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興慧 撫順礦務局總醫(yī)院內窺鏡室 (遼寧 撫順 113008)
內鏡下鈦夾與電凝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治療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對比分析
陶興慧 撫順礦務局總醫(yī)院內窺鏡室 (遼寧 撫順 113008)
目的:探討內鏡下鈦夾與電凝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治療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136例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對照、雙盲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鈦夾組(n=68例)和電凝組(n=68例),鈦夾組患者鈦夾鉗止血后予以內鏡下注射血凝酶治療,電凝組患者電凝止血后予以內鏡下注射血凝酶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結果:鈦夾組即時止血率為100%(100/100),術后1周內再出血2例,止血成功率為97.06%(66/68);電凝組即時止血率為97.06%(66/68),術后1周內再出血4例,止血成功率為94.12%(64/68);經(jīng)χ2檢驗,鈦夾組與電凝組的止血成功率比較,統(tǒng)計結果顯示無差異,P>0.05。鈦夾組患者治療后3d內出現(xiàn)2例嘔血患者,急行內鏡復查后發(fā)現(xiàn)出血原因為鈦夾脫落,經(jīng)二次治療后患者未再出現(xiàn)出血現(xiàn)象;電凝組2例患者止血失敗,轉為外科手術治療,4例患者手術后再出血再次行內鏡下鈦夾治療后成功止血;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穿孔等并發(fā)癥。結論:鏡下鈦夾與電凝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能夠最大限度改善因消化性潰瘍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且不良反應少,臨床治愈率高,臨床中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止血手段。
血凝酶 電凝 鈦夾 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
消化性潰瘍出血屬于一種常見的內科急癥,也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最常見并發(fā)癥,止血是消化性潰瘍出血的首要問題,當前內鏡下止血已經(jīng)成為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常用治療手段,但單純內鏡下藥物注射對于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療效比較局限,無法快速有效的達到止血目的,臨床上多與其他止血療法聯(lián)合應用[1]。內鏡下鈦夾與電凝均是臨床常用的止血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討內鏡下鈦夾與電凝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治療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以期為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治療提供臨床實踐參考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136例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有黑便或嘔血癥狀,入院后24h內經(jīng)內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出血,F(xiàn)orrest分級為Ⅰa~Ⅱa。排除標準:合并幽門梗阻者。根據(jù)隨機、對照、雙盲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鈦夾組(n=68例)和電凝組(n=68例)。鈦夾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0~60歲,平均(45.52±3.31)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52例,胃潰瘍16例;Forrest分級:Ⅰa20例,Ⅰb38例,Ⅱa10例。電凝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0~60歲,平均(45.56±3.30)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51例,胃潰瘍17例;Forrest分級:Ⅰa21例,Ⅰb36例,Ⅱa11例。鈦夾組與電凝組的年齡、性別、潰瘍部位、Forrest分級等基線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結果均顯示無差異,均有P>0.05,均衡可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先行胃鏡檢查,將胃鏡插入后注入蒸餾水,一邊注入一邊吸出積血,積血吸出干凈后采用0.9%生理鹽水對病灶及其周圍進行沖洗,以保持病灶視野的清晰。鈦夾組患者鈦夾鉗止血后予以內鏡下注射血凝酶治療,根據(jù)患者病灶的大小,確定鈦夾的個數(shù)及型號,通過胃鏡管道將安裝好的鈦夾系統(tǒng)置入,同時對準出血點進行鉗夾,若為明顯出血灶,應先吸氣,以使局部黏膜松弛聚攏,然后再使用鉗夾進行夾閉。