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張冰冰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互動教學法在針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劉冰,張冰冰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針灸是國內中醫(yī)學中最精粹的知識,是我國文化瑰寶。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針灸的療效和診治手段更是被大眾認可。而在中醫(yī)教育中,針灸作為單獨的學科需要學生下大工夫去學習,但傳統(tǒng)的針灸教學方法不得人心,使學生對學習感到厭煩,從而影響接下來的學習,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現(xiàn)下的教學內容和環(huán)境,應開展創(chuàng)新性教學案例,提高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提起精神搞學問。互動式教學有利于針灸教學的開展,同時,也使學生對針灸知識有了新的認識,易于培養(yǎng)社會優(yōu)秀的中醫(yī)針灸人才,推動我國中醫(yī)針灸學研究。該文通過針灸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互動式教學來改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從而提高針灸授課的效率。[關鍵詞]互動教學;針灸教學;應用;傳統(tǒng)教學;研究
隨著行業(yè)的進步,國內醫(yī)學也逐漸向西方醫(yī)學靠攏,形成新的治療體系。而中醫(yī)理論和中醫(yī)療法成為保健療法,不再過多受到人們關注。但是,中醫(yī)理論博大精深,特別是國內針灸療法,深受國內外推崇。但是傳統(tǒng)的針灸教學方法不利于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習慣,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從而極大地影響了授課效果。這使得針灸教學面臨著改革創(chuàng)新,以期轉變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到針灸醫(yī)學研討中,以結合實際操作技能來提高學生對針灸的臨床認識,同時,圍繞“人體”開展互動式教學方法,并由老師來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此來改變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傳統(tǒng)教學方法太過注重講,反而忽略了學生的“說”,缺乏對學生主體的認識,故而導致學生聽課效率不高,積極性欠缺,甚至會影響到實踐中,不利于課堂的開展?;邮浇虒W就是讓學生由“被動聽講”轉變成“主動參與”,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并且與老師進行討論,使得師生共同進步。在采用互動教學法的時候,教師要講自己定位成引導者、組織者和設計者,準確的定位可以改善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更能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引導的方式加強學生對傳統(tǒng)針灸學術的認識,并且大力支持學生對針灸開展探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實現(xiàn)出色的教育成果?;咏虒W的根本就是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通過交流來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問題,病解決問題。而在針灸學術中,治病救人是根本的目的,并且要讓學生保持對醫(yī)學的敬畏之心,保持嚴謹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責任心強、有擔當的中醫(yī)專家。
由于人體有上百個穴道,有些穴道較難掌握。外加上,人體結構的差異性,增加了針灸教學的難度,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進度。其實,傳統(tǒng)針灸教學的方法多見于理論知識,卻少涉及實踐教學,而學生掌握腧穴的關鍵就是臨床實踐的應用,是將所學的整套知識體系轉化成動手能力,以此來達到治愈的目的。從教學成效的角度來看,空洞、抽象的知識使學生無法理解具體的內容,特別是在針灸教學中,學生不能徹底地把握針灸的深度以及位置。因此,針灸教學需要通過“人體輔助”的互動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抽象、空洞的知識內容轉換成具體的案例,實現(xiàn)腧穴的相關知識內容和臨床治療完美結合,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腧穴在人體的位置以及給人體帶來的反應。
腧穴教學不僅要結合解剖學來分析其病理,還要結合人體動態(tài)變異性不同來實現(xiàn)取穴的目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懸鐘,又名絕骨。位于外踝部以上3寸的位置,屬于八會穴之一。傳統(tǒng)針灸古籍中,對絕骨穴如此評價“絕骨者,完骨也”。醫(yī)書上又說,“髓會絕骨”。如果單從這些古代文字中找尋絕骨穴的位置,很難,而圖集圖譜上沒有對絕骨穴的狀態(tài)進行標注,外加上人體形態(tài)的不同,使得學生更難理解所教材中所表達的意思。而在臨床醫(yī)學上,學生對絕骨穴的位置也拿捏不準,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人體進行分析觀察,然后通過掌握穴位的規(guī)律以及穴位的要領,并且對人體胖瘦個體有清晰的認知,從而靈活地掌握取穴的方法。而在課堂上開講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互動教學之法,挑選各個形態(tài)體態(tài)的學生展示絕骨穴的位置。不過,課堂上經常會出現(xiàn)問題,個子高矮都會影響絕骨穴的位置,如果單靠書本內容和知識要領來取穴,很難找到。例如,身高較高給身高較矮的人取穴,如果按照一夫指來取穴,會超過穴位的準確位置。而矮個子給高個子取穴則會低于穴位的位置。教師要認識到這些問題,并及時糾正學生這些錯誤的取穴方式,并耐心進行指導以達到學生掌握取穴訣竅的目的。而在臨床治療案例中,絕骨穴是診治落枕最佳的療法。如果能夠找準位置刺針,則會起到絕佳的效果。如果沒有找準,不僅沒有取得效果,反而會令患者感到不滿意。因此,通過現(xiàn)場指導和教學,并且反復的練習實踐,從而達到靈活運用絕骨穴的目的。
