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太云
(長江師范學院文學院,重慶市涪陵 408100)
民族預科語文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肖太云
(長江師范學院文學院,重慶市涪陵 408100)
預科語文是預科教育的主要課程,是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感、國族身份的認同感的重要課程。民族預科語文教育在當代中國蓬勃發(fā)展、形勢喜人,但在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預科語文除了在學校管理、學生激勵方面進行改進之外,預科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其中的關鍵要素。教師的教學是一門藝術,須在興趣激發(fā)、內容精選與講授、寫作教學、授課進度計劃等方面做出精心設計,以促進預科語文的教學。
民族預科;語文教育;教育現狀;對策建議
預科教育是從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一個特殊的教育層次,也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8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培養(yǎng)工業(yè)大革命、機器大生產所需要的各種技術人才,適當改變教育體制,遂興起了大學預科教育。由于這種教育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預科教育到十九、二十世紀發(fā)展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如蘇聯(lián)、日本等國的大學也紛紛設立過預科教育。
新中國的大學預科教育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正式起步,主要包括民族預科教育、華僑預科、留學預科三大類。而由于中國少數民族的眾多及教育基礎、教育水平的不發(fā)達,我國大學的預科教育的主要形式為民族預科教育。
民族預科教育是我國民族政策與教育政策相結合的一個產物,隸屬于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又具有民族性的內涵,是我國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預科教育能有效縮短由于受歷史、地理自然環(huán)境、經濟、語言等各種條件制約而造成的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與內地發(fā)達地區(qū)高等教育上存在的差距,促進各個民族的交流、團結,是實現全民族教育平等的重要途徑。對民族預科教育的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有明確認識:“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yè)。加快民族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對于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盵1]
民族預科教育主要課程是預科語文、數學和英語教育。其中,預科語文教育在預科教學中地位尤其重要。因為一些民族有自己的語言甚至是文字,有民族本身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與習俗傳承,而預科語文教育主要是一種漢語教育,通過預科語文的教學,能夠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感、國族身份的認同感。那么,目前預科語文教育的現狀怎樣?如何有效開展預科語文教學呢?下文將根據筆者所在高校的預科教育情況,對此問題進行回應。
筆者所在的高校為西南民族地區(qū),地處渝東南山區(qū),長江和烏江的交匯之處。此片地域為武陵山腹地,地形以山地、峽谷為主,交通不便、村寨分散,是我國土家族和苗族集中分布的地區(qū),境內有5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域內經濟、文化、教育發(fā)展水平明顯低于中東部地區(qū)。渝東南地區(qū)緊依云貴高原,與康巴藏區(qū)隔得不遠。因此,學院同時招收藏族班學生及土家族、苗族班學生。因招生對象全部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qū),生源質量很差,預科教育開展極有必要。
民族預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層次,民族預科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對象。與直錄大學生相比,民族預科學生的身份本就特殊,他們的能力水平、學業(yè)成績只是介于中學生與大學生之間。從高考成績上看,大都在及格上下徘徊。而且,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制約、教育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眼界狹,思維的開放性差,開拓創(chuàng)新力差。學習方法也是落后,習慣于“灌入式”教學,自學能力差。而渝東南地區(qū)古為流放之地,現為邊寒貧困之地,從此區(qū)域出來的民族預科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自卑心理,存在著或深或淺的情緒低落現象。更讓人擔憂的是,根據筆者針對預科學生語文現狀的問卷調查,情況更不容樂觀。
本校的預科學生分為文、理兩科,都開設預科語文。筆者抽樣調查了50名文科學生、50名理科學生。當問到“是否喜歡語文”時,文科學生有50%,理科學生只有20%。當問到“是否愿意去寫作文”時,文科學生只有15%,理科學生只有不到5%。當問到“是否愿意去讀現代詩歌”時,文科學生只有10%,理科學生更是只有可憐的2%。當問到“是否喜歡讀小說”時,文科學生有80%,理科學生有40%。但當細化詢問“讀過多少部小說”時,讀過10部及以上的文科學生只有1人,理科學生則沒有。文科學生50%以上回答所讀過的小說在5部以下,理科學生50%以上回答在3部以下。而讀過的小說中,無論文理科學生,占有三分之二數量的學生表示看的是偵探、武俠及言情等休閑小說,而且文科學生有45%、理科學生有60%最關注的是小說的情節(jié)性。[2]
再就文科學生做一些稍具廣度和深度的調查。當問到“你最喜歡讀什么樣的書”時,回答喜歡讀經典名著的只有15%。當問到“對你人生影響最大是哪部書”時,學生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門,有的回答是《西游記》《哈利波特》,更有奇者甚至出現《鬼吹燈》《盜墓筆記》等。但問到“文學對人生有什么影響”時,學生的回答多是茫然,很多學生直接回答“無影響”、“不知道”,或是籠統(tǒng)回答“影響很小”。
