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昊 (廣西藝術學院 530022)
人性沖突與現實壓抑
——榮格式解讀《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人物詹米的悲劇元素
鄧 昊 (廣西藝術學院 530022)
尤金?奧尼爾的自傳式作品《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劇中的詹米是一位無可救藥的紈绔子弟,整部作品的悲劇元素在其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本文通過榮格的原型理論對詹米這一典型人物身上的悲劇元素進行解讀,以期為理解奧尼爾這部悲劇作品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奧尼爾;元素悲?。粯s格;原型理論
尤金?奧尼爾是現代西方最偉大的悲劇作家之一,其作品中著墨最多的,是人在外部環(huán)境和社會的壓抑下人性異化、扭曲的過程;與奧尼爾生于同一時期的瑞士心理學大家榮格,與其有著相同的社會、時代背景;通過運用榮格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解讀這部奧尼爾的自傳體作品,想來對于理解其作品的悲劇性以及奧尼爾本身悲劇精神的源流有著一定的助益。奧尼爾以自己的家庭生活為原型寫出了《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這部杰出的悲劇。劇中的哥哥詹米始終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紈绔子弟形象,整部作品的悲劇元素在其身上的到了集中式的體現;本文擬用榮格的原型與集體無意識理論對詹米這一典型人物身上的悲劇元素進行解讀,以期為理解奧尼爾這部悲劇作品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榮格的原型理論中,人格面具原型于現實中的展示,往往在于表現出一種符合主流意識、對自身有益的形象,從而獲得與他者之間融洽相處的可能;而陰影原型可以說是人格面具原型的對立面,其隱藏在社會人格的背后,和當前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并不相符,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陰影是與社會所認可的一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負能量,但是其作為主要原型之一,同樣能夠在現實中有所投射,而由于社會主流價值觀趨向于通過扶持人格面具而馴化個人、壓抑陰影的顯現,兩種原型的投影必然會在人的意識層面產生沖突;當這種壓抑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災難式的爆發(fā)將不可避免。
劇中詹米的父親蒂龍是一個出身戲劇演員的大農場主,可他依然無法擺脫其寒微出身的本色。蒂龍衣著粗陋,“一副寒酸相”1;他熱衷于購買地皮,卻不舍得在家人身上多花錢。從劇中詹米的對白內容與尖刻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其內心對于父親這種病態(tài)吝嗇與節(jié)儉的排斥,“爸爸,我給您想了一個了不起的好主意。這個戲劇季可以老劇新排重新上演《鐘聲》那出戲。你不用化妝就可扮演劇中一個了不起的角色。吝嗇鬼老加斯帕德!”2;身為大農場主的父親蒂龍無疑是成功的,代表著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人格面具協(xié)調著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個關系,而陰影則是其掩蓋著的邪惡傾向;在自我追求與社會價值的激烈碰撞之中,詹米的精神世界遭到了割裂和破壞,崇尚自由、追求個性的自我意識以及對于社會主流意識的反抗被壓抑到了陰影原型之中,以一種異化的、反社會的形象出現,即玩世不恭、頹廢浪蕩。
