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維
(遵義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貴州遵義563006)
蒙塵的童心 艱難的成長
——評莫里森近作《上帝救助孩子》
趙宏維
(遵義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貴州遵義563006)
著名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美國非裔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15年發(fā)表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在該書中,一度作為莫里森小說人物命運背景的孩童問題浮出水面,成為小說敘事的主體內(nèi)容。承受父母拋棄與虐待的黑人女孩布萊德的成長與多個孩子的虐童遭遇相關(guān)聯(lián)。在其艱難的成長歷程中,布萊德對這些事件的態(tài)度從漠視走向移情,其心靈也從扭曲走向平靜。該書表現(xiàn)了作者對兒童問題的深切關(guān)注和對他們建構(gòu)健全自我的期待。
莫里森;兒童;虐童;自我
近年來,兒童虐待已經(jīng)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中兒童性虐待問題成為世界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1]托妮·莫里森在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2015)一書中表現(xiàn)出對這一問題的深刻關(guān)注。莫里森的小說總會涉及兒童的心理創(chuàng)傷,童年的遭遇往往成為其小說主人公不幸命運的根源。讀者從一代又一代美國黑人曲折的生命里,透視他們數(shù)百年來承受的種族歧視。如果莫里森早期的小說僅把主人公兒時的遭遇作為引子,那么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則把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孩童的遭遇和成長成為小說的核心主題。莫里森在一次采訪中說道,“大人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極其重要,他們也許一生都忘不了?!盵2]或許這就是莫里森新作的初衷。
莫里森早期的小說無不涉及主人公童年時期的遭遇。其處女作《最藍(lán)的眼睛》就是以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命運為主要線索,反映種族歧視給黑人孩子帶來的創(chuàng)傷。造成佩科拉命運不幸的根源在于其父母兒時的不幸遭遇,她的父親喬利和母親波利因為兒時缺乏父母關(guān)愛而不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而這種代際創(chuàng)傷的根源是美國無處不在的種族歧視。喬利與波利的父母都是在一種連生存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而生下他們,又迫于無奈而把他們拋下。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喬利沒有對子女的愛和責(zé)任感,他甚至在一種酒后的迷亂中錯誤地認(rèn)為要通過進入女兒的身體來表達(dá)對她的愛,這導(dǎo)致了佩科拉遭受了父親的強奸。深受種族歧視影響的波利嫌棄女兒長得丑,幾乎從不愛她。再加上在學(xué)校里受到白人孩子的欺負(fù),佩科拉更受打擊?!缎憷分行憷谋瘎≡从谛r候無意中聽到母親漢娜說不喜歡她?!秾檭骸防镔惤z通過殺死女兒寵兒來送她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除了奴隸制的暴力之外,部分原因是賽絲的父母早逝,她不懂得如何表達(dá)母愛?!稅邸返目死锼雇?、《爵士樂》里的喬與維奧麗特、《慈悲》里的弗洛倫斯、《家》中的弗蘭克兄妹等都缺少父母的關(guān)愛,這些經(jīng)歷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大影響。在這些作品中,莫里森所關(guān)注的核心是種族,是種族主義對美國黑人命運的殘害。在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一書中,莫里森已淡化了種族的成分,而把敘事的重心放到虐童的主題上,虐童事件貫穿了整部小說,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家庭。
