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中喜劇性表演為了使劇情在可信性與人物的真實性上所構成的趣味性,增加了影視動畫的觀賞性,通過幽默的表演和劇情的發(fā)人深思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內心的喜悅,同時又能使人們在愉悅之后的所思。在古今中外的喜劇作品中,導演和表演者始終共同恪守著喜劇性表演的基本原則,正因為有這些原則,使眾多的動畫中諸多經典的片段讓人回味無窮。喜劇性表演的原則是在諷刺幽默和詼諧中遵循著人類公共審美的特質,透出一種人類文化和智慧,蘊含著人類的哲學思維,是對人類以慣性思維所造成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固化的一種覺醒的提示,在有意無意中完成其表演的價值與意義。
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作品的思想需要通過劇情表演藝術來完成,整個劇情按照舞臺劇形式編排了影片的喜劇性表演設計,遵循了莎士比亞關于戲劇理論中關于喜劇的人文主義理論與思想,探索其喜劇性表演的所涉及的人文主義尊重和肯定人作為個體生命的自然欲望、獨立存在的價值尊嚴和智慧能力基礎之上,在現(xiàn)世生活中追求美好的生存方式和世俗理想的深層原因。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史記》中的“滑稽”與“諧隱” “滑稽”是喜劇一詞的源頭,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戲曲專家王季思(1906-1996)先的“中國戲曲總是把喜怒哀樂的各種感情溶于一爐,而不是把它們截然分開”的觀念,對我的研究有著一定的影響。悲喜相乘、陰陽碰撞的中國人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要求,正是中國喜劇性表演中離奇的夸張手法、奇巧的情節(jié)安排、重復、對比的手法、情趣盎然的關目和幽默、機巧的語言是中國喜劇性表演綻放異彩的重要元素。
動畫喜劇性表演的預設性原則
3D動畫短片《武士》創(chuàng)作是以“武士”舞臺劇和搞笑的鬧劇表演形式,用滑稽幽默和鬧劇搞笑揭示某種社會現(xiàn)象,讓人們在笑聲中領悟體會劇中所散發(fā)的主題思想與寓意,體會影視動畫創(chuàng)作中喜劇性表演的單向性和預設性這一特征的價值與意義,這也是作品的主題與創(chuàng)意。在劇情和人設以及后期制作中,改變了我以前創(chuàng)作中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和恢宏的場景等特點,立足于在室內小景中尋找表演藝術的魅力,試圖表現(xiàn)影視動畫語言的純粹性與特殊性,從中找到作品的靈魂與思想深處的聯(lián)系。3D動畫短片《武士》創(chuàng)作始終把握喜劇性表演這條主線,始終貫穿了王季思先生的“喜劇離不開笑,沒有笑就不是喜劇。但不是所有的笑都是喜劇性的”名言,使劇中“武士”的表演與現(xiàn)實生活相區(qū)別,突出喜劇中鬧劇的滑稽與幽默,這是影片創(chuàng)作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影片創(chuàng)作中,如何恰當?shù)谋磉_喜劇性表演的特征并和劇情相融合,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影片創(chuàng)作的難點之一。在影片的預設中,就把劇情設置于舞臺劇的形式,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把喜劇性表演作為主體,是表演更為細膩、完整是本片的特色和優(yōu)勢之一。
在研究動畫喜劇性表演之前,需要清晰喜劇的概念。在戲劇藝術中,按照美學的基本范疇可分為正劇、喜劇、悲喜劇。廣義的“喜劇”(戲劇中的喜劇、帶有喜劇性的小說、詩歌、笑話、幽默故事以及曲藝、漫畫等多種),狹義的“喜劇”僅指戲劇中的喜劇。喜劇是一種用幽默、詼諧、滑稽和輕松可笑的形式來譏嘲惡習、勸諭良善、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戲劇樣式。喜劇藝術是以“喜”字構成,在人類社會“喜”是多種多樣的,喜往往與悲相連接,用愉快、圓滿的結局構成了戲劇藝術的豐富多彩。在戲劇藝術中構成的“喜”的元素很多,以劇情沖突的形式分為以暴露和批判為主的諷刺喜劇和反映人物性格的某些弱點或缺點的幽默喜劇。
