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怡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qū)紅星第二小學,湖南 長沙 410001)
“生命化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最本質(zhì)的意義所在。然而,生命化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的高效是唱響生命化教育的主旋律。具體而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滿懷對生命的敬畏,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學生營造的寬松﹑和諧﹑靈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音樂真正屬于每一個孩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自由地﹑個性地發(fā)揮潛能,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生命化教育猶如一場浩浩蕩蕩的春風,給音樂教育領(lǐng)域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生命化音樂課堂追求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即在遵循學生的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前提下,弘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音樂屬于每一個孩子,展示真實的自我。最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學生營造的是一個自由地﹑和諧地﹑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匈牙利舞曲第五號》一課中,全曲有四個主題音樂讓學生自由選擇聽賞哪一段主題音樂,再設(shè)計四種不同的聲勢動作讓學生自由選擇比較合適的體態(tài)律動隨樂動一動,這樣讓學生自主選擇就不會禁錮孩子對音樂感性的想象能力。我還會通過對比聽賞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音樂的速度和力度,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力度和不同的速度整體感受樂曲的音樂結(jié)構(gòu)。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興趣很濃厚,也不枯燥單一。在這過程中我會創(chuàng)設(shè)舞臺擂臺秀,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大膽地上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能。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閃光點,展示自己的個性,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在舞臺擂臺秀上,學生都能展示自我,從被迫上音樂課到愛上音樂課,從喊唱歌曲到愛唱歌曲,從被迫表演到愛表演。真正做到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中國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化,不僅僅是一種固定的模式,更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過程。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天生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體態(tài)律動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輕松﹑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好動﹑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學生的音樂學習與游戲﹑律動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變得形象化﹑具體化。
如在教學《農(nóng)場的早晨》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編出舞蹈動作。比如小羊出場,咩-咩- 咩 咩 咩-,我讓學生模仿小羊的動作出場。小鴨出場,嘎 嘎 嘎 0 嘎 嘎嘎 嘎0 ,我讓學生模仿小鴨子扁扁嘴,在休止符處回頭看看自己的鴨寶寶,這樣設(shè)計很童趣學生也容易掌握休止符。在小雞出場時,嘰嘰 嘰 嘰嘰 嘰 嘰嘰 嘰嘰嘰嘰 嘰,我讓學生帶著小雞的頭飾并模仿小雞的動作出場。這樣設(shè)計很有童趣也很貼近生活。因此,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模仿鴨媽媽走路時,走幾步再回頭看看鴨寶寶,雙手放在嘴邊“嘎嘎嘎”地叫。這個動作設(shè)計得非常形象直觀,學生也很感興趣,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我們音樂實踐活動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jīng)驗音樂化既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又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釋放。在這種開放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通過歌唱﹑表演﹑創(chuàng)編等形式,從歌曲的獲得美的享受,美的體驗,增進了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他們沉浸在優(yōu)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樂趣﹑音樂的美,不斷深化了學生內(nèi)心對音樂美的熏陶。
構(gòu)建生命化音樂課堂,我們只有全新的理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只有融入到實實在在的教學過程中才會讓老師和學生都獲得一種全新的體驗,讓音樂真正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靈。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把課堂更多地讓給孩子,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首先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是由老師范唱一句學生模仿一句,而是通過不同的參與方式多遍地讓學生參與音樂表現(xiàn),這樣多遍地聆聽達到對歌曲的熟悉,從而感受歌曲所包含的音樂情緒與情感。老師只是課堂的輔助者和引導(dǎo)者,啟發(fā)孩子把自己已有的相關(guān)性生活經(jīng)驗和情緒與歌曲建立起初步的關(guān)聯(lián),進一步引導(dǎo)學生進行交流學習,這樣一來課堂的氛圍也變得濃厚了,有些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聲勢動作模仿詞曲的情緒和意境,有些學生可以用捻指或拍手的動作模仿歌曲的節(jié)奏。讓學生自己完成對音樂的審美過程。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更是一門生命的藝術(sh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順應(yīng)了教育的本質(zhì),也體現(xiàn)了生命對于美的追求和體驗。我們追求的生命化課堂,就是讓音樂蘊存的自然之美,魅力之美,和諧之美,滋潤著學生﹑陶冶著學生。 我們在音樂的滋潤中,細心觸摸著音樂的魂,反復(fù)揣摩著音樂的無窮奧妙,只有這樣不斷實踐﹑不斷追求,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通﹑更暢﹑更美,才能使我們的音樂課堂走向原生態(tài),成為生命詩意的棲息之地。
[1]謝心艷.對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研究[J].音樂大觀,2013(04).
[2]韓震,鄭國民.生命教育與青少年健康成長[J].中國教師,2010(07) :19-21.
[3]柳伙明.重視音樂實踐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音樂課堂教育之我見[J].歌海,2009(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