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藝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聲樂舞臺實踐課探析
李 藝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本文以聲樂舞臺實踐課為主題,分析了聲樂舞臺實踐課開設的意義和前提,闡述了幾種聲樂舞臺實踐課開設的方式和構想:聲樂小組課的形式;合唱、重唱、阿卡貝拉排練的形式;音樂會的形式;音樂劇或歌劇片段的排練。并提出了筆者自己獨到的見解。
聲樂舞臺實踐課;開設意義;開設前提;開設方式
聲樂是一門表演藝術,它是通過人聲作為樂器來傳遞和表達感情的,也就是說人的身體本身就是一種樂器。人體內的生理器官就是聲樂的發(fā)聲體,他不是樂器廠出產(chǎn)的成品,需要一段長時間的科學訓練之后,才能打造成為一件優(yōu)秀的樂器。同時聲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舞臺表演是它最終表現(xiàn)形式。因此對于聲樂這門學科而言,實踐是多么的重要不言而喻。如果我們能夠將聲樂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的同時,加大聲樂實踐課的份量,從而形成系統(tǒng)的實踐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我們的聲樂課將會更加生動有趣,我們的演唱將會更加得心應手﹑表演自如。本文將對聲樂舞臺實踐課意義﹑教學方法及內容進行探討和分析。
人們常說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聲樂學習中,必須掌握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所謂聲樂理論,主要是對科學發(fā)聲過程中,人體發(fā)聲器官運動規(guī)律的闡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許多人可以侃侃而談,但在實際演唱中,卻不是那樣容易。大家都會說,氣沉丹田,但何處是丹田,何處是橫膈膜,怎樣才算吸氣到位?在教學中,這往往是一種感覺,而這種感覺又需要在長期不懈的實踐中才能找到。從教學這個層面上來說不能光停留在給學生講述理論這個方面,而要帶領學生不斷地去實踐,去演唱。因此聲樂課的課堂教學,不能只是在琴房里歌唱,它最終還必須走向舞臺,走向舞臺面對觀眾的演唱,是最能考驗一個演唱者的綜合素質的。首先,你必須面對觀眾,這就是一種要求,一位歌者要上臺演唱,要接受觀眾的檢驗,總會對自己比平時要求高很多;面對觀眾的演唱,歌者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正是這種緊張,迫使你要做好百分之兩百的準備,以避免演唱時的失誤,這種準備就是演唱水平提高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也鍛煉了演唱者的心理素質。而這種舞臺實踐鍛煉,就是我們所說的舞臺實踐課。舞臺實踐課的目的和意義,將我們所學的聲樂理論和技巧搬上舞臺,以實現(xiàn)聲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有這樣我們的聲樂教學才是卓見成效的。
正確而科學的發(fā)聲訓練是聲樂舞臺實踐課的必備條件之一。一位聲樂演唱者,首先應該掌握好正確的發(fā)聲方法,由不自然的演唱逐步走向自然,從而建立良好而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這是我們歌唱的基礎,更是我們舞臺實踐的基礎。沒有正確歌唱狀態(tài)的人,在舞臺上是不能將自身的演唱完整而準確地傳遞給觀眾的,這就需要演唱者在老師的聲樂課上,以及自身在琴房里進行長時間的﹑有的放矢的聲音練習。
認真對演唱歌曲進行分析﹑理解﹑練習﹑背譜。演唱者對于演唱歌曲的理解與把握十分重要,我們在學唱一首歌曲時,必須了解它的相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傳遞這首歌的意思。對于歌曲的背譜,則又是演唱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只有熟練掌握了歌曲,才具備了實踐課的基本條件,才為實踐課的順利而有效的進行打下了基礎。
形體課的開設也將為舞臺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舞臺上演唱時,既不能一動不動﹑也不能毫無目的地胡亂表現(xiàn)。要做到舉手投足神形兼?zhèn)洎p恰到好處的表演來使歌聲和形象完美地接合,營造出歌曲表現(xiàn)應有的氛圍。要有良好的臺風,從一走上舞臺就要融入到音樂之中,落落大方﹑舉止得體,在有修養(yǎng)的藝術均衡中去表現(xiàn)音樂,這也是培養(yǎng)歌唱表演能力和舞臺實踐的必備條件。
從硬件設施上來說,最好有一個小型的舞臺或是教室。當然鋼琴伴奏也是十分重要,最好經(jīng)常與演唱者合作,這樣才能確保聲樂實踐課高質量地進行。