喜劇作為戲劇的一種類型,通常人們把這種喜劇形式稱之為笑劇或笑片,通過夸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起人們對丑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根據(jù)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作為戲劇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喜劇沖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愿以償為結局。在影視動畫中喜劇性表演在早期動畫片中就占有重要的成分,它既傳承了傳統(tǒng)戲劇的特點,又賦予了當代文化的特征,成為動畫藝術中重要的表演形式。在世界戲劇史上,膾炙人口的經典戲劇的成功,與演員表演藝術的精湛有著重要的關系?!皯騽〉难莩龌螂娪暗闹谱鳎且患w性而重實效的工作。劇作者、導演和演員意圖的協(xié)調一致,才意味著是這批演員來演這個劇本和此時此地的戲?!毖輪T的表演需要技能,演員要將劇中人物的思想觀念以及劇情中的現(xiàn)實情緒和感覺,轉化為肢體和表情等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表演技能,詮釋劇情并感動觀眾。動畫喜劇性表演延續(xù)了戲劇藝術的基本概念,最重要的差異是表演藝術的形式由演員的舞臺表演轉換為攝影棚和動畫師們的工作室,舞臺劇表演要求演員在現(xiàn)場面對觀眾一次性成功表演,而動畫表演可以在攝影棚和工作室完成后才與觀眾見面。
動畫喜劇性表演的價值屬性原則
動畫喜劇性表演本身是一個特別藝術的話題,他的完成需要藝術性與技術的完美結合?,F(xiàn)在動畫制作技術已經越來越先進,表演藝術是動畫藝術的特殊屬性之一。好的動畫作品一是有能夠吸引各國多層次不同年齡觀眾、主要是青年觀眾的故事框架;二是有一批素質良好、技藝精湛的動畫師團隊,這一點決定了作品的價值。動畫喜劇性表演所探討研究的問題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在理論研究上,首先要解決喜劇性表演的本源,也就是表演的現(xiàn)實屬性,即表演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這種屬性,構成了影視動畫喜劇性表演的公共屬性與個體屬性的關系,使個體屬性在審美價值中凸顯人類公共屬性的特征。如果個體屬性違背了公共屬性的審美價值,那可能就逾越了人類的普世價值觀。
3D動畫短片《武士》遵循了喜劇性表演的價值屬性,這種屬性與人類的共同利益有關,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反映了人類的智慧,一定不會脫離“愛”的主題,也就是人類的公共屬性。在喜劇性表演中諷刺、滑稽、詼諧和幽默要符合人類可接受的公共屬性。如某動畫片中一位智者用他的狡詐獲得富人的財產的小聰明和某動畫片中兩位小孩為了某一所謂的公共財產而致殘的故事,看似正義之舉的價值觀在人類“愛”主題下顯得蒼白乏力。
動畫的傳播范圍與其公共屬性和獨特的個體屬性,與社會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有關。2013年國產動畫電影《兔俠傳奇》受到美國動畫片《功夫熊貓》的影響,用武林爭霸的劇情和搞笑的喜劇中鬧劇表演,演繹了一場兒童勵志故事。由于劇情和制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兔俠傳奇》在德國柏林、法國戛納、香港等多個電影節(jié)上熱銷,并在在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院線上映,其DVD還在美國4000家沃爾瑪超市上架銷售?!锻脗b傳奇》的成功,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動畫的公共屬性融入世界文化,個體屬性彰顯了中國文化的例證。
3D動畫短片《武士》與2012年由北京電影學院與青年電影制片廠資助的3D動畫電影短片《源》完全不同,3D動畫電影短片《源》是正劇,是一部中國俠士和日本武士之間人間情仇、行俠仗義的古老故事中,首次嘗試以短小的故事情節(jié),闡發(fā)用孔孟的“仁愛”來了結人間恩怨情仇,達到和諧與安靜。在劇情安排和人物設定上,我們預設了俠客的飄逸靈動的表演形式?!皬U敬上畏法之民,而養(yǎng)游俠私劍之屬?!保ā俄n非子·五蠹》)在表演預設中把中國“俠”來自社會各階級,沒有宗教信仰,活躍于閭巷之間,藏身于草野之中,是一種純粹的下層社會的大眾文化的產物的特性進行了演繹。把日本的武士文化所處于上、下層社會中介的精英文化和維護特權階層和封建制度的一面表現(xiàn)了出來。
