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粟鳳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
論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林粟鳳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2012年新《刑事訴訟法》將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寫進了法律之中,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司法系統(tǒng)對未成年犯罪人的二次評價,體現(xiàn)了國家對未成年人的重視和保護;但是此制度在運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本文主要是從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概述、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的措施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以此來期待能夠達到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目標,實現(xiàn)保護未成年人的目的。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保密制度;永久封存
(一)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概念
我國刑訴法第275條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情況予以保密。
這一法條是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運行的法律依據(jù),當我們在認定一個未成年犯的犯罪記錄是否應該被封存,就可以適用該法條;但是我國現(xiàn)存的關于此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也是只有該法條的存在,這就使認定時出現(xiàn)各種問題,給司法機關帶來很大的壓力。
(二)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特征
1.主體模糊性
通過上述的法條我們可以看出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主體是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人,但是具體累犯的未成年犯的犯罪人的犯罪記錄應不應該被封存,犯罪刑罰超過五年包不包過緩刑等等,主體相當模糊,這給司法機關在按照法律執(zhí)行時增加了許多困難。
2.沒有違反后懲罰措施的規(guī)定
從上述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情況予以保密。
此時說的只是司法機關和有關單位應該如何做,要求其作出相關的保密措施,但是對于其如何做,違反之后如何懲罰沒有作出相關的規(guī)定。
(一)立法不完善
從上述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法條僅僅規(guī)定了一些不完善的主體和客體以及相關司法機關應該進行保密,但是對于具體什么樣的主體有沒有特殊情況的主體以及客體如何和司法機關若不遵守保密義務應該如何規(guī)范和懲罰沒有進行法律上的規(guī)定;且沒有配套的相關的司法解釋。
(二)保密義務沒有被很好的遵守
我們都知道當時轟動一時的李某案,據(jù)我了解李某一案在案件還沒有出判決結果的時候就已經(jīng)轟動了全中國,在逮捕他的時候也更是有許多新聞媒體人員的參加,讓這一案件早早的出現(xiàn)在了網(wǎng)絡上,這是對一個未成年犯罪人應有的保護嗎?李某的行為或許是很讓人憎恨,但他始終是個孩子。我們在面臨未成年人時,不能僅僅是做到事后的保密,更應該做到全程的保密這樣才能最終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一)完善立法
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主要措施,上述我們已經(jīng)提到,當前我國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在封存主體、封存對象以及保密義務等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加強立法,出臺更多相關的司法解釋,同時對于法律規(guī)范之間的沖突問題也應該出臺司法解釋予以解決。
增加對保密義務的相關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到在刑訴法條文中并沒有對保密義務的相關懲罰性規(guī)定,只是有了保密義務,一定要將違反保密義務的懲罰性措施明確規(guī)定出來。
(二)加強保密制度的建設
在上述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保密不僅僅應該是對司法機關的規(guī)定,還應該涉及的相關的媒體以及附近知情人士的保密,保密制度的完善對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完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在涉及的各個機關增設保密相關規(guī)定。
同時加強對保密的監(jiān)督,也就是對享有保密義務的相關機關的監(jiān)督,將法律關在制度的籠子里。
(三)實現(xiàn)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永久封存
當前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情況會影響到未來的就業(yè)和求學,此永久封存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這一問題,只有實現(xiàn)永久封存,才不會產(chǎn)生刑罰帶來的附隨效果,同時也不會使我國的法律對未成年人沒有威懾效力;當然永久封存的同時還應該增加一點,那就是要求一旦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被泄露不會影響其就業(yè)和求學,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對未成年人的最好保護。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當前我國新出臺的一部制度,它正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盡管存在問題,但從主旨和目的上都是期望保護未成年人;我們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其問題并改正,以達到保護未成年人的最終目的。
[1]張琳.法的價值沖突[J].法制與社會,2009.4(中).
[2]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514.
[3]莫洪憲,馬驍瀟.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與消滅制度國際經(jīng)驗之借鑒[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
林粟鳳(1996-),女,漢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法。
D
A
2095-4379-(2017)15-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