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雅
(廈門市國祺中學,福建 廈門 361000)
南音走進課堂的實踐與探索
吳寶雅
(廈門市國祺中學,福建 廈門 361000)
南音和許多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一樣,也曾一度面臨生存的困境,清、雅、淡、慢的節(jié)奏很難適應(yīng)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形態(tài),加上受現(xiàn)代音樂文化市場的沖擊,觀眾日漸減少,尤其年輕一輩,多半不愛好南音,面對這樣的生存狀況,從中小學開始學習南音,南音走進課堂成為當今的趨勢!因此南音的傳承,任務(wù)重大、意義深遠。
南音;課堂;實踐;探索;演唱
南音是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保護遺產(chǎn),它在傳承年代的久遠、保留曲目的數(shù)量、樂器、樂隊組合的地方特色、體載、樣式類別的多樣、唱奏技藝的精湛以及蘊藏的歷史文化信息都是其他民間音樂品種難以相比的。它包含演唱、演奏,演唱語言采用當代閩南方言演唱,記譜方式采用古樸便捷的記譜方式公尺譜記譜,樂器分為上四管:雙鈴、四寶、響盞、小叫;下四管:琵琶、三弦、二弦、洞簫,手執(zhí)拍板而歌。皆為歷史悠久、形制獨特、奏法古拙之器。均可在千年以前的文獻中找到其影。再以它的傳承、表演所承載的信仰、儀式、歷史和民俗內(nèi)容而言,同樣可以用“豐厚”、“宏富”來形容,甚至可以視為閩南文化的縮影。因其“古樸、典雅”的特點,享有中國“活的音樂歷史”、“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之譽,并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自1998年開始南音悄然走進筆者的音樂課堂,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多年來,學校除南音進課堂常規(guī)上課外,也有一支優(yōu)秀的南音興趣小組隊伍,每周都有定期的訓(xùn)練學習。南音教學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孩子們能自信的走上舞臺參加比賽獲得很多大獎、參加電視春晚等,幾年來也不斷向高校輸送南音專業(yè)人才。學校把南音引進課堂,進行普及南音教學,讓學生學習了解南音、掌握南音演唱、演奏方法,弘揚閩南鄉(xiāng)土文化。在多年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中,筆者通過學習南音演唱、演奏、積極開展南音教學公開課、講座、課題研究、不斷學習不斷摸索,深有感觸。希望通過本文讓更多的老師少走彎路,加快南音教學步伐。本文以中學課堂教學為例,希望能讓更多的老師借鑒,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更快的得到學習與傳承,為傳承南音盡點綿薄之力。
中學生喜歡的歌曲基本都是流行歌曲,對于一字多音,發(fā)音咬字特別的南音,再加上不會閩南語的學生比較多,如何讓學生喜愛是很重要的開始,在南音進入課堂的第一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開始如果能讓學生欣喜的接受,對于日后的教學及其重要。因此剛開始幾節(jié)課要想辦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南音的樂趣,在南音進課堂的實踐與探索中,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
1、首先讓學生了解南音的美感,可展示古樸典雅的南音圖片,介紹南音悠久的歷史,可以從唐代的韓熙仔夜宴圖等古畫中的樂器與南音樂器相仿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南音的歷史之悠久及高雅尊貴與優(yōu)美。讓孩子對南音產(chǎn)生敬佩喜愛之情。
2、從南音特別的記譜方式公尺譜導(dǎo)入,讓學生了解學唱,感受南音記譜方式的特別,從與古代書法的對照及相似之處(由上而下,由右到左),加深對南音的神秘感與興趣,激發(fā)學習欲望與興趣。
3、從閩南語演唱入手,南音的演唱語言是閩南方言,大部分學生對閩南會產(chǎn)生興趣,南音演唱時對咬字發(fā)音特別講究,有些咬字為了演唱的美感可能與平時所講的閩南語略有不同,演唱要求字正腔圓,發(fā)音咬字要清晰準確。通過學生感受、實踐,例如《繡成孤鸞》這首曲子,第一個字“繡”的閩南語可念為X-i-u。字頭X要咬清晰,發(fā)音要有力,字腹是i要拉長不變型,唱完這個音最后才收字尾u.通過老師示范演唱讓學生學習感受南音的演唱語言,咬字、吐字、演唱的基本特點:(1)咬準字頭要有力(2)字腹延長不變型(3)字尾收音歸到位,慢慢消除難點,解決聽不懂的障礙,通過反復(fù)教唱、強調(diào),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南音的真諦與樂趣,一步一步讓學生喜愛并有探索學習的欲望。
4、可以從南音小樂器著手,南音下四管樂器主要都是打擊樂器,學習起來較為簡便,所以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從簡單的學習中也可以讓學生加強節(jié)奏感、感受到學習南音的趣味,再慢慢的進一步了解學習南音。