中國“俠”客浪跡天涯,行俠仗義,為師傅復仇的過程的高潮時的“止殺”的表演,成就了“止殺”成為“王師”,而“濫殺”,則成為暴力寇仇儒家思想。這一劇情的安排,還原“人之初,性本善”本能,主人公為尋找真理與正義,用大愛去撫平受傷的心靈。這一心理蛻變需要經過創(chuàng)新的鏡頭語言加以深化,通過音樂加以渲染。在人物造型設計和表演形式上,用白色突出了大俠正直善良的風范。影片中的人物、場景和故事情節(jié)的表演設計,能看到中國“巫神一體、巫王一體”禮樂體系所代表的等級觀念固化后,成為儒家文化中人們自覺的一種道德追求的社會屬性。
實驗性3D動畫短片《武士》就是在這種看似普通的喜劇表演中,實現(xiàn)喜劇中詼諧搞笑的鬧劇劇情,傳統(tǒng)日本武士的造型加上相對寫實的場景讓人很難一眼看出這是一部喜劇動畫短片。然而,傳統(tǒng)嚴肅的人物造型和寫實的場景卻與人物滑稽的動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這種反差卻恰恰起到了喜劇的作用。就像成龍的很多動作喜劇,就是因為其故事情節(jié)緊張刺激,然而打斗動作卻經常滑稽可笑卻又合情合理,這種有意無意中的喜劇效果往往最佳。這樣的效果也是我在制作實驗動畫《武士》中所追求的,通過人物形象與動作之間的強烈反差達到喜劇效果。
不可否認,在一些影視動畫喜劇性表演的作品中,鬧淹沒了喜,在無厘頭的表演中失去了作品中審美的內涵。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當代社會飛快的生活節(jié)奏與社會帶給人們各方面的精神壓力有關,娛樂性的喜鬧劇成為大眾快餐文化的一種形式。雖然其劇情缺乏人生哲理的現(xiàn)實意義,但是,能使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會心一笑,也是一種生活。
影視動畫喜劇性表演,既具有戲劇表演的共性,又具有喜劇表演的特殊性,正因為這些特殊性,構成了不同表演藝術的個性特征。當我們欣賞這些表演帶給我們的樂趣時,好像一切煩惱揮之而去,這就是表演帶給我們的藝術價值。人們常說,如果沒有藝術,世界將會一片晦暗,正應為有了喜劇表演藝術中的詼諧、搞笑與滑稽,使影視和戲劇藝術散發(fā)出更為豐富人類情感和濃烈的藝術芳香。
動畫喜劇性表演“美”的原則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關于論述悲劇和喜劇的差別時寫道:“喜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壞的人,悲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他在解釋喜劇中的壞人時,他認為喜劇中的“‘壞'不是指一切惡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種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種錯誤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傷害,現(xiàn)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痹趹騽”硌菟囆g中,“美”與“丑”的相互關系相中,亞里士多德把喜劇中的美與生活中的丑相互關聯(lián)來看,所以在西方美學理論中,認為喜劇的主角是丑的,正因為這種所謂的“丑”,才構成了戲劇的中的“喜”,這與中國戲劇中的喜劇性表演有一脈相承之處。
在當代動畫中,浪漫主義和批判主義喜劇性表演的語言與形式是人們喜愛的形式之一。藝術家運用夸張的手法、巧妙的構成、詼諧的臺詞和滑稽的表情與動態(tài)表演,使觀賞者在欣賞表演的過程,對人生百態(tài)中會心的一笑,達到人們對人類美好理想給予的理解與肯定,這就是表演藝術的價值所在。在影視動畫中,喜劇性表演藝術中的諷刺性喜劇內容對政治及社會的批判,抒情性喜劇對情感的表達,純粹鬧劇、荒誕或滑稽劇帶給人們的輕松與愉快,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