上述的調查結果表明,預科學生對語文不偏好、不重視,語文基礎較差,對寫作厭倦更是普遍現象。僅就文學閱讀來說,閱讀面狹窄、閱讀量偏小,就是共象。預科學生的閱讀處于一個初級的水平,他們期冀從閱讀中獲得的是淺層次的感官刺激及一般的心理滿足。因為不偏好語文,投入的時間及精力遠遠不夠,閱讀的層次又比較淺顯,閱讀的目的多為娛樂,因此文學對學生思想、性格、氣質的形成影響十分有限。這是一個需引起重視的現象。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人文教育,特別是重視語文教育對人文素質的提升、對人的精神世界拓展和豐富的作用。然而這一傳統(tǒng)出現了漸遭冷落、忽視的傾向。它在預科學生這些“準大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和嚴重,這種傾向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目的帶來致命的影響。
本來,學生語文差,可以通過教師的授課去“補課”,加以擴充和補強。然而,預科語文教學的現狀也是不容樂觀,擔負預科語文教育重任的任課教師的表現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第一,臨時觀點、短期行為嚴重。表現在很多老師輕視預科語文教學,認為教學預科是被“打入冷宮”、有失身份。年輕老師不愿從事預科語文教學,少數有之也是被逼無奈,抱著臨時抱佛腳、應付了事,或者說預科教學只是他們的一塊跳板。年老的老師是得過一日且過一日的挨時間等退休,對教學也是不重視,這樣導致預科教學的師資隊伍短缺、老化或斷代嚴重。當然,承擔教學管理的大學也有一定責任,沒有選派得力教師從事預科語文的一線教學。第二,教學手段陳舊。很多老師還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進行教學,現代化的多媒體、多技術手段運用很少。第三,教學方式落伍。授課方法基本上還是“填鴨式”的灌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講授,學生則在底下默默做筆記,互動、探究、開放式教學甚為少見。第四,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很多教師不吸收最先進的知識,不關注現實生活。教學時只是照本宣科,教學內容老舊而乏味。第五,教學上存在重知識輕人文的現象。對于預科生來說,強調聽、說、讀、寫的訓練沒錯,強化學生的背誦沒錯,強調古文字詞句的解釋也沒錯。但不能一味沉湎其中,忘記了預科語文教育也擔負著人文教育的責任,忽視了語文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3]
(一)預科語文教育的定位及內涵
預科語文教育的定位眾說紛紜。有的重視“預”的教學定性,有的強調“補”的教學定位。筆者以為,預科語文的教學定位應該是介于“預、補”之間,兩者兼顧,又有主次。因此,筆者提出,預科語文的教學定位是:在學生原有漢語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以預為主,以補為輔,補預結合”,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水平,為后續(xù)的大學學習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那么,預科語文教育的內涵是什么呢?筆者以為,民族預科語文教育的內涵具有雙重性。一方面,要對少數民族預科學生進行高中階段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強化訓練。另一方面,一定要從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特點、文化基礎、生活習俗等方面出發(fā),研究語文的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他們適應大學語文的學習及大學的生活,進而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學習方式。
(二)預科語文教育的開展及對策
根據預科語文教育的現狀,及預科語文的教育定位與教育內涵,有針對性地找到對策,成功、有效地開展預科語文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預科學生的語文學習及閱讀現狀,預科語文教學可以從如下方面去思考和努力。第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是自主探尋的發(fā)動機。預科學生不是沒有語文學習的愿望,更不缺少文學閱讀的興趣,而是在以高考為終極目標的學習過程中,這種愿望和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了。當學生進入大學階段后,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回歸興趣的本源,調動其內心的自主學習意識。比如,在預科語文的第一堂課中,為全班學生開出本學期或是本學年的閱讀書目,期間有檢查、有交流。甚至可以安排出每堂課的前5分鐘進行專門的名著導讀。也可以安排專門的課外時間召開讀書會,讀書會的地點可以精心選擇,如校園樟樹林、大草坪及郊外河灘或農家樂等地,以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與閱讀渴望。每次讀書會預先布置主題,每次讓一位學生做主題發(fā)言,教師和學生共同點評,讓學生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培養(yǎng)他們對文學的興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
第二,精選教學內容,強化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主要通過文學教育實現。對民族預科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母語不是漢語或口頭語言不是漢語,因此,加強母語教育、漢文修養(yǎng)和中華文化的滲透與傳承,尤顯重要。預科語文教材中,已經精選了很多古典文學的名篇美文,教師須精心備課,爭取將每一首古詩、每一篇優(yōu)美的先秦諸子散文、歷史散文,或是唐宋元明清經典散文,講得深入淺出、妙趣橫生,就顯得特別重要。特別是先秦諸子散文,精言警句,語雋意美,重視人的道德修養(yǎng),蘊含豐富的個人進學求知、修身養(yǎng)性、經世治國的思想,充滿真知灼見,教師在上課傳授時,注意提醒和引導,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做人和處事。
另外,依照筆者的預科語文教學經驗,因為預科語文的教學時間比較充裕,每周有8節(jié)課,更由于中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名家名篇薈萃,教師還可利用上課時間,補充介紹一些課本外的知識,如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詩名詞名篇。比如筆者曾整理出關于愛情的中國古代的名詩名詞,如《詩經》中的《關雎》《蒹葭》,漢樂府中的民歌《上邪》,南北朝民歌《菩薩蠻·枕前發(fā)盡千般愿》,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等等。這些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學起來趣味盎然,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而且在學習中,學生學到了愛情的責任、人情的倫理和社會的擔當。另如筆者曾整理出了諸如古代“桃花詩詞”(如崔顥的《題都城南莊》、唐寅的《桃花庵歌》等),古代十大悲?。ā囤w氏孤兒》《竇娥冤》等等)、十大喜?。ā毒蕊L塵》《西廂記》等),都受到學生的歡迎與追捧。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增加了見識,而且感受、體味到了所推薦內容的審美價值,領略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美與厚重,自覺發(fā)生了對語文的莫大興趣,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和接受。
