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森
(海南省瓊劇院,海南 ???570203)
在海南文化中,瓊劇是一種最集中顯性的表現(xiàn)形式,更是文化象征和精神體現(xiàn)。瓊劇的起源較為復雜,可以追溯到元朝或者更早,形成于清朝初期,與中原戲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1936年,在《海南島旅行記》一書中,田曙嵐首次將其稱作“瓊劇”,隨后逐漸傳播開來。自古以來,宗教在海南就極為盛行,在宗教意識與形態(tài)的熏染和沉淀下,瓊劇有了鮮明的宗教烙印。對瓊劇的影響最大的宗教當屬道教,最初是從“游神”一類的祭祀活動逐步演變而來,道教情結愈發(fā)彰顯,可謂是道教化的戲劇。作為海南文化的寶貴資源,瓊劇始終保留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向外界呈現(xiàn)了成熟的海南文化,并逐步開始走向世界[1]。
瓊劇唱腔,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類別,即中板、苦嘆、曲牌和專腔雜調。粗狂質樸是瓊劇唱腔的特點,腔由字生、音域寬廣。不僅有著優(yōu)雅舒展的腔調、悠揚寬闊的旋律,且體裁豐富多彩,既有高亢激越,也不乏委婉纏綿,加上濃郁的地方風味,頗為優(yōu)美動聽。
在瓊劇中,中板是最主要的唱腔之一,又可細分為中板、疊板和數(shù)字板,在每出戲中占據(jù)了七成之多。由于和口語較為接近,不僅通俗易懂,且更容易將劇情唱段自由的表現(xiàn)出來。中板采用七字句體,即四三句格,在一句的唱詞結構中,可以有七字前加三字,也可以連接兩個三字。中板有著十分靈活的唱法,不僅可以抒情,還可以用來敘事。一板一眼的節(jié)拍形式,在人物情緒的表達中,可用于刻畫人物性格、展開戲劇矛盾。
在中板唱腔中,疊板屬于較為古老的形式,采用的是八字句格的唱詞,也可以是十二或十六字。不僅腔音域寬、曲調明快,且有著幅度較大的音程跳動,以及豐富的句法變化。因而敘述性能較強,適用于表達緊張的劇情、激烈的情緒。數(shù)字板同樣也演變于中板,但其句法較為單一,通常采用一字一眼的句式,定名也取決于唱詞的字數(shù)。憑借其明快的節(jié)奏、較強的敘述性特征,適用于表達人物敘述或爭執(zhí)的對唱場合[2]。
苦嘆主要包括了三種,苦板、嘆板和哭板,采用上下句七字體,用于表現(xiàn)人物的具體感情,如哀傷悲痛等。演唱時在嗩吶等的伴奏下,融入哭泣嘆息之聲,容易造成滿臺悲歌,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和渲染效果??喟宓某~,大都采用四句或六句,其節(jié)奏較為自由,也被稱為“二槌頭”。不僅有著較大起伏的曲調,且表現(xiàn)得低回婉轉,生動的向觀眾展現(xiàn)出了生離死別的場合,發(fā)人深省、催人淚下??喟寮瓤梢詥为毷褂?,也可以轉到嘆板和哭板。
嘆板可分為三種不同的速度,即慢、中、緊。一般來說,慢嘆板的音樂旋律善于鋪墊和擴張,結構完整、旋律性強,曲調委婉悠揚而哀嘆抒情。中嘆板也叫做“走路嘆”,意為在途中邊走邊唱,在舞臺動作的配合下,用于抒發(fā)人物的感情。緊嘆板則有著不同的唱詞結構,字句緊湊且敘事性強??薨逡卜Q為“哭叭”,有著高亢激越的曲調,通過人物的痛哭痛訴,用于展現(xiàn)生離死別的場面。三種苦嘆類唱腔,既能夠單獨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曲牌類唱腔,包含著古老的唱腔遺跡,源于瓊劇的歷史遺留,其唱腔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如程途、醒嘆、五槌頭、單滾尾、哭流水等。其中,程途以其悠揚寬闊的旋律、舒展平穩(wěn)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很強的抒情性特征,拖腔和過門音樂也較強。醒嘆也叫做朦朧嘆,人物受到很大的刺激而暈倒,當其清醒之后而發(fā)出的感嘆聲,通常沒有唱詞而只有曲調。
五槌頭也叫做五回頭,用于辭別情緒的表達,通常安排在戲將結束的時候,屬于專用唱腔,或輪唱或齊唱。單滾尾也是劇終時的專用板腔,也稱為“尾聲”或“團圓”。在其唱詞格律中,一般只有兩個七字句,自行結束于煞板??蘖魉c醒嘆相似,只有曲調而無唱詞,在樂聲的伴奏下哼唱,分為長流水和短流水,用于表達不同的悲嘆情緒[3]。
專腔雜調屬于專用腔類,是針對特定的人物、情節(jié)或內容二量身定制的唱腔。通常情況下,唱腔的句法、拖腔、過門音樂都是獨特的,其結構形式與藝術特點更是豐富多樣?!敖套忧弧辈捎玫氖嵌⒍?、二、二詞格和上下句八字體,有著明快的曲調和較強的敘事性特征,適用于長輩對晚輩的教誨或訓斥?!疤颓弧辈捎玫氖嵌?、二、三詞格和上下句七字句,節(jié)奏頓挫有度,適用于冷靜論理、冷嘲熱諷等劇情場面。
“陳訴腔”采用的是三字句體詞格和上下句七字體,速度快而旋律簡略,適用于懇切訴述的場合?!盃庌q腔”采用的是二、二、三詞格和上下句七字體,曲調鏗鏘有力、剛勁豪放,適用于質疑、爭執(zhí)、辯駁、互罵等場面?!案咔弧辈捎玫氖嵌?、二、二、二詞格和上下句八字體,憑借其華麗流暢的旋律與跳躍歡快的曲調節(jié)奏,加上伴奏音樂和場面環(huán)境的烘托,能夠將人物出游時的歡悅感情,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瓊劇有著豐富的唱腔和多樣的藝術形式,因而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舞臺表現(xiàn)力。從其唱腔結構來看,主要是在匯集板腔體,以及綜合運用部分曲牌體。在此基礎上,對地方民間歌謠、雜調等藝術元素,進行了充分而廣泛的吸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瓊劇藝術并不斷發(fā)展壯大。瓊劇的戲曲音樂風格,質樸、清新、婉轉而有著鮮明的南方劇種特征,深受海南群眾的喜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瓊劇還應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更好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1]周怡.瓊劇唱腔藝術特征研究[J].黃河之聲,2015,02.
[2]李逢迅.淺析瓊劇藝術的發(fā)展[J].戲劇之家,2016,11.
[3]張軍.戲劇學方法論與海南瓊劇研究[J].戲劇文學,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