莫里森早期小說多以種族問題為核心,《上帝救助孩子》則以普遍的虐童話題為主要框架,以童年時期遭遇虐待的黑人女子布萊德(Bride)的自我建構(gòu)為主要線索,體現(xiàn)了布萊德曲折的自我建構(gòu)過程。兒時遭遇父親拋棄和母親虐待的布萊德由于希望得到母親的認(rèn)可和贊許而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兒時的錯誤行為折磨著她的內(nèi)心,使她的成人之路變得坎坷曲折。小說中布萊德的成長過程與生活周圍的人物經(jīng)歷相交織,對這些經(jīng)歷的梳理與認(rèn)識共同促進了布萊德人格的最后完善。雖然小說一開始呈現(xiàn)的是種族問題,但最后種族的關(guān)注度卻逐漸淡化,令讀者領(lǐng)悟到父母親情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以及虐童問題的嚴(yán)重性,使小說關(guān)注的話題更加具有普適性。
《上帝救助孩子》中的虐童事件涉及到幾個人物:布萊德、亞當(dāng)(Adam),雷恩(Rain)和其他幾個孩子。布萊德出生的時候,皮膚是灰白色的,可瞬間變成了墨黑色,這令她的母親甜甜(Sweetness)難以置信,甚至沖動地想拿一塊毯子將女兒的小臉蓋住。這如柏油一般顏色的皮膚更讓她的父親路易斯·布萊德威爾(LuoisBridewell)難以接受,他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因為他們夫妻倆都是淺膚色的人。按照甜甜的說法,這也許源于他們身體里的黑人基因,因為她從未有過背叛丈夫的行為。孩子出生后,路易斯拋下母女離家出走了,甜甜也因為女兒漆黑的皮膚而不愿意看她一眼,這出乎意料的結(jié)果令她十分尷尬,她不愿意對孩子表現(xiàn)出一點點親近,她甚至想將她送到孤兒院。[3]P5甜甜把女兒起名魯拉·安(Lula Ann),不許孩子叫自己“母親”或者“媽媽”,而是稱呼她為“甜甜”,她這樣做是想向別人證明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女兒,一來可以表明她作為一個女人在生活作風(fēng)上的正派,二來因為受到長期以來種族歧視的影響,她自己因為是淺膚色而一直沒有遭遇到美國黑人所受的磨難。雖然魯拉·安生于美國社會正在努力廢除種族歧視的年代,但仍保留著“膚色歧視”的殘留思想,甜甜仍然對膚色十分敏感。她對女兒十分仇恨,為了避免和女兒有肌膚接觸而代之以奶瓶;為了減少麻煩,甜甜不許魯拉·安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她必須學(xué)會低著頭走路,學(xué)會不要給她帶來麻煩。魯拉·安受到母親十分嚴(yán)厲的管教,很多時候是餓著肚子挨過漫漫長夜。甜甜說,魯拉·安的膚色是她一生都要背負(fù)的十字架。[3]P7魯拉·安在恐懼中形成順從的性格,而且逐漸地變得擅于逆來順受。[3]P31-32長大后的魯拉·安為了疏離母親,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布萊德,即她姓氏的中間部分。
在布萊德童年時期,她在和母親租賃的房子里看到房東對一個小男孩的性侵行為,她的目擊被房東看到了,遭到房東一陣怒罵。這讓布萊德感到恐懼,于是她向她母親甜甜講述了此事,可甜甜不但沒有安慰孩子,還對她怒吼一番,告訴她承認(rèn)自己什么也沒看見。除了布萊德遭到來自父親的拋棄和母親的虐待外,文中還有其他幾個孩子也遭遇了暴力和虐待。白人女孩雷恩(她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她的養(yǎng)父母伊芙琳和史蒂夫把她帶回家時,她正流落在雨中,名字與rain同音)遭到她母親難以忍受的虐待。雷恩的母親靠賣淫為生,她把自己僅僅六歲的女兒也拉入掙錢的行當(dāng)中,讓她承受各種男性的折磨。有一次,雷恩因為承受不了一個男人讓她口交,便狠狠地咬了他,她因此得罪了母親的“顧客”,被她一頓毒打,驅(qū)之門外。好心的伊芙琳和史蒂夫在回家途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可憐的孩子,然后把她帶回家中,她成了他們的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書中布萊德的男朋友布克(Booker)童年時期失去了與自己形同孿生的哥哥亞當(dāng)。亞當(dāng)失蹤數(shù)月后,警方查出他被一個性變態(tài)狂強暴后屠殺,暴尸于陰溝里。這個意外的打擊使一度十分融洽美好的大家庭陷入毫無生氣的狀態(tài),更給童年的布克帶來致命的打擊,他仿佛從此失去了自己,他的成長過程也因此障礙重重。布克的姑媽奎恩(Queen)的孩子漢娜(Hannah),兒時多次向母親訴說遭到繼父的騷擾,可她的母親總是對這些抱怨置之不理,這件事情成為母女之間長久的隔閡??髟谂R死前呼喚著女兒的名字,可這個從事醫(yī)學(xué)的女兒原本就很少回到她的身邊,在她死的時候顯然也沒有到場。小說通篇的虐童和兒童暴力行為的呈現(xiàn)無不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對這種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切關(guān)注。