再說說現當代文學的教學。現當代文學,由于其描寫的生活距離現實的生活更近,很多作家還在世,學生對其有一種自然的親切感和熟悉感,只要引導得當,學生會由衷喜愛。筆者的經驗,首先,在現當代文學課文內容的教學中,要將學生在高中時期分散的文學知識連成一線,以文學發(fā)展史的線索串聯(lián)起整個教學,加深學生的文學史視野。其次,利用現在發(fā)達的多媒體技術及豐富的網絡資源與影視資源,發(fā)動學生多讀現當代文學精品,多觀賞由現當代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預科學生多來自貧困家庭,教師可以推薦書目,多建議學生上圖書館借閱。又由于經典小說多可通過網絡免費閱讀,教師可建議學生利用手機在線閱讀。并輔助以免費的網絡影視資源的觀看、欣賞,幫助理解和接受。筆者曾推薦給預科學生看過電影《暖春》,作為大學生成人教育的第一堂課,全班同學集體感動落淚,學到善良的意義和感恩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筆者順勢而為,讓學生閱讀余華的名作《活著》,并在線觀賞張藝謀導演,葛優(yōu)、鞏俐主演的電影《活著》,讓他們比較小說、電影的不同,并領會、理解小說更深廣的“野心”。通過文學、影視的閱讀、觀賞和導讀訓練,學生都體味到了“活著”的真意、苦難的承擔及時代的真相。在觀賞、閱讀及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品質、人格等人文教育得到了體現和提高。
第三,加強寫作訓練,提高語文的綜合水平。預科學生寫作能力很差,又非常害怕寫作文,寫作是他們不堪其擾的一個苦差事。教師須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方式來鼓勵學生不懼寫作、勇于寫作。如舉行課堂演講賽的方式,讓學生寫好演講稿,就是一種很好的不動聲色的鼓勵學生寫作的嘗試。另外,課外引導學生參加校園的寫作征文比賽。不管學生的作文能不能最終入選,教師可適當選取一些寫得較好的作文當堂誦讀并肯定,以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是一種途徑。第四,提高教學透明度,增加教學計劃性。事不預則廢。教師須做足功夫,在開始一個學期的預科語文教學之前,需做好詳盡有效的教學計劃,編好適合預科學生寫作教學的重難點,往往能事半功倍。
針對教師來說,應該成為課堂的藝術家和舞蹈師,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嘗試教學改革,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問題發(fā)現式”教學,可依照“提出問題→建立假說→擬定計劃→驗證假說→交流提高”的思路進行教學。比如“自學指導式”教學,可以參照“提出要求→自學指導→討論啟發(fā)→練習鞏固→及時評價→總結提高”的思路展開教學。比如“情境互動式”教學,可依照“設立情境→體味情境→探究情境→分析探討→得出結論→師生交流→分享心得”的思路進行教學。這幾種思路是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但不失為預科語文教學的一種有益參考。
民族預科教育的目的,是為少數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各類合格的專門人才。民族預科教育的情況復雜、特殊,具有歷史性、民族性、預備性和過渡性以及學生的多民族、學制短、基礎薄等諸多特點。而且,預科學生大都為20歲左右的年齡,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預科語文教育正是培養(yǎng)預科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最重要課程,任重而道遠。中國預科教育的成功,預科語文的責不可怠,預科語文教師責任如山。此文算是拋磚引玉,期待同行共鳴。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EB/OL].(2010-03-01)[2016-10-16].http:// 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 _3.html
[2]董穎紅.中央民族大學預科學生語文學習狀況調查分析[J].民族教育,2004,(2):59-62.
[3]蒲世建.預科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4):25-29.
(責任編輯:羅智文)
On the Status Quo of National Preparatory Chinese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XIAO Tai-yun
(School of Literature,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Fuling 408100,China)
Preparatory Chinese is the major course of preparatory education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enhancing Chinese cultural cohesiveness and national identity.National preparatory Chinese education is in full swing nowadays,ye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erms of school,teacher and student.As to preparatory Chinese,not only school manage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students but also teaching in clas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Teaching is kind of art,which should be designed finely in terms of kindling of interest, select and presentation of content,writing teaching and plan for teaching,etc,aiming at promoting the teaching of preparatory Chinese.
national preparation;Chinese education;status quo;suggestion or countermeasures
G423.07
A
1009-3583(2017)-0119-04
2016-10-14
肖太云,男,湖南邵陽人,長江師范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文化及文人思想研究,兼職從事高等教育課程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