在學生對南音有了初步的認識了解之后,如何讓學生掌握演唱、演奏的方法非常重要,也是難點。因為南音學習過程需要的時間比較久長,需要反復(fù)學習演唱、演奏,才能略有成效。下面是一些常遇到的難點探索。
1.念好歌詞
教學生演唱南音要讓學生先念好歌詞并理解歌詞的含義,這點是唱好南音的基礎(chǔ),當然準確的發(fā)音能讓演唱更加順暢,咬字吐字的把握也相當重要。字頭叫字要清晰準確、字腹要拉長、字尾要收干凈不能含糊,否則聽不清演唱的語言。所以念的教學非常重要。就像學習鋼琴練習曲演奏的重要一樣,不容忽視。
2.控制好聲音
在實踐教唱的過程中,要注意聲音的控制,發(fā)音、發(fā)聲方法的對錯,這關(guān)系到演唱的好壞,在學唱中情感與韻味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好的唱員就要具備聲情并茂的優(yōu)點,而不是只講究聲音的音質(zhì),有好聽的聲音卻像白開水一樣演唱的演員是很呆板得,所以在教唱中尤其要注意教學的情感表現(xiàn),以求讓學生能以情代聲,聲情并茂,唱好南音的音韻之美。
3.做好南音演唱的姿勢與狀態(tài)
演唱的姿勢是唱好南音的根本。戲曲表演中唱念做打是演員必學的本領(lǐng)。演唱時的姿勢,狀態(tài),直接關(guān)系到演唱技巧發(fā)揮和演唱聲音的好壞。良好的唱姿態(tài)能給人帶來一種美感,能夠加強對聽眾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演唱技巧。強調(diào)演唱的姿勢和狀態(tài),做到“形到”、“眼到”、“神到”。南音演唱需要手執(zhí)拍板優(yōu)雅的演唱,演唱演奏古樸優(yōu)雅,因此演唱中強調(diào)演唱姿勢以及神態(tài)等的同時也會讓學生對南音的美產(chǎn)生興趣和愛好。這要做到行神結(jié)合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經(jīng)過反復(fù)教學練習,在南音的演唱中,戲曲表演的“做”融入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演唱中,如果能從動作表演中自然的展示,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使南音演唱充滿很好的效果,增強南音的優(yōu)雅之美,達到學習南音的良好狀態(tài)。最后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
4.拍好節(jié)奏
南音中的“擦拍”就是節(jié)拍(板眼),又稱“捏撩”、“踏撩”。通常用“、”來表示“眼”的位置,以“°”表示“拍”(板)的位置。南音中的拍子主要有“散板”、“七撩一拍”(每小節(jié)8拍)、“慢三撩一拍”(每小節(jié)4拍)、“緊三撩一拍”(每小節(jié)4拍)、“疊拍”(每小節(jié)2拍)、“緊疊拍”(每小節(jié)1拍)六種。拍板演奏相當講究,所以南音的節(jié)奏是相當穩(wěn)定的,拍板的演奏者必須熟悉樂曲,所以節(jié)奏訓(xùn)練也是南音課堂實踐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不但能感受到南音穩(wěn)定的節(jié)奏還可以加強節(jié)奏感,這對音樂教學也是能有所促進的,當然對于南音的教學也是起到很好的作用。初學先學四二拍子。不能太復(fù)雜再慢慢加深。
5.南音樂器演奏
樂器演奏教學是中學南音教學的難點,下四管打擊樂器(雙玲、四寶、小叫、響盞)還可以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學習,除了四寶之外簡單易學,但是下四管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有太多的時間去學習演奏、練習樂器,所以在上四管樂器南音琵琶、三弦、二弦、洞簫這四件樂器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難題,不過不需要所有學生都來學習,可以挑選部分有興趣愛好的、能堅持的學生參與學習,學習的學生挑選,可以優(yōu)先選擇有民樂基礎(chǔ)的學生來學習,選好之后上小課,就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也是作為社團活動或者興趣小組活動來學習,也為參加比賽或者演出打好基礎(chǔ)。選擇好的學員也是很重要的,她們也必須具備好的音準、節(jié)奏、與演奏中如何配合,所以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也很值得探索的實踐過程。一個好的樂隊除了要有技術(shù)、控制好音準,當然這需要老師的幫助能先調(diào)好樂器的音準、其次演奏的按弦、特別是二弦、三弦這兩樣樂器需要靠耳朵聽音準。洞簫的音準控制也是比較難學的,二弦的學習不但要控制好音準、音色,還要注意內(nèi)外弓、推拉弓(二弦的內(nèi)弦只能拉不能推,外弦空弦只能推不能拉)的控制,還要注意音準、有了音準還要學會潤色、滑音等等以及跟其它樂器的配合,所有的樂器要配合到位,以琵琶為領(lǐng)奏樂器。三弦輔助琵琶,二弦入簫,簫入唱。讓學生掌握各個演奏要領(lǐng),多練習多實踐。和諧演奏。
當然南音可以學習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很多,本文選取適合中學生學習的做為教學重點進行嘗試,希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學習傳承,讓南音這一千年古樂在中小學課堂開花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