英國發(fā)展心理學(xué)家約翰·鮑比深入解讀了弗洛伊德的創(chuàng)傷理論。他說,當(dāng)一種經(jīng)歷激起了不尋常的病態(tài)反應(yīng),是因為它對人格提出了過分的要求,它通過讓人格面對大量超出其應(yīng)對能力的刺激來實現(xiàn)。[4]P10童年期的受虐和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與成年后的人格發(fā)展緊密相關(guān)。[5]《上帝救助孩子》一書中的布萊德和其他幾個孩子就經(jīng)歷了這樣的事件,他們的心靈因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事件而變得扭曲。
作為《上帝救助孩子》的中心人物,布萊德的成長成為該書的主要線索。兒童時期受母親的虐待成為布萊德始終無法解開的結(jié),這使她自我性格的建構(gòu)充滿了困惑和痛苦。在布萊德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想方設(shè)法逃避和女兒的親密接觸。在甜甜心中,布萊德是個又丑又黑的小女孩。為了得到母親的身體接觸,布萊德故意做錯事情,以遭來她的毒打,因為這樣她就可以接觸到她的媽媽了。在布萊德上小學(xué)的時候,甜甜從未出席過她的家長會和各種比賽。獲得母親的青睞是布萊德長久的夢想,在布萊德八歲那年,為了獲得母親贊許的眼神,她居然給她的老師索菲婭·赫胥黎(SofiaHuxley)做偽證,證明她對自己的一個學(xué)生實施了性騷擾,導(dǎo)致赫胥黎獲刑25年。在審判現(xiàn)場,當(dāng)法官向布萊德求證赫胥黎的罪證時,布萊德指著她的老師,說目擊她對一個小男孩實施了性虐待。她的表現(xiàn)獲得了在場人們的掌聲,因為在成年人看來,兒童是不會撒謊的。她的母親更是第一次向她投來贊許的目光,退場的時候甜甜居然拉著女兒的手離開法庭,“魯拉·安(布萊德之前的名字)的表現(xiàn)讓我感到驕傲,我們手拉著手在街上走著,……我想讓她知道我有多么高興,所以我給她的耳垂打了洞,給她買了一對金耳環(huán),房東看到我們都笑了?!盵3]P42-43這使布萊德感到無比幸福,因為她感覺得到了母親的愛和認(rèn)可?!拔铱戳艘谎厶鹛穑龥_我微笑著,那是我從未見過的微笑,嘴和眼睛都笑了?!绕涫翘鹛穑?dāng)我們走下法庭的臺階時,她拉住了我的手,我的手!她之前從未拉過我的手,這一舉動讓我吃驚,也讓我快樂,因為一直以來我都知道她不喜歡接觸到我,我能感覺得到。當(dāng)我還很小的時候,我沐浴時她不得不給我搓背,這使她的臉上布滿厭惡?!盵3]P31
法庭作證一事使甜甜第一次表現(xiàn)得像一位母親,然而對于布萊德來說,雖然僥幸獲得了母親的愛,她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一直背負(fù)著對索菲婭·赫胥黎的罪惡感。為了獲得母親一時的疼愛,布萊德竟然使一個無辜的女子遭受二十多年的牢獄之災(zāi)。
長大后的布萊德不但被人們認(rèn)為是個美麗的女子,她在事業(yè)上也很成功,成為一家大型公司的區(qū)域經(jīng)理,擁有一輛捷豹名牌汽車,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人們未曾知曉的是,自從開始工作以來,布萊德就努力省錢,為了償還兒時犯下的錯誤。她打聽到索菲婭·赫胥黎即將提前假釋的消息,即刻準(zhǔn)備了厚禮和大筆現(xiàn)金,想努力補償她,并為自己贖罪,這是她一直以來給自己的承諾。她想用這些東西使索菲婭開始全新的生活??僧?dāng)布萊德跟隨索菲婭來到她的住處,并告訴她自己的來歷時,索菲婭不由分說給她一頓毒打。布萊德被打得體無完膚,滿臉傷痕,面目全非,并被扔出了門外。布萊德不曾還手,也沒有報警,而是拖著沉痛的身體,撥通了好友布魯克林(Brooklyn)的電話。就在去看望索菲婭的頭一天晚上,布萊德將自己要去看望一個曾經(jīng)的虐童犯的事告訴男友布克時,對虐童犯恨之入骨的布克對布萊德十分失望,他扔下一句“你不是我要的女人”,便離她而去。布萊德感受到這個社會深深的惡意:父母的虐待、戀人的拋棄和索菲婭的毒打,這讓布萊德感到絕望。
為向索菲婭贖罪卻遭到她的毒打,這成為布萊德生命歷程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出生以來父親的拋棄和母親的虐待成為布萊德心中永遠(yuǎn)的陰影。遇到布克以后,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和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她為了贖罪而失去了布克,這本已讓失去自我,努力贖罪變?yōu)橥絼?,且被打擊得體無完膚的布萊德覺得整個人生都已失去了意義,她的自我感被摧毀了。迷茫中的布萊德在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后,重新開始了自我的尋找和建構(gòu)。
