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芝 馬 強
(061001 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 河北 滄州)
滄州高校跆拳道俱樂部的現(xiàn)狀研究
李連芝 馬 強
(061001 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 河北 滄州)
為了貫徹《全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指導綱要》的實施,文章根據(jù)滄州地區(qū)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為例,分析滄州地區(qū)教學環(huán)境對開展跆拳道運動的影響等,以對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開設跆拳道課程進行可行性分析。
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跆拳道
體育俱樂部是最受當代大學生青睞的一種新型體育教學與健身的組織形式,既能滿足大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又能培養(yǎng)大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還為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舞臺。目前在我國許多普通高校已全面實行。跆拳道技術(英文名TAEKWONDO)是源于朝鮮半島,是以腳為主,以手為輔,手腳并用,內練精神氣質,外練搏擊格斗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具有典型的東方文化色彩,蘊藏著一種精神追求和真理,以修身養(yǎng)性為核心“,以禮始”“、以禮終”,內修精神、性情,外修技術、身體,它的運動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意義。通過學習和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為正義獻身、忍耐謙虛、堅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和忍讓謙恭的美德。跆拳道技術動作舒展、節(jié)奏歡快、簡單易學,活動時帶有宣泄性的發(fā)聲以及獨特的運動服裝深受廣大大學生的喜愛。在跆拳道俱樂部的實施過程中,其教學模式存在著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從屬地位等一系列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練習積極性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現(xiàn)代教學理論在強調知識傳播的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式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高校體育俱樂部概括起來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課外活動體育俱樂部,以體育俱樂部代替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形式;二是體育教學俱樂部,以體育俱樂部的組織形式進行體育教學;三是課內外一體化課內俱樂部與課外俱樂部相結合。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學校與學生共同參與,并以俱樂部形式進行有組織的一種新型體育教學模式,它采用分層分流法進行教學,開設的體育俱樂部既遵循體育教學規(guī)律,又不受班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自愿選擇和參加一種或多種體育教學和健身俱樂部。參與者可以主動積極地參加學習,并在各種活動中擔任組織、服務和操作等不同角色,這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人格培養(yǎng)具有重要影響,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覺形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從1994年跆拳道在我國作為我國體育院校體育教育的專選課程以來,我國多名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深受人民大眾青睞的健身項目之一。在我國許多普通高校成為主要的體育授課內容,從興趣小組到班級授課;從班級授課到俱樂部,隨著參加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為跆拳道運動在高校的發(fā)展莫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一大亮點。由于學生的運動水平和身體素質存在著個性差異,通過俱樂部教學,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和訓練需要,充分地解決學生在體育課教學中“好的吃不飽,差的吃不了”的問題;能使學生在俱樂部競賽中擔任組織、服務、裁判等不同的角色,提高學生實踐參與的能力;能使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有機的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為其長期進行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俱樂部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校園體育文化生活,使學校體育教育工作順利健康地發(fā)展。
3.1 跆拳道教學效果不佳
通過對滄州市開展跆拳道俱樂部教學的八所普通高校進行問卷調查及對部分教師的訪談發(fā)現(xiàn),當前,在高校跆拳道選修課中,學生學習跆拳道的熱情和期望值都非常高,開設跆拳道選修課的學校的課時普遍安排不夠(一周只安排一次課),教學內容比較淺,大多數(shù)學生反映在學習了一學期跆拳道后,普遍感覺沒有學到什么內容,主要的幾個基本攻防動作還不能完整的演示出來,尤其是與在校外道館、俱樂部練習跆拳道的學生相比較,更是感覺在校內跆拳道選修課上根本沒學到真正的跆拳道技戰(zhàn)術??梢哉f,高校的跆拳道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明顯不佳。
3.2 體育場館的嚴重匱乏
目前,滄州市許多普通院校并沒有為跆拳道俱樂部或跆拳道訓練館準備單獨的健身場所或訓練設備,相當一部分高校雖然開設了跆拳道課程,但教學設施的簡單以及教學場館的不足使跆拳道教學和其他體育課程沒什么區(qū)別,根本沒有體現(xiàn)出跆拳道教學在育人方面的優(yōu)勢。這也是影響滄州市普通高校跆拳道俱樂部教學模式長期良性發(fā)展的根本所在。
4.1 實施技術與道德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跆拳道俱樂部教學中不僅要求練習者學習跆拳道的技術,更要注重對跆拳道禮儀、道德修養(yǎng)的學習和遵從,在每一次練習都應要求“以禮始,以禮終”,還有人的禮儀、忍耐、謙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從而實現(xiàn)道德教育與技術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效果。
4.2 改革跆拳道教學組織形式
學校開展跆拳道運動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如學校俱樂部、選修課、校代表隊等。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也就是設置系統(tǒng)的學習跆拳道的課程體系。學生符合哪個級別就進入哪個級別學習。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地促進教學活動朝產(chǎn)生最大成效的方向發(fā)展。最終使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都能夠達到健身的目的,同時也能夠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
因此,跆拳道運動要在普通高校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普及,就必須對現(xiàn)有的跆拳道俱樂部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合理籌集資金,增加活動內容,提供多層次,多方位的服務,這樣才能使跆拳道運動在普通高校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周威,等.對高校公共體育課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3).
[2]馬君.高校開設跆拳道課的實踐探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3).
[3]孫平.深化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3).
注:本文為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在跆拳道課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的探索研究》階段性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