再如,曲池穴在肱骨外上踝與肘部橫紋外端連線的中點部,古籍記載為,“曲池,屈肘,紋盡處”。而在臨床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通過實際案例來告知,特別是曲池穴中屈肘的講解。如果將手伸直無屈肘的表現(xiàn),則不會達到最佳的效果。而我們常說任督二脈,其關元就是最關鍵的穴位。所謂關元就在肚臍眼下3寸的位置。按照古代醫(yī)學說法,四指并攏視為3寸,而如果用一夫法來取關元穴,就難以找到位置。而面對這種情況,可將肚臍到趾骨分成五等分,關元穴的位置就在三分與二分的交匯處。
針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人體各個穴位,還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各個穴位的病理和注意的問題。而在腧穴教學中,病理陽性點的尋找就是難點。傳統(tǒng)理論教學,學生很難理解這句話,也就難以把握取穴的位置。而教師一味的講學授課卻使學生無法理解,這是傳統(tǒng)教學需革新的地方。確定病理陽性點是腧穴教學中最基礎的部分,也是關鍵點,特別是在面對疑難雜癥的時候,可以通過尋找病理陽性點來配合治療,可實現(xiàn)最佳的治療效果。
而在臨床實踐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患者癥狀表現(xiàn)復雜的問題,由于無臨床經驗,一時難以找到最根本的治療方式。因此,在實際針灸教學中,要讓學生快速掌握患者最基本的病癥,從而通過觀察來尋找病理陽性點實施取穴,然后按照經脈的方向進行依次施針。舉個簡單案例,腰腿疼患者經過確診后,常通過施穴于膀胱經腧穴大杼,位置在大椎旁開兩指的位置。而施穴的時候,常會要求患者處在俯臥的位置上,并且頭部要位于中間,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止痛效果。
中醫(yī)講究陰陽調和,不同的氣候給人體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決定施針方案的時候,要結合當下的氣候條件和患者的體質狀況來選擇,以此確定準確的治療方案,針灸、火罐、熏艾等。而采用針灸療法的時候,要依據患者的經絡特點以及身體情況決定位置以及數量。例如,如果是身體強壯的腰腿疼患者,施針的時候要取承山穴、陽陵泉穴兩處。而瘦弱纖細者則取于三里、神闕兩處。
穴位鏈接經脈,常見于取一穴而手動的情況,這是常見的人體機能反應。例如在施針外關穴的時候,患者會移動手臂的位置,施針的地方會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感。這個時候,醫(yī)生應立刻握緊患者的外關穴位,并協(xié)助患者嘗試屈肘,與臂膀呈直角的狀態(tài),同時移除施針,用手指按壓住針刺位置,患者的疼痛感就會消失。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位于手背腕處上2寸的位置,因此,常見俯掌位。但是在施針的過程中,學生將俯掌位變成仰掌位,導致患者針刺的部位會出現(xiàn)疼痛,導致彎針、滯針的狀況出現(xiàn),此時,切勿立即拔出,應將仰掌位擺成俯掌位時,才可取針。
例如,足三里穴的施針效果。許多人在經足三里穴施針后會出現(xiàn)局部脹痛感,特別是在正常行走的狀態(tài)下,疼痛感異常明顯。這個時候就要按照經脈導引的位置進行按摩,以此來疏經通絡,緩和疼痛的狀況。在授課的時候,教師應邀請敢于示范的同學進行講解,并且由同學自己來完成,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可在一旁進行糾正,對產生的疑惑進行解答,以此來實現(xiàn)互動教學的目的。
針灸不僅要求取穴位置準確,還要求學生松弛有度,掌握施針和出針的力度。同時,學生常見出針狀況就是,拔針完事。這是一種錯誤的施針概念,應仔細檢查施針位置有無出血狀況,患者的表現(xiàn)有無不良反應等等。常見的問題有皮下出血、皮膚有腫塊、皮膚組織壓痛明顯。而針對這3種突發(fā)情況,學生應立即進行止血,否則,患者在第3天會感覺疼痛難忍,而且連續(xù)疼痛1個星期。因此,學生在拔出針的時候要加強施針后的護理,這樣才能避免患者的不良反應出現(xiàn)。而教師則需要指導學生,針對出針后所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總結,以此來提高學生責任意識,提高學習成果。
針灸階段,不僅找準穴位很重要,還要掌握適當的體位。一般而言,醫(yī)生會依據患者的病情以及身體狀況來采用適當的體位。常用的體位有俯臥位、仰臥位和側臥位3種。而在針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重視施針的方法卻忽略了體味的重要性。這是針灸治療中的大忌。如果體位不正確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暈針的狀況,不利于患者理療身體。所以,學生在針灸教學中要清楚認識到體位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施針意識。
通過針灸教學中,互動教學法的實踐,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意識,有利于學生形成學科思維,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當然,互動教學也符合教育發(fā)展需求,展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位置,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責任意識。而且,互動教學的實施,可以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到臨床針灸中常見的問題,以此來提高自身的醫(yī)術水平。
[1]哈斯高娃.互動教學在針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6(36):18.
[2]鄭淑美,王寶華,崔海.互動式教學在針灸對外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yī),2012,34(12):1917-1918.
[3]季海奪,劉紅.互動教學法在《經絡與腧穴》中的教學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05(29).
[4]成穎,陳海英.互動教學法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4(12 上中旬):89.
[5]劉世紅,陳文,歐海艷,等.互動式教學法在高職高專針灸學課程中的實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30(12):77-78.
R19
A
1672-5654(2017)11(b)-005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32.053
劉冰(1980-),女,吉林舒蘭人,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醫(yī)學。
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