布萊德的自我重構(gòu)開始于對戀人布克的尋找。從索菲婭的打擊中蘇醒過來的布萊德突然意識到她的戀人布克的離去讓她無法理解,她需要一個說法,因而她開始了對布克的尋找。在這一過程中,莫里森特意安排了布萊德成長的兩條線索,一是尋找布克的漫漫旅程,二是在這一過程中布萊德經(jīng)歷的身體變化,兩條線索并行且相互交織,使她的成長之旅變得充滿恐懼和磨難。在布克離去之后,布萊德才發(fā)現(xiàn)其實她對他的了解并不多,就連他從事的工作是什么,他的身世如何,他來自什么地方,她都不曾了解。布克總是傾聽她的訴說,聽她講述童年的遭遇,講述她那些孤獨的缺乏父母親情的經(jīng)歷。傾聽之后還給她安慰和鼓勵,使她充滿信心地對待生活,但他并沒有告訴她自己的一切,布萊德也不曾過問。布萊德尋找布克的旅程遙遠(yuǎn)且充滿了艱難險阻。首先,布萊德在崎嶇的路途中遭遇車禍,折斷了腿。好心的伊芙琳與史蒂夫夫婦救了她,幫她養(yǎng)好了傷,使她絕處逢生。她們的養(yǎng)女雷恩的經(jīng)歷令她同情,相互的傾訴使她們成了好朋友。然后,布萊德遇到了布克的姑母奎恩,她對絕望的布萊德進行開導(dǎo)??鞯膸椭共既R德漸漸對布克的情況及身世以及他對她的情感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布萊德找到了負(fù)傷在床的布克,兩人經(jīng)過激烈的沖突之后,彼此終于冰釋前嫌,和好如初,愛情重又在他們心中復(fù)燃。當(dāng)布萊德告訴布克事情的原委后,布克對布萊德重又充滿了愛憐,對她百般安慰。重新找回愛情的同時,布萊德與布克均找回了自我,彼此成為完整的自己。布萊德尋找與建構(gòu)自我的過程伴隨著與他人的交流,通過言說釋放了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6]
在實現(xiàn)這一自我的過程中,莫里森以魔幻般的筆觸賦予布萊德對自我的認(rèn)識,那就是她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的變化。在與索菲婭遭遇之后,布萊德發(fā)現(xiàn)自己的耳環(huán)不見了,不僅如此,她發(fā)現(xiàn)耳垂上的耳洞也不見了,這是她第一次發(fā)現(xiàn)身體的變化。這一事件足以讓布萊德感到迷惑。后來,在尋找布克的途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毛在逐漸消失,她的身體形狀回到了童年時期,她的體型也在萎縮,個子變得矮小而瘦弱,更像是回到了孩提時代。而在別人眼中,她好像并沒有什么不同,也許是他們不夠關(guān)注。在伊芙琳與史蒂夫家里養(yǎng)傷的日子,有一次布萊德沐浴后請女主人伊芙琳給她拿衣服更衣,她很驚詫于她的身子小得只能穿上只有九歲的孩子雷恩的衣服。而伊芙琳只是給她換了小孩的衣服,卻沒有對她的身體表示驚異。布萊德原本具有完美曲線的身材也喪失了美感,她的胸脯平坦得只剩下乳頭,原本如期而至的例假也不知不覺停止了。這一切令布萊德十分恐慌,她擔(dān)心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布萊德身體的變化可以讓人想起《最藍(lán)的眼睛》中的佩科拉,當(dāng)佩科拉目睹著父母赤身裸體打架的時候,她用被子蒙住了眼睛,她幻想著自己的身體從指間到手臂到身子逐漸地消失在黑暗中。而在《上帝救助孩子》一書中,布萊德帶著恐懼真實地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前者是渴求離開這個世界,后者是害怕離開,一個是厭世,一個是重生。對于布萊德來說,身體的變化卻是為了實現(xiàn)她真正的成長。當(dāng)布萊德與布克和好之后,布萊德重新找回了信心,能再一次面對生活,她的身體特征漸漸地恢復(fù)過去的狀態(tài),體型恢復(fù)了,身上的體毛也還原了,耳朵上的耳洞重又出現(xiàn),而例假的停止則是因為她懷孕了,對新生命的期待使這對戀人的生活充實而富有。布萊德在經(jīng)過漫長的痛苦旅程后,終于實現(xiàn)自我的建構(gòu)。這一現(xiàn)象似乎在告訴讀者,人若要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必須重回童貞。而對于童年時期遭受了虐待的布萊德來說,她的自我建構(gòu)之路則更為復(fù)雜和痛苦。
