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對于膠囊,大家并不陌生。膠囊制劑是將藥物的微粒裝入膠囊中制成的,這些可愛的、紅紅綠綠的膠囊成分是明膠,它能溶于胃酸,對人體無害。當藥物穿上膠囊的衣裳,可以掩蓋自身的苦味和特殊氣味,方便服用。包衣片也是常見的類似膠囊的產品,例如腸溶阿司匹林、多酶片等,薄薄的、甜甜的糖衣裹在藥物外面,讓良藥不再苦口。
但有的人認為膠囊制劑外面的膠囊殼對于治病沒有什么作用,只是用來盛裝藥物顆粒的,吃下去反而會降低藥效,因此習慣將其剝掉,直接服用里面的藥物成分。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
裝入膠囊或包上糖衣的藥物本身大多對胃和食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直接服用會產生上腹部不適,甚至胃出血等副作用。有些藥物在胃中釋放還會被胃酸分解破壞,從而降低藥效。例如多酶片是含三種消化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酶的雙層糖衣片,外層為糖衣。這層糖衣被胃液消化后,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就在胃內發(fā)揮助消化的作用。而內層是腸溶衣,只在小腸內被溶解,胰酶則在堿性的小腸中發(fā)揮作用,所以被包裹在藥片的內層。如果把多酶片研碎服用,胰酶粉劑就會殘留在口腔中,損傷口腔黏膜,引起口腔潰瘍。
再如,緩釋型的膠囊劑和包衣片可在體內緩慢釋放,保持長時間的藥效。如果脫去它們的外衣,藥物結構被破壞,失去了緩釋的意義,就達不到用藥的目的。因此,為了保證藥物的療效,減輕藥物副作用,大家在服藥時最好保持藥物的原有面貌,不要隨意脫去它們的“衣裳”。
(摘自《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