詹米無疑就是一個形象沖突劇烈的角色,在其生活的那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人格面具企圖掩蓋的是真實的自己,讓他按照周圍人的愿望行事,而詹米卻一直保持著截然相反的、反社會化的玩世不恭、頹廢絕望的浪蕩公子形象。他厭惡父親,認為父親貪婪吝嗇、人情淡漠、為了省錢不顧妻兒安危,追求自我價值而仇視父親那種物質至上的追求;同時,他又意識到父親蒂龍所表現出的一切多少都能夠被人理解,妻子和兒子不是染上毒癮就是頹廢墮落,而從小的貧窮生活和愛爾蘭農民的天性則教會了他節(jié)儉。他憎恨弟弟,認為自己的弟弟是讓母親染上毒癮的罪魁禍首,也嫉妒父母對于弟弟的寵愛和夸贊;可又將弟弟當成自己最愛的親人,希望弟弟“成為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要提防著點我”3。這種劇烈的沖突,愛與恨的糾葛,體現了詹米內心世界的掙扎,顯示出詹米內心深處人格面具與陰影之間協(xié)調關系的失衡。外界過度的壓抑,導致了陰影原型在意識層面的優(yōu)勢性投射;在內心的不斷掙扎之中,陰影的強勢表現與人們不斷強化自身人格面具的潛意識傾向,進一步使得詹米內心的兩種原型意向沖突不斷升級,沖突帶來的痛苦所激發(fā)的自我保護意識,反過來又加深了壓抑陰影原型的欲望以及對于人格面具的認同。就這樣,詹米在的內心沖突之中不斷掙扎,在多種愛恨交織的漩渦中被不斷撕扯,意識世界兩方面的斗爭簡直令他喘不上氣來。這一輪又一輪的不斷的沖突與斗爭,如同一個莫比烏斯環(huán)一樣交織在一起永無盡頭,也催促著悲劇的巨碾向詹米加速轉來。
阿尼瑪之于榮格,正如俄狄浦斯情節(jié)之于弗洛伊德。與弗洛伊德使用“性欲”與“壓抑”等詞匯解釋人對父母形象的無意識反射不同,榮格認為“阿尼瑪是一個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是女性基因。那是在男子身上既不呈現也不消失的東西,它始終存在于男子身上,起著使其女性化的作用”,“在男人的無意識當中,通過遺傳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個集體形象,借助于此,他得以體會到女性的本質?!?男人總是傾向于在某個現實的女性對象那里,看到自己內在的阿尼瑪和心靈的投影。
詹米的母親瑪麗曾經是一位楚楚動人、極為嬌媚的愛爾蘭女子,擁有者美麗的眼睛和迷人的秀發(fā),她受過良好的教育且出身高貴。小時的詹米在成長的過程中,眷戀著集無數美好與一身的母親的完美形象,就如一個美好的夢一般。正如其他男孩一樣,詹米在兒童時期的最初幾年里,與神性回合的原型形式最初完全掩蓋與吸收了其生身母親的形象。而在詹米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社會與現實的壓抑使他成為了一個玩世不恭、頹廢絕望的浪蕩公子,“沒有一個體面人家的父母愿意讓女兒”跟他在一起,靠演戲為生的他只能通過流連風月場所、結識“下等人家”的姑娘來宣泄自身的欲望。阿尼瑪只是集體無意識中的一種典型原型,它需要通過投射等形式來作用于人的意識層面;對特定主體而言,需要有明確的女性客體,用以作為阿瑪尼原型的投射對象,而詹米的阿尼瑪原型映射的卻是其母親瑪麗的完美形象,其對風月女子的投影本能的讓詹米感到痛苦和不安。如果說這些投影對象引起的不滿和沮喪只是加深了詹米的頹廢絕望,那么隨著其意識的增長,母親形象的殘酷現實被其感知則可以說是使得詹米徹底沉淪的直接動因。
作為阿尼瑪化身的母親瑪麗,是詹米成長過程中是唯一一位和他長時間相處的女性,同時也是阿尼瑪投影的首選對象。但是自從小兒子尤金死后,母親瑪麗因怪罪詹米而不自覺的移情和疏遠,讓年幼的詹米感到迷惑,隨后他又發(fā)現瑪麗吸毒的事實,阿尼瑪原型在意識對象上的投影與現實開始產生了沖突。詹米眼中賦予了母親超人魅力的阿尼瑪意象漸漸失去了光澤;可給予其最后一擊的情節(jié)卻發(fā)生在劇末處,即詹米發(fā)現了母親復吸毒品的殘酷的現實。至此,詹米的夢徹底破碎了。在與現實的沖突中美夢破碎的過程,就是瑪麗母親形象被“閹割”的過程。母親最初是一位神圣的“完人”,然后通過兒子的令人失望的現實經驗,變成了一個悲傷的普通老嫗。詹米徹底絕望了,他的陰影原型也在此時爆發(fā)了:“我以前做夢也想不到除了妓女以外還有別的女人會吸毒!”而在瑪麗克制不住毒品的誘惑之后,詹米“打破這難堪的沉默”,“以痛苦而自我解嘲”的口吻宣布:“《哈姆雷特》中的發(fā)瘋一場。奧菲利亞上場!”5詹米似乎是在向瑪麗聲討著什么,他在譴責母親,因為是她用當初那個完美的形象把他推向了絕望的深淵,直接導致了他的墮落。對此,榮格解釋道:“兒子的襁褓歲月以降,母親一直融入到原型思想當中,并因此完美與超乎常人。后一種品質始終與原型密不可分,既解釋了原型看似陌生、似乎并不屬于意識的原因所在,又解釋了它為什么在有主體認同的情況下,廣泛地以妄想自大狂或者恰恰相反的形式,經常導致人格的毀滅性變化。”6