意大利戲劇家尤金尼奧·巴爾巴曾經說過“戲劇是一門將我們看到的東西轉換成與我們相關事物的藝術”。對巴爾巴來說,“戲劇是一種生活方式”。觀眾既是戲劇的消費者,也是一種文化的相遇和交換,演員和觀眾在互動產生更為真實的融合。巴爾巴的理論源于19世紀末的獨立劇場運動和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的戲劇發(fā)展。首先從戲劇形式本身探索從劇本中心到劇場中心的轉移;其次,追求戲劇的內在化特征,把戲劇當作人類精神的儀式。他認為喜劇藝術演員不是外形的“丑化”和“奇異的裝扮”,而是喜劇的哲學思辨。這一理論為喜劇性表演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在喜劇性表演的亞類型中,在中國戲劇表演藝術中的“丑角”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行當,也稱“小花臉”與“三花臉”,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先秦時期就有了。經過歷代戲劇藝術家的發(fā)展與演變,“丑角”逐漸發(fā)展形成了一門風趣、幽默、滑稽、優(yōu)雅、大方有著深奧獨具魅力、戲曲代表性頗強的喜劇表演藝術。
根據(jù)戲劇表演的歷史發(fā)展,喜劇性表演藝術發(fā)展已經相當成熟,影視動畫喜劇性表演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預設喜劇性表演的元素。首先是人物設計,在喜劇性表演的人物設計中包含有:形體、眼神、語調、心態(tài)。其次,借鑒戲劇程式化,用程式化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替代真人表演;用程式化的音樂和語言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用程式化的形象設計——夸張意像的臉譜表現(xiàn)不同類型的人物;用程式化的服裝設計——夸張的色彩和款式表現(xiàn)格式人物的服裝;用程式化的布景道具,表達特定的空間關系。
3D動畫短片《武士》作為喜劇性表演中的動作“鬧劇”的實驗性作品,劇中通過片中的主角“武士”在茶館中虛張聲勢偶然取勝的喜劇性表演,完成其鬧劇搞笑的過程,用鬧劇搞笑這種輕快幽默的表演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故事情節(jié)中。作品中幾乎沒有對話,沒有對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分析,幾乎沒有什么深度的夸張動態(tài)與表演,恰好這正是鬧劇在性格描寫上比較孱弱,突出了鬧劇搞笑的特征。
喜劇中的“鬧劇是一種輕快、幽默的形式,主要依托嫻熟地充分挖掘特定情景,而不注重性格的心理分析。所以幾乎沒有什么深度。鬧劇在性格描寫上比較孱弱。它是膚淺的,但可以非常搞笑?!痹趹騽∷囆g史中,學術界一直把古代人祭祀性的儀式看作戲劇的起源,見證了戲劇與原始宗教的密切關系。戲劇從內容、性質及美學范疇可以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等,喜劇顯然與悲劇相對應,但在喜劇性表演中,喜字顯得尤為重要。喜劇在希臘文中含有“狂歡之歌”的意思,在古希臘的習俗中,每年秋季收獲葡萄時,為了感謝神的恩賜要進行狂歡歌舞,這是一年中最熱鬧時刻,在行狂歡歌舞之時,領隊者常要用諧謔之詞,引人發(fā)笑。劇中音樂與舞蹈的元素,夸張的服飾和面具的滑稽,正是對人類審美的一種規(guī)范和維護。它是正劇中的說教和悲劇中的反思的補充,使人們在愉悅中領悟人生的艱辛與順利,在詼諧中清醒,在鬧劇中反思?!拔覀兛梢杂醚劬砺?,因為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同時都在評估和詮釋,我們從對方傳來的言詞附帶的表情和動作來詮釋其內容和意義的”。在戲劇藝術中,悲劇的結局總是讓人揪心的,喜劇的結局總是愉快的和圓滿的,而介于悲喜之間的大量的正劇,總是以順利收官。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的復雜性總是不如人意,順利并不代表喜悅,正像維納斯的雕像,完整并不代表優(yōu)美,或許殘缺正是一種美的表達。在動畫藝術中喜劇中的鬧劇,并不需要為了喜劇表演而特別制造一種與眾不同的環(huán)境,往往在不經意間,實現(xiàn)喜劇表演的最佳效果。表演者在戲劇舞臺劇中或在影視鏡頭中展現(xiàn)出的表情與動態(tài),都是為了完整的給觀眾呈現(xiàn)生動的角色形象而服務的,人物在規(guī)定情境中的相互干擾,形成矛盾驟起而制造懸念,在突出人物關系的矛盾中出乎意料的劇情轉變,帶給觀眾心理上的滿足,正是表演藝術魅力的體現(xiàn)。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作者簡介:劉洋(1991-),廣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動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