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娟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523419)
歌唱藝術中中國作品的吐字咬字審美
王素娟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523419)
歌唱藝術能夠充分體現人的思想和情感,通過音樂的方式傳遞情感。因此歌唱者需要將音樂與語言的特征相結合,做到吐字圓潤、咬字清晰才能夠通過準確的語言表達和悠揚悅耳的音樂來表達情感,傳遞思想。本文主要就歌唱藝術中的吐字咬字審美進行分析。
歌唱藝術;咬字;吐字;審美
歌唱藝術是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沉淀出的精華,是彰顯中華美麗的重要因素。歌唱者通過歌唱藝術能夠將語言的美感和韻味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所包含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極強,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瑰寶之一。歌唱藝術的吐字咬字是確保音樂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所涵蓋的聲、韻、調是歌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
語言的音構成主要分為兩種,即元音和輔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母音和子音,就漢語而言,每個漢語都是有不同的聲、韻、調三方面所構成的。
聲:在歌唱中我們將聲稱之為輔音或滋陰,也就是一個字的聲母部分,這是一個字讀音的開頭,有零聲母和輔音聲母兩種方式構成。在歌唱一書中,聲能夠準確而又清晰的川影出來,是歌唱中發(fā)力的重要部分。我國傳統(tǒng)民族聲樂中所命名的“五音”即唇、齒、牙、舌、喉就是聲母發(fā)音的著力位置,著力的強弱決定了字頭的清晰度,同時也凸顯了字的精準度。是辨別字的最重要標準。在漢語普通話發(fā)音中,一個聲母可以更換很多種字腹或者歸韻形成不同的字。
韻:在歌唱中需要延長的音被稱之為韻,即韻母。韻母處于音節(jié)內聲母的后方,可以分為鼻韻母、復韻母、單韻母三種,其中鼻韻母有分為前鼻韻母以及后鼻韻母兩種,共計有16個組成,如:an、en、in、ong、ing、eng 等等,復韻母又由中響復韻母、后響復韻母和前響復韻母組成,一共有13個音,如:ei、ie、iou、iao、ai等等。單韻母是較為嘗盡的韻母,一共有十個,如:a、o、e、i、w、u 。在歌唱過程中,歌唱者需要將每個字分為三部分,分別為聲母、韻母和歸韻收音,也被稱之為字頭、字腹、字尾或者歸韻。韻母是形成飽滿發(fā)音的重要過程,他韻母聯合字頭、字尾或者歸韻,形成了“字正腔圓”中“正”的完全解釋。
調:字調是通過改變音節(jié)高低升降的變化形式發(fā)出的音調。調是構成歌唱中音節(jié)組成的重要部分,與聲母、韻母一樣能夠充分展示出音樂的魅力,調的作用就是使字音變得更為純正,區(qū)別詞義。就我國漢語悠揚的發(fā)展歷程而言,聲調的作用至關重要,是區(qū)分語言意義的重要內容。其次,就歌唱藝術而言,音調的調節(jié)是確保歌唱抑揚頓挫、悠揚婉轉的重要內容,只有準確的掌握聲調的高揚轉降才可以靈活的控制音節(jié)氣息,使音樂的張力變得活靈活現,確保整首音樂具有較強的音律街拍的韻律感。在歌唱藝術中,調是與字中的發(fā)音有機的結合,只有融匯聲調才能確保歌唱藝術吐字咬字字正腔圓。
在學習歌唱方法的過程中只有不斷調整共鳴腔體,使口腔、頭腔、胸腔產生共鳴,通過呼吸、發(fā)生和共鳴的方式使歌唱發(fā)出的聲音變得更為立體化,這是歌唱藝術中所謂的“腔圓”。字正腔圓是歌唱藝術學習的重要內容,我們平時在說話的過程中很容易做到咬字清晰、口齒伶俐,但是這樣以來就無法確保“腔圓”,如何達到字正與腔圓完美的結合也就是歌唱藝術的咬字吐字的審美要求。只有不斷的加強歌唱人員的咬字、吐字技術才能夠使其在唱歌的過程中字正腔圓。其中吐字就是將每個字符的韻母部分以正確的著力點和口型進行發(fā)音,將其吐準、引長,在發(fā)音的最后處收清字尾或歸韻。這正是我國的傳統(tǒng)唱法中把字分成三部分發(fā)音包括字頭、字腹、字尾(歸韻)的處理方法即“四呼”“五音”“十三轍”的方法。該方法的要領分為以下部分:
