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湖北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430000)
“發(fā)現?存在”
——攝影基礎教學課程實踐
張 超 (湖北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430000)
攝影是看的藝術,看與被看之間發(fā)生了緊密的聯(lián)系。如何觀察或者說如何“看”?是攝影實踐的基礎。我的攝影教學實踐從培養(yǎng)大家觀看的方法入手,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發(fā)現一種美好視覺的存在?就讓我們從關注身邊的事物開始。
攝影教學;觀察方法
攝影是一種非語匯性的表達,這個理念是一種哲學上的觀點。攝影是看的藝術,看與被看之間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我們通過攝影的方式獲得圖像,再把圖像展示給別人看,而且都希望得到對方的回應。這證明了攝影其實是一種交流方式。當下,人們已經習慣了圖像的交流方式,而且越來越依賴于這種方式。本文討論的攝影教學方法建立在如何產生圖像的這個過程。
攝影離不開畫面,畫面的選取就有了構圖。構圖以及構圖要素的意義是很理論化的。它們的出現都早于攝影。同時也是所有視覺藝術的基礎,所有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都熟知它們重要意義。在視覺藝術的范疇領域,攝影作為表現圖像最為直接的一種媒介,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人人攝影的時代早已到來,我們的日常被圖像充斥著,也被圖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圖像,離不開攝影。
如何觀察或者說如何“看”?是視覺化的前提,我認為這是攝影行為的基礎,更是核心。我的攝影教學實踐從培養(yǎng)大家觀看的方法開始,如何在現實的生活中發(fā)現一種視覺的存在?這種存在建立在一定美學的標準下,具備一定的欣賞與觀看的價值,區(qū)別于傳統(tǒng)紀實攝影的工作方法,是一種純粹的偏向視覺藝術的存在?!鞍l(fā)現?存在”也可以被當做一種工作方法,我推崇這種工作方法,它適用于從事藝術學習的同學能夠較早的積累自己的視覺經驗,這個過程在整個攝影課程的教學體系下是至關重要的。引導大家關注攝影的本質,盡可能單純的感知光與影的美,就是攝影的魅力。
光影的千變萬化構成了攝影的多姿多彩,攝影的靈魂就建立在光與影營造的繽紛世界之中。如何把發(fā)現的美通過恰當的鏡頭語言轉化成攝影作品,這就是我們訓練的目標。在日常的生活中光無處不在,我們對光的感知與接觸都是通過特定的場景、環(huán)境、天氣、人為等等因素來反應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光線季節(jié)性的改變,一天時間的變化對光線的改變,晴天、陰雨天光線的改變,人造光源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改變等等,都會對表現某一種特定氛圍下的景觀制造不同樣的效果。我們要學會利用這些效果來營造畫面。
我把自己作為攝影師的一些很實用的觀察經驗分享給大家,引導大家通過多觀察,多分析典型光線下對主題呈現的干預,努力尋找一些有鏡頭表現力的視角,把要表現的主體放到精心營造的畫面中來。我鼓勵大家盡可能的近距離觀察,“靠近再靠近”也許你離完美的照片就差一步遠的距離。我們盡可能的讓觀察思考的時間延長,不要倉促地按下快門。在準備拍攝下美妙瞬間的同時,要善于總結,找到自己工作的方法,拍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具有獨特審美視角的片子來,慢慢的就能夠享受其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視覺語言,建立起自己的藝術風格。記得有這樣一句話:“震撼的攝影作品不見得是拍攝壯美的大好河山,它也許就出現在你家后花園,只是你沒有‘發(fā)現’它的‘存在’”。
我并不是一個對器材很發(fā)燒的攝影人。技術的革新推動了攝影技術的日新月異,在如今科技發(fā)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攝影的硬件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隨意拍攝的某一張照片放在一百年前都可以稱之為杰作。專業(yè)的攝影器材在攝影實踐的過程中是必要的,無論在商業(yè)應用領域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都是完成作品的硬件。但絕不是能夠拍出好照片的唯一標準。我在攝影課程初期并沒有偏重于講解如何去使用專業(yè)的攝影器材,而是鼓勵同學們要嘗試各種視角的選擇與變化來觀察同一事物。用手中一切可以獲得影像的器材(手機就是不錯的選擇)去嘗試表現同一事物視覺存在的多種可能性。通過這些嘗試積累更多視覺的可能性。
在當下人人都可以輕松獲得滿意照片的時代(甚至可以說圖像泛濫的時代),攝影專業(yè)性的評判往往取決于攝影人的眼力、表現力與創(chuàng)造力。輕便的手機在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人手中能夠拍出令常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用這樣的思路來引導大家要學會發(fā)現美的存在;要學會發(fā)現生活中存在視覺規(guī)律的瞬間,定格畫面。
在調動大家善于觀察的同時,我也把出色的視覺藝術作品和頂尖的攝影藝術家分享給同學們,在擴展攝影學術認知的同時逐步提高同學們的欣賞水平以及對作品好壞的評判能力。每一位同學通過搜集一切自己感興趣的視覺作品進行討論分析給出自己觀點,在加深對攝影興趣的同時逐漸形成了自己對圖像作品的理解與欣賞能力。在拍攝實踐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引導大家圍繞著“光影”“色彩”“日?!钡冗m合攝影表現的幾個思路展開視覺經驗的積累。在拍攝積累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分析總結逐漸清晰自己作品的線索,并最終確立下作品的主題以及工作方法,進一步完善。我并不要求同學要按照攝影傳統(tǒng)的分類方式去類型化的編排自己的作品,我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位同學對“發(fā)現?存在”都有著不同角度的理解,通過自己的感悟與實踐以影像的方式展現源于生活卻又超越現實的視覺藝術作品。
攝影是一種工具,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價值,服務社會;攝影也是一門藝術,提出觀點,啟發(fā)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