在我們開設聲樂小課的同時,還要定期開設聲樂小組課,也就是將學生所學的演唱曲目在小型音樂廳甚至是教室里,在和好鋼琴伴奏的情況下進行演唱,聲樂老師需對演唱﹑與伴奏合作方面以及表演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指導。這時,學生可以假想是在演出現(xiàn)場為觀眾演唱,他們要將聲音傳遞到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傳遞給每一位觀眾。而小組課的其它成員則可以充當觀眾,更重要的是學習者。當老師在給舞臺上的同學進行糾正的時候,臺下的同學就可以以一種旁觀者的身份來客觀地審視演唱者不論從聲音﹑肢體語言,還是舞臺的臺風等方面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進行總結和內省,使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舞臺上的同學則是在進行著一場真實的舞臺演練,這和在琴房上課是兩回事,面對舞臺﹑面對這臺下的觀眾,對于演唱者的聲音以及舉手投足都會隨著場地的變化而產(chǎn)生若干不適應。這就要求演唱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面,找到聲音的感覺,找到正確的歌唱表達和良好的舞臺表現(xiàn),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臺風。當然,這些都來源于平時的積累,但它必須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將平時積累的元素正確運用于舞臺。這樣的小組課更多是有利于學生的單個上臺表演,也是聲樂學習十分重要的實踐課授課形式。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歌唱技術的基礎之后,就可以進行合唱﹑重唱﹑對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的演唱訓練。這就是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單獨演唱的能力,還要有與他人合作演唱的能力。即便學生在獨唱方面的能力稍微欠缺,只要他(她)音樂感覺好﹑音準好,且有與人合作的意識,同樣不影響另外幾種演唱形式的訓練和演唱效果。反之,獨唱能力很強的學生,也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并掌握與他人合作演唱的技術。這些演唱形式的練習,對于一名歌者來說可以說比獨唱訓練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會更加豐富,尤其是在聲部的平衡﹑聲音的控制﹑相互的配合﹑和聲的感受等方面,是獨唱所無法企及的。這樣的演唱形式在演出中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并且往往會產(chǎn)生非同凡響的舞臺效果。
由于演唱的學生因不同演唱形式需要,可能進行不同形式的組合,如:不同人數(shù)﹑男女的搭配,都會給這種教學的實施造成一定的困難。如何開展合唱﹑重唱等多種演唱形式的教學,將會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也是我們高校聲樂表演專業(yè)需要去深入探討和研究的教學新型實踐教學模式。這需要完善的教學體系來為教學服務。當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習慣﹑具備了這種演唱能力,對于參加演出或是比賽就已經(jīng)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音樂會是相對以上兩種實踐課更為高規(guī)格的一種實踐課,它要求學生在作好各方面充分的演唱準備之后進行的一種更為高層次﹑高要求的演唱實踐,這不僅是對學生演唱能力的鍛煉﹑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如: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等方面的一種考驗。一場音樂會的開展,演唱者首先要準備好自身演唱的曲目﹑要和好伴奏,還要協(xié)調演出劇場的時間﹑組織觀眾﹑設計整個演出的主題程序﹑以及串詞的撰寫等等事務,可以說是比較繁瑣的,也是一個人完成不了的,這就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這些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學習和鍛煉的過程。而音樂會演出本身,從演唱到化妝,到服裝的準備,體現(xiàn)了一名歌者綜合的審美和素質,加上與觀眾交流和刺激,舞臺演出的緊張,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更為專業(yè)的舞臺實踐課。因此定期開展音樂會形式的舞臺實踐課是十分必要的,對學生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學形式。
當學生在具備一些舞臺實踐的基礎之上,我們就可以進行一些音樂劇或是歌劇片段的排練或演出里。音樂劇﹑歌劇中的演唱者往往都是有固定人物形象的,每個人物的形象或個性的塑造又是對歌者的更高層次要求。它要求演唱者要表演,還要進入角色,學會當演員,這跟影視演員是不同的,它必須要求扎實的唱功﹑與鋼琴伴奏或樂隊精準地合作,還要有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和準確地情感表達。這是很高的演出要求。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到這樣的舞臺實踐,實在是對學生聲樂學習的升華,是難能可貴的。
聲樂學習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聲樂實踐課在將來的高校聲樂教學之中也是勢在必行??傊?,就是以訓練學生全方位的演唱能力為目的,讓學生感受舞臺﹑享受舞臺,在舞臺上去磨練自己﹑打造自己,將傳統(tǒng)的琴房聲樂教學拓展到舞臺實踐中。
[1]喻宣萱.聲樂學習的幾個重要問題[J]北方音樂,2005(01).
[2]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胡忠剛,張友剛:聲樂實用基礎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J616
A
李藝(1974—),女,漢,重慶人,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