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靈子
(030006 山西金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淺談共同侵權行為的法律認定
趙天靈子
(030006 山西金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共同侵權行為是現(xiàn)代侵權行為法中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由于共同侵權行為所具有的獨特性,以及社會的發(fā)展使得數(shù)人侵權行為的事件不僅大量發(fā)生而且形式多樣化,各國在民法領域?qū)Υ硕甲髁艘?guī)定,然而各國立法上對于共同侵權行為的規(guī)定仍存在分歧。我國《民法通則》對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過于原則和簡單,而最高人民法院的《人身損害賠償解釋》對共同侵權行為雖有所規(guī)定,但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卻操作性不強。本文從共同侵權行為理論上的不同學說入手,通過對相關法律的分析,提出我國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應當嚴格堅持主觀要件。
共同侵權;主觀要件;意思聯(lián)絡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共同侵權行為認對受害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1.從加害人的角度看
共同侵權人的連帶責任,是指共同加害人作為一個整體對損害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加害人的任何一個人對全部損害承擔責任;在共同加害人之一人對全部損害承擔了責任之后,他有權向其他未承擔責任的共同加害人追償,請求償付其承擔應當?shù)馁r償份額。
2.從受害人的角度來看
他即可以將全部加害人作為被告,請求他們承擔對全部損害的賠償責任;他也可以將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作為被告,請求他(或他們)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一旦加害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賠償了全部損害,也就履行了全部義務,則免除其他共同侵權人向受害人應負的賠償責任,受害人不得再對其他加害人提出請求。反之,如果受害人的請求沒有得到實現(xiàn)或沒有完全得到實現(xiàn),他則可以向其他加害人請求賠償全部損害或者賠償剩余的部分損害。
《民法通則》第130條有相關的規(guī)定,對于此條規(guī)定的理解,早期的司法實踐一般將共同侵權界定為“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行為造成他人損害”,這是最狹義的共同侵權模式,即“有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所謂“有意思聯(lián)絡”是指實施行為時各行為人彼此間有明示或默示的合意,說白了就是知道彼此在一起干些什么,這也是“共同”這一詞在意識層面上的理解。狹義的共同侵權具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兩人或兩人以上的行為人;第二,共同實施某行為或系列行為;第三,造成同一損害后果。隨著司法實踐及理論的發(fā)展,出于更有利于保護及救濟受害人的權益,侵權責任的界定打破了“任何人僅對自己行為承擔責任”的這一陳舊的法律原則,將部分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分別實施不同行為造成同一損害后果的情形納入共同侵權的范圍內(nèi),即“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所謂“無意思聯(lián)絡”是指實施行為時各個行為人之間并沒有明示或默示的通謀,行為意識之間時相互獨立的,并且在獨立的意識支配下分別實施了各自的行為。
1.相關主要法律條文的比較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都有相應的規(guī)定。簡而言之,以上條文主張以共同性作為區(qū)分共同侵權和無意識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的標準。第八條說的“共同”,第十一條、十二條沒有提“共同”,這個“共同”可以作為區(qū)分共同侵權和無意識聯(lián)絡的多人侵權的基本標準。這個“共同”,筆者理解主要是主觀共同,但是不限于意思聯(lián)絡,也包括了共同過失。從主觀的共同方面我們區(qū)分了共同侵權和無意識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
2.《侵權責任法》和《民法通則》關于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比較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從規(guī)定上看較為籠統(tǒng),從文義上理解,可傾向地理解為狹義上的共同侵權,即典型的共同侵權,可也從廣義上理解為共同侵權的總概念??梢姟睹穹ㄍ▌t》的對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是過于原則的,且容易出現(xiàn)爭議?!肚謾嘭熑畏ā穼餐謾噙M行了細分,將狹義的、典型的共同侵權表述為“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將結果混同的侵權表述為“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用語上較為直觀,更便于理解,避免歧義。
3.《侵權責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解釋》關于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比較
在共同侵權問題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針對《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作出明確性的解釋。理論界將上述規(guī)定概括成關于“有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和“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之規(guī)定。前面提到侵害結果混同行為中的共同侵權行為,和一些學者采用的“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是一致的,《侵權責任法》上沒有采用“無意思聯(lián)絡”這樣的界定,而是“以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這樣的表述來代指學術界提出的“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侵權情形,前文中筆者用“侵害結果混同”來概括“以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但為了遵照理論習慣上的稱謂,方便比較,此處還是采用“無意思聯(lián)絡”共同侵權這一提法。
我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痹谶@里并沒有特別要求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國家民法采取的是客觀說的觀點。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第1款已有了相關規(guī)定。從該條規(guī)定來看,我們國家關于共同侵權的定義采用的是折衷說,既包含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的行為,也包括客觀上直接結合的行為,采取的是折衷說中的共同過錯與客觀行為相折衷的觀點??梢?,我國立法已從采取客觀說轉變到了采取折衷說。
共同過錯是共同侵權的基石。最高法《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一部分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歸入到共同侵權的范圍,必會導致否認共同過錯是共同侵權行為成立的前提。雖然從案件的處理結果看,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卻會造成理論上對共同侵權行為本質(zhì)的認定的困難和責任承擔的混淆。
首先,如果共同侵權行為中否認共同過錯這一要件,將會徹底背離侵權法中自己責任的原則,無形之中擴大了連帶責任的范圍。
其次,如果在共同侵權行為中不承認共同過錯這一要件,必將無法正確區(qū)分共同侵權行為與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
[1]潘健.共同侵權行為之“共同性”問題新探[J].法制與社會,2012(1):274-275.
[2]楊會.共同侵權行為的新界定[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1):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