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雷,王 紅
山東臨沂第一實驗小學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
馬燕雷,王 紅
山東臨沂第一實驗小學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不斷的改革變化,人們也在逐漸增加其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視度,而人類并非只是單純的依靠于理性來進行支配的,同時還是需要受到來自,思維以及行為上的慣性上來對其進行制約的,而要想把人類整體的行為逐漸的變?yōu)檩^穩(wěn)定的習慣的過程當中,就一定要加強對于知、情、意、行之間相統(tǒng)一的重視度,并真正的使“外化”轉變成為“內化”的一個過程,而我國相關的小學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積極有效充分的發(fā)揮出自身的具有的主導作用,并深入的對于目前我國眾多小學生在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合理的構建出一套完善、科學的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策略體系。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分析研究
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整個人的神經系統(tǒng)當中,是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人類的神經系統(tǒng)當中,所主要存放道德價值的重要體現,并且這個資本價值是會隨著人的成長而不斷增加的。它不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現實生存,還具有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巨大能力,與此同時,由于人類本身并非是依靠于單純的理性來進行支配的,同時還要受到來自思維以及行為的慣性等其他方面,對其進行制約的,所以就一定要加強對于知、情、意、行之間相統(tǒng)一的重視度,并真正的使“外化”轉變成為“內化”的一個過程,下文主要立足于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激情明理。在最大限度上將行為規(guī)范,轉變?yōu)閮仍谝环N品格,從而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表現。而在實際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當中,一定要加強對于情感教育相融合的重視度,并合理的使用多媒體等一些信息傳播手段,還可以適當的采用一些相關的教育短片來進行播放,從而積極的引導小學生觀察并且體驗生活,還可以定期定時的開展一些游戲或是表演等活動,來對行為習慣當中的好與壞、善與惡展開評價,充分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品質素養(yǎng),使其陶冶情操、開啟心智[1]。
而明理,主要指的就是,相關的小學教師一定要為小學生講清,養(yǎng)成自身良好行為習慣的道理以及理由,而主要是因為,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來講,本身的年齡就較低,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同比于其它階段的學生來講較差一些,所以,對小學生進行說理的過程當中,就一定要注重具體以及清楚。還可以將學校相關的《小學生守則》或者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相關的制度進行統(tǒng)一整合,這樣不單單能夠幫助小學生逐漸的形成在家校或是在社會上“應該怎樣做”的具體內容,還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自身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2]。
而相關的小學教師,還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每天的晨會以及班會等形式上,來對行為習慣進行宣傳,還可以加強對于讀、講、考等形式的強化力度,此外,通過一些行為上模仿或者是社會上的實際情況等活動,使小學生充分地體驗到作為一個文明懂禮貌的人,所能夠產生出來的哪些快樂以及幸福感,并通過上述這些不斷的強化方式,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去培養(yǎng)小學生自我行為習慣養(yǎng)成
[3]。
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不斷的模仿無形之中形成的,而這也就意味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無意識或是有意識之間,成為小學生所模仿的對象。這主要還是因為,小學教師在小學生的心理,就是道德具體化身,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今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而我國盧梭曾就曾經對各個教師來進行告誡:“你一定要記住,在敢于承擔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就一定要將自己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則必須是哪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4]。
在相關的小學教師已經清楚的知道“如何做”以及“為何做”的基礎之上,相關的小學教師就可以將自身為主要的基礎準則,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發(fā)揮出模范的作用,凡是一些需要涉及到的要求小學生自身做到的內容上,教師則一定要首先做到,比如:勤儉節(jié)約這方面上,教師就一定不要隨地亂扔粉筆頭,而在講究衛(wèi)生的方面上,教師就一定要自身就懂得衛(wèi)生,在看見班級地上有紙屑的時候,就應該彎腰將其撿起,這樣做,不僅能夠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小學生,還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學生對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模仿,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其的重視度,與此同時,教師還一定要加強對于每個細節(jié)與實際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可能某個不起眼的小細節(jié)或是某個細小的行為習慣,都能或多或少的對小學生產生影響??偠灾?,在對于我國小學生來說,教師加強自身的行為習慣的標準,就是對小學生的一種要求一種示范。而對小學相關的教師來說,就是自身思想以及人格上的一種真實寫照[5]。
綜上所述,只有真正的將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切實的養(yǎng)成,才能夠在最大限度上為一個人在今后成長的道路當中,打下了結實的基礎保障,而只有真正的加強對于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視度,才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我國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效率水平,才能夠真正的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
[1]胡瓊偉,徐凌忠,于紅霞,張丹,唐浩,高婷婷.濟南市歷下區(qū)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習慣及營養(yǎng)品攝入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09:992-995.
[2]占玉芬,陳偉高,阮世穎,周小軍,端翔,鄧瓊.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居民慢性病現況及其與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相關的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35:3453-3456.
[3]周建剛,譚文文,張華君,程軍強,史麗敏,盧昊旻,丁超.宜興市職業(yè)人群布病防治知識及行為習慣調查[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06: 1060-1062.
[4]張澤宇,張月,付浩,許彤,王培勇,王小引,賴學鴻,傅蘭英.河南省1200名農村留守婦女艾滋病認知及相關行為習慣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3,22:4155-4158.
[5]王繼華,曾德志,徐魁,黃智慧,徐鑫,顧桂英.電話加短信隨訪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 2014,10:701-703.
馬燕雷(1967-),男,大專,一級教師,山東臨沂第一實驗小學政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