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300000 天津市河東區(qū)人民檢察院 天津)
“以審判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證據的審查與采信
張 娟
(300000 天津市河東區(qū)人民檢察院 天津)
目前,刑事訴訟的庭審過程中,圍繞司法認定所進行的舉證、質證、認證活動則是法庭審理活動的全部內容。認證活動,就是本文所闡述的證據采信活動,是訴訟活動的重中之重。以審判為中心的根本目標是讓法庭實現(xiàn)人權保護優(yōu)先的司法理念,而非簡單的重視法庭、重視審判,犯罪事實是在法庭審判中“競爭”出來的法律真實。
證據的采信與采用;基本標準;審查運用
1.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
司法機關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堅持正當、平等的原則。這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操作規(guī)則,以保證程序公正的實現(xiàn)。而證據采信標準規(guī)則,無疑是這些規(guī)則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2.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障
公正的司法,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倍鴽]有統(tǒng)一的證據采信標準規(guī)則,往往導致司法實踐的混亂和波折,主觀隨意斷案的后果必將使司法公正成為一句空話。
3.是準確定罪量刑的前提
犯罪事實是定罪量刑的前提。所有證據,必須在采信方式檢驗之后,才能作為認定犯罪事實的依據——這樣,就會使司法活動中的主觀臆斷成分大量減少,從而大大避免錯案的發(fā)生機率。
第一,證據的概念、表現(xiàn)形式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我國在刑事訴訟中,對證據的要求包括實質意義和存在形式兩個方面:從實質意義上看,具有“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屬性是判斷是否具有證據資格的唯一標準,不具有“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屬性,即沒有作為證據的資格;從存在形式上看,證據被限定為法定的七種形式,不具有法定形式的材料不得作為證據使用。
第二,在我國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是: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就是說,據以定案的證據均已查證屬實;案件事實均有必要的證據予以證明;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對案件事實的證明結論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即證據內容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
第三,取證程序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即證據的取得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收集,否則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取證程序必須合法,證據才能予以采納。特別是刑訊逼供為我國法律嚴厲禁止,除刑事訴訟法明確把嚴禁刑訊逼供作為一項禁止性規(guī)范外,刑法還專門設立了刑訊逼供罪作為違反這一禁止性規(guī)范的法律責任。
第四,收集、提供證據的主體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收集、提供證據的主體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如果收集、提供證據的主體不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那么其證據的來源是不合法的,不予采信。
第五,證據必須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對證據必須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才能予以采納。只有嚴格遵循法律的規(guī)定,才能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才不會出現(xiàn)冤、假、錯案,才能達到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目的。
在證據能力審查中,應當有如下內容:
(1)對提供證據主體的審查。審查該主體是否具有提供證據的資格。
(2)證據形式的審查。審查該證據是否符合法定的證據形式。
(3)取證程序的審查。審查證據的收集、取得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對非法證據應予以排除。
(4)證明能力應當庭確認。關于證據證明能力的異議,法官應當庭以裁定的方式作出,在作出之前,應當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法官根據情況,可以修改以前作出的是否采納證據的裁定。
另外,在進行證據能力審查時,為了避免步入刑事證據運用的認識誤區(q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被告人口供是“證據之王”
有人認為被告人口供是“證據之王”,是最有價值和證明力最強的證據,因而在辦案中千方百計地獲取口供,而一旦獲得了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就萬事大吉,忽視相應證據的提取。不可否認,經查證屬實的被告人口供能夠詳細、具體地反映犯罪的動機、目的和犯罪的時間、地點、行為、結果等,具有較強的證明力。但被告人口供往往存在虛假可能性。因而,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2.翻供是“不老實”的表現(xiàn)
有的被告人翻供的確是為了逃避罪責,但也有被告人以前因記憶錯誤或受刑訊逼供,現(xiàn)在將假的供述翻成真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認為只要被告人翻供就是“不老實”。那種認為被告人翻供就是抗拒法律的思想實質是有罪推定的思想。
3.司法人員的職責僅限于收集有罪證據,收集無罪證據是律師的事
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檢察機關、對于不管是有利于被告人還是不利于被告人的證據都要收集,同時這也是公安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的需要,所謂“偏聽則暗,兼聽則明”。
4.物證、書證可以隨意替代
原始證據的證明力大于傳來證據,收集證據應盡可能忠實原物原件,保持證據的本來面貌,做到“原汁原味”。即使在特殊情況下,原物、原件不能獲得而不得不采用復印件、復制品等替代時,也應遵守法定的條件,以保證這些復制品、復印件的真實性。
5.鑒定結論是“科學證據”,無需審查即可直接采納
鑒定結論因主客觀的原因也有發(fā)生錯誤的可能,如鑒定設備是否先進、鑒定方法是否科學、送檢材料是否充分、鑒定人的業(yè)務水平、鑒定過程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等等,都會影響到鑒定結論的正確性。此外,據以作出鑒定的科學原理還有一個準確率的問題,即使是目前認為可靠性極高的DNA檢測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也存在發(fā)生誤差的可能。因此對于鑒定結論應當先予審查才能采納。
6.法院庭外調查的證據無需經過質證,可予直接采納
先予質證是庭審認證的前提條件,任何證據都必須經當庭出示,并經控辯雙方質證后才能被采納,法官依職權調查所得的證據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一者法官調查所得的證據因主客觀原因也可能發(fā)生錯誤,二者證據經控辯雙方交叉質證,也是程序公正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
張娟,天津市河東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