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摘要:作為交通樞紐的組成結構,市政道路的建設和其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即只有在保證市政道路建設及管理質量的前提下,方可維持正常的交通運行。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逐漸便利化、多樣化,政府部門、群眾紛紛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導致工程施工質量存在漏洞,無法滿足穩(wěn)定且安全的交通運輸狀態(tài)。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設;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U4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20-0305-01
前言:
21世紀的來臨,促使國內經濟得以快速進步,為城市建設帶來機遇與挑戰(zhàn)。特別為市政道路建設,其施工質量是決定工程整體安全性、穩(wěn)定性的前提,和國家經濟建設、群眾生命安全密切相關。若在質量管理中存在相應的漏洞或缺陷,則必將引起不可預料的后果。由此可見,以市政道路工程為核心,努力做好施工質量管理工作,不僅是建筑業(yè)首要攻克的難點,也是國家和群眾對建筑業(yè)的新要求。
1 對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特點的思考
1.1 結構化
交通樞紐是將滿足群眾日常出行、運輸為核心的項目綜合體。特別為市政道路工程,作為城市交通樞紐的組成核心,能夠依據對區(qū)域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按照自身條件、交通現狀對原有結構加以優(yōu)化改進,使其能夠滿足區(qū)域化資源調度的要求。
1.2 功能化
功能優(yōu)化、功能轉型是交通建設和改造的前提,是以區(qū)域內發(fā)展需求為導向,對建筑物、交通樞紐予以科學調整。在市政道路建設期間,功能化是工程建設的核心目標,不僅和現存交通布局相吻合,還是在功能規(guī)劃的前提下,有效銜接建筑物、交通樞紐間的功能,使其更具實用性和現代化優(yōu)勢。例如:綠化區(qū)域和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要對市政道路作業(yè)要求予以考量,也應滿足高峰期交通運行標準。
1.3 安全化
無論是水利工程、電力工程,還是市政道路工程,均應將安全生產納入職能導向。若要從根本上避免市政道路施工建設的安全問題和質量問題,則應在工程勘察時,對各地質災害、結構性病害予以綜合思考,如坍塌、裂縫和沉降等,是制約工程質量、工程效率的關鍵。同時,由工程病害引起的突發(fā)事故,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工程損失。為預防此類問題的出現,則應時刻遵守“邊施工、邊防護、邊監(jiān)測”的調度原則,以此滿足市政道路運行要求。
2 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的優(yōu)劣,和工程整體質量、使用壽命存在關聯。然而,由于有效性及合理性質量管理機制的欠缺,致使市政道路工程無論是在施工,還是在使用等過程中,均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在耗費過多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基礎上,對群眾正常出行產生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管理方案可行性缺失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期間,由于缺少對施工現場、地質環(huán)境的考量,導致在施工準備尚未充分的前提下,制定各類規(guī)章制度。雖可在某種程度上的對工程質量加以約束,但因對施工薄弱點的忽視,使其為市政道路工程質量、安全埋下隱患。而產生此現象的原因為管理人員整體素質相對較差,不僅缺少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作用的全面認知,還會在專業(yè)技能、實踐經驗不足、業(yè)績或利益驅使的情況下,欠缺對施工質量的管理。
2.2 過度追求效率
市場經濟的逐步發(fā)展,導致管理人員難以意識到自身崗位職責的重要性,使之在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相對滯后的情況下,過度追求工程效率,將工程監(jiān)理工作的意義揮之東流,更談不上對市政道路工程整體質量的管控。再者,業(yè)主、開發(fā)商由于對質量監(jiān)管意義理解尚未充分,僅注重自身利益和工期交付時間,而監(jiān)理部門更是在主動迎合管理者思想的同事,將質量監(jiān)管停留于表層,呈現為檢查而監(jiān)管的局面。
2.3 招投標機制不規(guī)范
現階段,絕大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均由招投標的方式完成,業(yè)主將項目完全交付給中標者,僅需支付相應的工程款,即可完成工程建設工作。但是,招投標期間,部分職員受到自身利益的驅使,忽略招投標工作的嚴格性和規(guī)范性,將資質尚未健全的施工單位納入候選范疇。同時,少部分施工單位、包工頭采用掛靠的形式,獲取相應的施工資質,但由于專業(yè)技術、相關設備的不足,無法保證工程質量。更甚者為獲取中標資格,報出過低或不符合實際的招標價格,而在中標后為彌補自身利益損失,以粗制濫造和偷工減料等形式,為國家、社會及人民的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3 市政道路施工中質量管理防范措施
3.1 強化市場管理
若要加強對市政道路工程質量問題的防范,則應從強化市場管理的角度入手,對以下事項予以關注:其一,按照施工標準及市場環(huán)境,政府部門應在明確分子項目施工標準的前提下,科學把控工程造價及成本,用以從主觀化的角度,杜絕施工質量問題的出現。其二,組織協調市政道路施工建設的復雜性、綜合性特點,特別是在施工準備階段,施工企業(yè)應和政府部門取得聯系,借助相互合作的方式,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
3.2 提高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能
針對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能、理論知識相對較差的情況,筆者建議施工企業(yè)可通過責任制度的擬定,將各崗位責任明確劃分給個人的同時,定期組織專業(yè)技能、安全意識培訓活動,且借助針對性考核方案的提出,保證管理人員專業(yè)能力得以提高。另外,若施工企業(yè)整體條件較好,應對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的技能、操作水平予以綜合驗證,逐步改善且優(yōu)化施工環(huán)境,加強其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管控,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程建設整體質量。
3.3 加強材料管理
市政道路建設期間,由于施工材料、技術水平的限制,致使路面頻繁出現麻面、蜂窩和裂縫等問題。若要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問題的滋生,則應在強化施工人員質量意識、施工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做好材料管理工作。首先,加強對材料的檢查。即在材料采購期間,選擇有效的排查手段,預防質量相對較差的材料,混入施工現場,以免對工程質量產生威脅;按照施工標準及相關規(guī)定,對材料及其試件予以檢查,以便更好實現對材料質量的控制。其次,由于市政道路建設屬于龐大、艱巨的工作,往往會消耗過多的施工材料,而若要保證材料質量,則應在存放過程中,對其安全問題、質量問題予以高度關注,避免經濟損失。例如:在水泥、砂石料和鋼筋等材料存放期間,應做好防水工作,以免引發(fā)材料損失。
4 結語
為更好地方便人們日常出行并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我國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在不斷增長,因施工質量問題關系到未來交通運輸效率,因而需對其引起高度重視。然而施工質量的管理工作量多且任務重,因而需加強施工現場所有施工人員、技術設備等的考核管理,并做好整個工期中的質量管理工作,從而確保市政道路在投入使用后能更好地、更持久地服務于交通運輸行業(yè)。
參考文獻
[1]楊大林,溫雙林.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性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7).
[2]彭斐,許志榮.市政道路施工質量管理問題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