若為明顯血管裸露,可在血管兩側鉗夾止血,止血成功后將鈦夾系統(tǒng)撤掉,然后在病灶出血點及其周圍注射已經(jīng)溶解好的血凝酶,每點注射0.5mL,總量為4mL,注射后觀察病灶局部是否有出血,5min后將胃鏡退出。電凝組患者電凝止血后予以內鏡下注射血凝酶治療,由胃鏡管道將電凝電極探頭置入,對準出血點凝固止血,直至病灶黏膜凝固為白色,方可將電凝探頭取出,然后使用少量生理鹽水清洗病灶,然后在病灶出血點及其周圍注射已經(jīng)溶解好的血凝酶,每點注射0.5mL,總量為4mL,血凝酶注入后將注射器撤掉,觀察病灶局部是否有出血,5min后將胃鏡退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即時止血成功是指采取止血措施后,在胃鏡觀察5min后未出現(xiàn)活動性出血。止血成功是指采取止血措施后,撤掉鏡頭后,未出現(xiàn)便血、嘔血癥狀。再出血是指撤掉鏡頭后出現(xiàn)黑便、嘔血等癥狀。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均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20.0進行,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的統(tǒng)計方法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的統(tǒng)計方法采用χ2檢驗;P<0.05則表示統(tǒng)計結果有意義。
鈦夾組即時止血率為100%(100/100),術后1周內再出血2例,止血成功率為97.06%(66/68);電凝組即時止血率為97.06%(66/68),術后1周內再出血4例,止血成功率為94.12%(64/68);經(jīng)χ2檢驗,鈦夾組與電凝組的止血成功率比較,統(tǒng)計結果顯示無差異,P>0.05。鈦夾組術后3d有2例患者出現(xiàn)嘔血,經(jīng)內鏡檢查發(fā)現(xiàn)鈦夾脫落,再次行內鏡下鈦夾治療后成功止血;電凝組2例患者止血失敗,轉為外科手術治療,4例患者手術后再出血再次行內鏡下鈦夾治療后成功止血;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穿孔等并發(fā)癥。
質子泵抑制劑是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傳統(tǒng)療法,具有一定療效,但不能有效根治消化道潰瘍引起的內部出血,內鏡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精確止血成為可能,通過內鏡指導下進行局部止血已經(jīng)演變?yōu)橹委熛罎兂鲅闹饕委熓侄蝃2]。對于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往往難以單純依靠止血藥物進行治療,臨床上多與鈦夾、電凝方式聯(lián)合應用。血凝酶因其內部富含多種凝血因子,可有效激活人體內源性的止血程序,進而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局部止血的治療[3]。電凝則是依靠電能釋放熱量,對局部出血組織急性凝固促使組織變性,阻止進一步出血。鈦夾止血顧名思義就是指依靠機械鉗夾,對局部血管極其周邊出血組織進行物理夾迫,阻斷血管中的血液外滲,達到止血的目的[4]。本研究結果顯示,鈦夾組與電凝組的止血成功率比較,統(tǒng)計結果顯示無差異,結果表明,兩種止血手段均可起到快速止血的效果。此外,兩種止血手段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結果表明,兩種止血措施安全有效,在鈦夾或電凝治療基礎上加以血凝酶注射,可進一步提高止血的效果。筆者體會,對于出血范圍較廣的患者,電凝止血的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此時可選擇鈦夾止血[5]。
綜上所述,鏡下鈦夾與電凝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治療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均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安全性高,并發(fā)癥少,臨床中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止血手段。
[1] 趙黎明,徐建光.內鏡下單純注射與聯(lián)合柔和電凝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34):41-43,47.
[2] 黃海燕,周劍鋒,吳祥,等.內鏡下電凝與鈦夾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治療重癥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12):1308-1311.
[3] 曾黎明,趙麗娟,張惠玲,等.內鏡下電凝與鈦夾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比較[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2,33(10):20-22.
[4] 王海龍,穆宏鑫.內鏡下鈦夾治療與注射治療對FerrestⅡa級以上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35(8):769-770.
[5] 黃學,賈秋紅,劉福建.內鏡下鈦夾聯(lián)合注射腎上腺素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31):119-120.
1006-6586(2017)16-0120-02
R573.1
A
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