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鵬
(凱里學院音樂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如何實現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藝術的鏈接
曹 鵬
(凱里學院音樂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社會經濟發(fā)展促進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這就有效促進了民族聲樂事業(yè)的發(fā)展。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通過引入歌劇表演創(chuàng)新方式,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培養(yǎng)音樂方面的綜合性人才。本文中筆者對如何實現民族聲樂教學與歌劇表演藝術的鏈接做了幾點思考。
民族聲樂教學;歌劇表演藝術;有效連接
近些年來我國民族聲樂事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開始開設民族聲樂專業(yè)。為提高民族聲樂教學效果,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方法被引入課堂教學中,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歌劇表演方法。但受到時間較短等因素的影響,歌劇表演方法與民族聲樂教學并沒有實現有效對接,因此實際教學中有必要做好民族聲樂教學與歌劇表演藝術的鏈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由于大部分藝術院校對聲樂教學的不重視加之教學手段匱乏及刻板的模式化教學,導致目前藝術院校民族聲樂的教學形勢并不十分樂觀,較大程度上影響到實際聲樂教學效果。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傳統的單獨授課模式及對學生采用大量灌輸式模仿所致,這一類教學方式及手段導致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那么如何有為的提升民族聲樂教學的水平成為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很多高校也意識到了這類問題,采取了歌劇表演藝術等藝術形式的融合,但在結合程度上銜接得并不十分理想亦未達到良好的效果。為此筆者將對如何實現民族聲樂教學與歌劇表演藝術的鏈接做如下的思考。
針對藝術院校民族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完善,實現提高課堂授課效率的目的。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提高民族聲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歌劇表演藝術豐富教學手段
從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角度來看,歌劇藝術的素質要求相對比較多,包括臺詞、表演能力、演唱水平、形象形體等要求,所以具有較高的綜合性。歌劇藝術不同于傳統音樂會獨唱的是,在跟隨伴奏的過程中,表演者不但要表演好自身的角色,還要對其他聲部進行兼顧,由于合唱、重唱是歌劇表演中常見的,若是表演者不兼顧其他聲部,就會對整體表演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在歌劇表演引入聲樂教學課堂上之后,在實踐教學中學生自身的多聲聽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鍛煉,從而使其多聲聽辨能力得到增強,同時在學生的學習中,和其他同學的交流、合作,也有助于學生對自身的不足及時地發(fā)現,還可以學習其他學生的長處,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水平。所以在在聲樂教學中急需增添歌劇表演藝術教學內容,從而完善聲樂教學不足,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1]。
(二)以歌劇表演承襲民族聲樂傳統
民族聲樂藝術產生于傳統聲樂體系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受到傳統聲樂體系文化底蘊的影響,傳統戲曲元素是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戲曲表現手段就是表演中手眼身步四者的展現,需要學生從模仿開始學習,因此表演者需要深入了解扮演人物的相關狀態(tài),真實塑造出表演人物的類型化特征。民族聲樂形式是中國民族歌劇表演的主要形式,其中關于傳統戲曲的表演元素被承襲下來,常見的就是規(guī)定情景中的表演處理的表情與動作等。所以學生采用模仿的方式掌握表演特征,熟練掌握模仿方式用在各種地方民歌的學習中,盡快掌握民歌獨特韻味,將模仿作為表演基礎。
(三)以歌劇表演展現歌劇藝術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和青年教學者,對舞臺表演的相關技巧并沒有做到全面的把握,而且也沒有做到全面地了解傳統音樂理論知識,加上對歌劇演唱實踐經驗嚴重缺乏,使其很難完美地演繹歌劇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技能?,F階段,很多學生的表演技巧十分缺乏,對傳統音樂知識了解甚少,缺乏表演經驗,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融入歌劇表演的綜合性訓練[2]。不僅鍛煉學生的聲音技巧,同時促進其表演水平、情感詮釋能力、舞臺表現力等的提升,通過對歌劇表演的學習,實現對歌劇藝術的多層次表現。從民族歌劇的本質來看,藝術院校民族聲樂其具有十分嚴格的綜合技能藝術院校民族聲樂(如表情、形體、表演、歌唱等)要求,所以從扮演的角色、演唱等方面而言,歌劇藝術是具有較高的綜合技能的舞臺表演藝術。
(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兩者對接
各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更新,推動了我國聲樂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但任存在一些死板老舊的教學模式。另外新課程的改革使各藝術學校的民族聲樂老師陷入窘境,他們不僅要教授繁瑣的基本音樂理論,又要面對一群對此并不十分感興趣的學生,這要求我們的教師應采取多元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同時加強現代化的網絡手段融入具有創(chuàng)新元素的教學方法,讓每一位學習聲樂的學生都充滿信心和興趣使課堂變?yōu)樗麄兊膶W習主場,采用歌劇融入到教學中的形式使學者親臨體驗角色在藝術中的樂趣實現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藝術完滿的銜接。
本文中對民族聲樂教學與歌劇表演藝術的有效鏈接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講述可以發(fā)現將歌劇表演藝術引入到民族聲樂教學中具有現實意義。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民族聲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推進民族聲樂事業(yè)發(fā)展壯大,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增磚添瓦。
[1]龐宇.高校歌劇表演課程教學與評價模式構建[J].大舞臺,2013(02):101.
[2]趙慧子.我國歌劇表演藝術發(fā)展現狀探析[J].黃河之聲,2013(13):24-26.
[3]楊為強.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的自然銜接[J].中國民族博覽,2015(10):89.
曹鵬(1988—),男,碩士研究生,講師,凱里學院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民族音樂學。
2014年度凱里學院校級重點學科“音樂與舞蹈學”(項目編號:KZD2014010)項目資助,課題名稱:如何實現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藝術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