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身上都有這特定歷史時期的烙印。詹米一家的際遇是作者奧尼爾本人人生經歷的藝術化再現,無意反映了當時美國的社會現實。那時的美國,在“美國夢”的激勵之下,人們?yōu)榱税l(fā)財致富,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然而,橫流的物欲也不斷吞噬著人的善良情感。生活在當時的奧尼爾曾寫道:“我們和世界上一切其他國家曾沿著同樣的自私、貪婪的道路走過來。我們談論美國夢,而且要把美國夢告訴全世界,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那是什么夢呢?不過是物質的東西罷了。我有時認為,由于這個原因,美國是全世界所看到的最大的失敗者?!?從這個角度看來,《進人黑夜的漫長旅程》不但是一曲家庭悲劇,也是一曲社會悲劇。
從詹米對于現實的辛辣嘲諷、厭惡疏離以及對于父親根深蒂固的愛爾蘭農民式的節(jié)儉與吝嗇的不屑、挖苦之中,我們讀到了他對于整個社會主流道德、價值觀的強烈不滿;劇中許多地方都體現出了當時社會意識中唯利是圖與金錢至上的思想,與詹米崇尚自由、講究個人發(fā)展的內在追求格格不入。與作者奧尼爾同時期的榮格顯然也注意到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這一現象,即毫無控制的對于物質的欲望,以及人格面具的過度膨脹。當時社會中,片面的強調理性、效率金錢至上成為了社會主流意識。人的陰影原型通常是不道德的,是反社會習俗和傳統(tǒng)習慣道德的,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在這樣強大的外部壓力以及異化的母親形象面前,詹米的人性、人格與內心世界如同人類的精神完整一樣遭到了割裂和破壞,崇尚自由、追求個性的自我意識被壓抑在陰影原型之中,異化成為了玩世不恭、頹廢絕望的反社會形象。
奧尼爾這位有著敏銳洞察力的“悲劇詩人”,毫無疑問注意到了當時的美國社會中,那一股裹挾著眾人掙扎前行的悲劇力量,正如劇中詹姆斯?蒂龍一家的悲劇命運無法逃避一般。就像劇中瑪麗所說:“我們之中誰也改變不了生活的安排,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生活就把一切給我們安排好了。一旦它安排我們作一件事,它接著又會安排我們去作另一件事。到頭來,我們就會發(fā)現,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介于二者之間,又像是被迫做的,又像你情愿做的,而你也就永遠失去了那個你真正的自我。”8奧尼爾窮盡一生,識圖通過他的眾多悲劇作品,來挖掘出那一股看不見的力量;關于這一點,榮格則通過他的集體無意識理論給出了最好的回答,揭示了西方資本主義環(huán)境下人類社會的共同悲劇。
注釋:
1.2.3.5.尤金?奧尼爾.奧尼爾文集(第五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321-458.(文中所引劇詞皆出自此書)
4.卡爾?榮格.榮格文集.第十七卷[M].改革出版社,1997.198.
6.卡爾?榮格.榮格文集(第五卷);原型與集體無意識[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56.
7.陳良延,等.尤金?奧尼爾的劇本——一種新的評價[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434.
8.山西省文化廳創(chuàng)作室,山西省話劇院.奧尼爾研究論文集[M].山西省話劇院,1990;76.
鄧昊(1990—),男,壯族,廣西桂林,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研究方向:戲劇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