《上帝救助孩子》雖然仍以美國黑人為書中的主要人物,但小說敘事的重心不再像過去的小說那樣關(guān)注種族主義對黑人自我的影響,而是把家庭成員中父母親情的缺失以及家庭與社會對兒童的傷害作為主要關(guān)注點,體現(xiàn)了莫里森淡化種族,關(guān)注孩童的主題。書中主人公布萊德的黑色皮膚導(dǎo)致了家庭的破裂,因為她的父母目睹過種族歧視對黑人帶來的傷害。但是,莫里森在該書中更多地表現(xiàn)了新時代下美國社會對黑人的寬容與理解,種族主義不再是她的小說強調(diào)的話題,表現(xiàn)了對世界兒童的密切關(guān)懷。在這部小說中,影響布萊德和其他小說人物性格與命運的是家庭和社會對兒童的虐待、性侵和殘害,同時關(guān)注了人與人之間超越種族的情感。書中遭遇傷害的孩子不僅有和布萊德一樣的黑人小孩,也有和雷恩一樣的白人孩子。而在布萊德成長歷程中幫助她成長的有黑人青年布克,布克的姑母奎恩,也有白人女孩布魯克林,白人女孩雷恩,以及伊芙琳和史蒂夫夫婦。目睹兄長的悲慘遭遇的布克在布萊德面前忘卻了孩提時代以來的悲傷情懷,且?guī)椭业搅俗晕?;布魯克林的友誼使布萊德實現(xiàn)身體的痊愈和心靈的重生;伊芙琳與史蒂夫更是挽救了布萊德的生命,他們樸素而善良的行為給予了布萊德巨大的幫助;奎恩對人生的感悟和開導(dǎo)使布萊德有了繼續(xù)面對布克的勇氣。在面對比自己更加可憐的雷恩時,布萊德對她更是充滿了同情,因而對世界多了一份責(zé)任。莫里森在她早期的小說中對主人公命運的預(yù)測是悲觀或者不定的,《家》表達(dá)了對黑人的同情以及對黑人文化的理解與寬容,《上帝救助孩子》則表現(xiàn)了小說主人公在戰(zhàn)勝虐童創(chuàng)傷的努力中走向自我的完善,走向希望和未來,表現(xiàn)了積極與樂觀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莫里森對種族問題持樂觀態(tài)度,正如她在采訪中說的那樣,世界正在改變。對人們普遍關(guān)注的虐童問題,莫里森表現(xiàn)出深刻的關(guān)注,同時也對正面的力量予以肯定,相信正義的力量能夠戰(zhàn)勝邪惡。
[1]李麗,謝光榮.兒童性虐待認(rèn)定及其存在的問題[J].中國特殊教育,2012,(5):18-23.
[2]Elsworth Catherine,Toni Morrison.Interview with Toni Morrison[EB/OL].(2015-05-16).https://www.goodreads.com/interviews/show/1029.Toni_Morrison
[3]Morrison Toni.God Help the Child[M].New York,Toronto:Alfred A Knopf,2015.
[4]Bowlby John.Attachment and Loss(Vol 1 Attachment)[M]. New York: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1969.
[5]閻燕燕,孟憲章.童年創(chuàng)傷和虐待與成年精神障礙[J].中國臨床心理學(xué),2005,(2):208-209.
[6]王守仁,吳新云.走出童年創(chuàng)傷的陰影,獲得心靈的自由和安寧[J].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2016,(1):107-113.
(責(zé)任編輯:羅智文)
Shadowed Childhood,Struggling Maturity——An Interpretation of Toni Morrison’s God Help the Child
ZHAO Hong-we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6,China)
Toni Morrison,Nobel Prize Winner and African American novelist,published her new novel God Help the Child in 2015.In this book,child issue,a backgroundfactorofthe protagonists’destiny in Morrison’snovels,has emergedasthe mainthemeofnarration. The growth of Bride,the abused heroine of the novel,is related with the abuse experience of other children.In her struggling process of maturity,her attitude towards the abused changes from indifference to empathy,and her mind changes from perversion to tranquility. The novel demonstrates the author’s deep concern about the abused children and her expectation of their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self.
Morrison;children;child-abuse;self
I106.4
A
1009-3583(2017)-0065-04
2017-5-16
趙宏維,女,貴州遵義人,遵義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