(一)字頭要咬清
在唱歌是首字的聲母要短促、有勁、清晰明確。準確的利用好聲音的發(fā)聲器官喉、舌、牙、齒、唇(五音)把首個聲母清晰發(fā)出,唱清楚字頭。在傳統(tǒng)唱法中,著重要強調聲母的(噴口)。字頭的發(fā)音力度足夠是讓字音清楚明了的關鍵。但是首字聲母的強弱并非一成不變的,力度的強弱、大小是根據歌曲的內容和包含的感情來確定的。例如我國著名悲情歌劇白毛女中的恨死高山仇似海這句臺詞,歌唱時候就要把字咬的很緊,并且伴隨著不同聲音力度讓聲音高低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深切的表達出當主角唄摧殘壓迫時候的那種滿腔的深仇大恨和怨屈。而換做一些感情清新細膩,似是初戀一樣節(jié)奏輕快的曲目時。字頭的力度就要稍微放松,輕柔一些。吐字要清,但是發(fā)音不重,就像母貓移動小貓一樣,用嘴吧叼但不是咬、否則輔音就會發(fā)音過重,占用字腹以及字尾(歸韻)的時間,導致字的發(fā)音比例結構不合理,而影響到整個曲目的整體順暢程度。
(二)字腹拉長
字腹為元音,字腹是發(fā)出聲音的部分和持續(xù)聲音的部分,盡可能的拉長字腹是保證藝術發(fā)聲的重要因素。所以字腹一定要流暢、豐滿、圓潤而富有色彩。當字頭發(fā)音過后,接以字腹的時候要運用開齊撮合(四呼)的方法把字腹中發(fā)音最為響亮的字母豐滿、連貫、流暢的發(fā)出來,并且保持嘴型不變。當需要突出的拉長字腹發(fā)音的時候,不但要保證口型準確,還有在發(fā)音的同時讓聲母發(fā)揮出其本就具備共鳴作用,在韻腹上增強聲音支持,根據歌曲想要表達的感情,合理對共鳴腔的空間進行調節(jié)。
(三)字尾收準
字尾就是唱歌過程中韻母發(fā)音的結尾。在傳統(tǒng)唱法中韻尾要收的干凈利落,是歌唱中的某一個字完成清晰。這一方法在我國傳統(tǒng)唱法中稱之為“歸韻”。在字腹中凡是以鼻韻母和復韻母結束的發(fā)音,最后一個韻音就是這個發(fā)音的字尾。有但凡有字尾的發(fā)音,都可以通過保證字腹口型不變并且引長字腹的方法進行發(fā)音。直到音律和曲調就要完成的時候改成字尾的發(fā)音口型,歸韻收聲。歸韻就是把i、u、o,等發(fā)音直接結束。收聲就是把發(fā)n、ng音的字尾從后鼻音改成前鼻音或者中鼻音。如果字尾歸i音節(jié)時,歸韻i音必須要轉做齊齒呼。在字尾歸韻音發(fā)u母音的時候,ao、iao、iou等歸韻音的時候,要使用合口呼的方式。在字尾歸韻音發(fā)n母音的時候,如in、en、an、ian等歸音,要用舔顎回前鼻音。字尾收ng音如ang、uang、ing、等韻尾的時候,需要舌根抬起近軟腭,鼻腔出氣后歸鼻音??偟膩碚f,不管字尾歸韻是什么,收的都要輕巧,要歸音到準確而恰到好處。收尾一定要有氣托在音韻上面,送至頭腔,高位置上。在應尚能老先生早年發(fā)表的一本專門闡述“以字行腔”的專著中對于歸韻和字尾有著更為細致的歸類。例如字腹后面的三個輔助元音“i u o ”叫做歸韻,而字腹后面的輔音“n ng”叫做字尾。本文在此不做贅述。
綜上所述,歌唱藝術的吐字咬字是歌唱表達的重要內容,在吐字咬字過程中,應確保字頭短緊、字腹松滿,字尾短遲。在歌唱表演過程中不但要確保吐字咬字抑揚頓挫,在演唱不同風格的曲調時,也應該更為重視起語氣的發(fā)音和氣息等綜合發(fā)聲技巧的運用,確保發(fā)音通暢完整,使自己的歌唱發(fā)音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1]程翰翔. 淺析美聲歌唱中咬字吐字的注意事項[J]. 戲劇之家,2017(06):81-82.
[2]孫晨旭,尚東. 朗誦的發(fā)音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J]. 當代音樂,2016(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