基礎生活照料的針對性護理,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識認知水平,提高遵醫(yī)行為,改善治療效果[4]。針對性護理應用于慢性胃潰瘍患者能夠幫助其更好地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fā)率。[4]筆者對我院65例慢性胃潰瘍患者予以針對性護理,結果干預組的臨床療效、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對慢性胃潰瘍患者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復發(fā)率,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1] 楊紅玉,鐘珠,古娜玉,等.針對性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 [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5):78-79.
[2] 邢立波.針對性護理對慢性胃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13):259-260.
[3] 杜春瑾,張繼霞.基于基礎生活照料的針對性護理對慢性胃潰瘍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3):84-86.
[4] 唐寧娟,袁襯香,梁婉紅,等.針對性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