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坐在水邊,以水為鑒,水光瀲滟,微波浮動,倒影也在水邊隨風(fēng)上下浮動著。
一襲白衣,面容平淡,一把清須隨風(fēng)飄動。莊周出神地望著水面,目光直直地,似望穿秋水般望著平靜且清澈的小河。河水很清,清得如同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石,自然,他影子也毫無保留地映在了水面上。一身白衣,一把清須,在水的映襯下更顯得英俊,更是散發(fā)出無盡的魅力。他的眼睛大而智慧,眼光直而深邃,自己的兩只眼睛,對上了水中的兩只眼睛,四目相對,盡顯幽深。一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發(fā)出“砰”的一聲巨響。莊周沒有在意,繼續(xù)四目相對。忽然,一條小魚扭動著身子,從莊周倒影的中央滑過,水面上下波動,倒影也隨之上下波動,莊周仿佛猛然間被驚醒般,用他那極具特色的男低音念叨:“魚樂乎?”又閉上眼睛,沉浸在自己的逍遙游中了。一陣鳥鳴聲再次打斷了他,莊周平和地睜開雙眼,一只大鳥的倒影在水面上轉(zhuǎn)瞬即逝,他微微一愣,抬起頭來,望著大鳥飛去的方向,低聲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子看著自己的倒影,趁著一次又一次被生靈打斷的空隙,使“達(dá)生”“逍遙游”的偉大思想橫空出世。
同為哲學(xué)家,2000多年后,萊茵河畔,也坐著兩個人。
秋天的萊茵河總是迷人的,一棵楓樹下,康德和費希特席地而坐。康德低著頭,凝視著自己的倒影,眼神傷感,四目相對,那是一種何等的凄涼啊!費希特還很年輕,他也學(xué)著自己的老師,低頭看著自己的倒影,眼神有些活潑,亦有些飄忽不定。許久,當(dāng)一片大楓葉從樹上不合時宜地落在康德有些禿了的頭頂上時,費希特忍不住笑出了聲??档绿痤^來,楓葉從他的身后落了下來,康德問:“你看出了什么?”費希特不假思索地答道:“就像我和我的倒影一樣,我動,他也動。世界是互相影響的,戰(zhàn)爭才是靈魂的救贖,才能擺脫這種愚昧。”康德沒有說話,繼續(xù)低下頭,凝視自己的倒影。水中有天的倒影,有大地的倒影,當(dāng)然還有他自己的倒影,這三者融在水中,不就是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嗎?康德抬頭,發(fā)現(xiàn)費希特不見了,顯然,他經(jīng)不住這樣的寂寞,早已離開了。相比兩人,世人更敬仰康德,因為他能耐得住寂寞去思考,縱然費希特的學(xué)說再具顛覆性,也無法和康德相比。于是,倒影變成了哲學(xué)家高度的分水嶺。
倒影其實還是生與死的分水嶺,現(xiàn)實與美好的分水嶺,人生境界的分水嶺。
生日那天,長發(fā)飄飄的海子坐在沙灘上,海水很近,他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倒影。眼神是迷茫的,漂移不定的,他很了解自己的處境。海水輕拍著巖石,彈出一串美麗的浪花,在他的眼中,那不是美麗的浪花,而是人生的絕響。他知道,他要么委屈地活著,像巖縫里的小草,孤單、沒有陽光,到處是不幸,到處是痛苦。要么就離開這個世界,到另一個地方去尋找“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般詩意的生活。海子看著自己疲倦的倒影,內(nèi)心也很疲憊。到底是去還是留?海子猶豫著,遲疑著……一只小螃蟹歡快地從他身邊爬過,海子看著它,再看看自己的倒影,心想:自己連螃蟹也不如啊!內(nèi)心降到了冰點,起身向不遠(yuǎn)處的鐵軌走去。一陣汽笛聲,火車呼嘯而過……
倒影,是深邃的,是哲理的,也是殘酷的。
專家點評
作者巧妙地把三個歷史人物片段安排在河邊、海邊的倒影里,讓他們沉思默想,在不同時間、空間的倒影里思考各自的人生、追求,迸發(fā)出不一樣的智慧,引發(fā)出自己關(guān)于倒影的思考。構(gòu)思巧妙,選材獨特。這是讀書心得和考場作文的完美結(jié)合,喜歡讀書、善于積累借用也是寫好文章的關(guān)鍵之一。作者是有心人,更是用心投入感情為文的人,不然怎會有深邃、智慧的莊周形象呼之欲出;作者是善于思考的人,不然怎會欣賞寂寞思考的康德,怎會寫出“迷茫眼神”的海子,怎會概括出“倒影,是深邃的,是哲理的,也是殘酷的”這樣的精辟語句。
(周金良)
(指導(dǎo)教師:張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