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 勇
樓中店:是這樣煉成的
文/原 勇
面對房租持續(xù)大幅上升所帶來的日益沉重的開店壓力,從幾年前起,一些經營者將目標鎖定一些繁華都市的寫字樓,由此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樓中店”,不僅在服裝、美容美發(fā)、餐飲等行業(yè),樓中店蓬勃興起、遍地開花,就是在眼鏡零售領域,扎根于寫字樓的眼鏡店也逐漸增多。作為一種新型的業(yè)態(tài)和運作模式,如今,樓中眼鏡店已成為眼鏡零售業(yè)的組成部分,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行業(yè)人士的關注。那么 ,樓中眼鏡店的生存現狀如何?其經營之道究竟有哪些?對于樓中店的未來前景,行業(yè)人士看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相關經營者和部分行業(yè)人士。
重慶尚尼眼鏡是坐落于重慶江北區(qū)觀音橋商圈內一家寫字樓內的眼鏡店。據該企業(yè)負責人張恒源介紹,該店成立于2010年,當初以10萬元起步,至今已運行8年,業(yè)績穩(wěn)步增長,曾被當地媒體《重慶晚報》評選為重慶樓中店30強。
在四川雅安,一家名為“四眼樂園眼鏡”的樓中店位于該市中山公園商圈的某商住兩用寫字樓中。據該店老板介紹,店里的顧客以白領為主,其中不少是回頭客,并且還會帶朋友來,現在每月利潤在萬元以上。
另據四川成都上鏡眼鏡精品館總經理張勇介紹,該店成立于2011年,以11萬元起家,經過6年的發(fā)展,店面由最初的50平方米擴大到120平方米,再到如今的560平方米,年銷售額也由當初的幾十萬元,快速增長到現在的近1000萬元,創(chuàng)造了樓中眼鏡店的“奇跡”。下一步,張勇還計劃在成都開設第二家樓中眼鏡店,目前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與扎推在臨街旺鋪的傳統眼鏡店相比,立足于寫字樓中的眼鏡店的租金成本相對便宜許多。這既是樓中店蓬勃興起的直接原因,也是樓中店固有的優(yōu)勢之一。在地處中南的武漢,劉先生開設的樓中店寶迪眼鏡就位于該市街道口阜華大廈10樓。據劉先生介紹,2008年,他準備在街道口附近開一家眼鏡店,但找了很久都沒有合適的店鋪。在朋友的建議下,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租了阜華大廈10樓的一套房子,當時的租金是每月2200元,盡管現在已漲到3000元,但仍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相比之下,樓下商鋪的租金已經漲到每月四五萬元。正是由于租金便宜,劉先生店里的商品價格優(yōu)勢明顯。譬如純鈦鏡架,一般眼鏡店價格在500元以上,而他店里價格要低一半多,只要200多元,這對于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費者無疑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凡事有利必有弊,樓中店也不例外。在成本、價格等優(yōu)勢之外,與臨街旺鋪的傳統眼鏡店相比,樓中眼鏡店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客源不廣、人流不旺等天然劣勢。
對此,四川浙文眼鏡總經理胡立國指出,樓中店直接面對也是最可靠的客源是寫字樓里的白領上班族,但是對于不少樓中眼鏡店來說,僅憑這部分為數不多的客流往往是不夠的,其銷售業(yè)績不可能支撐起整個眼鏡店的費用成本,利潤更是無從談起。所以,作為經營者在盡可能地吸引寫字樓的白領上班族配鏡消費外,還必須綜合利用各種渠道開拓新的客源。否則,要想維持生存是非常困難的。
據了解,在一些城市的寫字樓中,與前幾年紅紅火火的情況迥異,不少樓中店處境尷尬。在中南大都市武漢的武廣寫字樓,多年來經營服飾店的鐘女士介紹說,她常常懷念2008、2009年的黃金時期,坦言“這兩年特別不好做”,她介紹說,這里的寫字樓,租金從每平方米20元漲到了近50元,加上物業(yè)費、水電費等,每個月的開支要超過5000元,但由于客流稀少,業(yè)績越來越差,即便按50%的利潤算,也賺不了多少錢。因為業(yè)績不佳,這里店主更換相當頻繁,樓中店轉讓的廣告隨處可見,最長的經營一年半,最短的才6個月。市場需求巨大的服裝行業(yè)如此,作為小行業(yè)的眼鏡零售業(yè)情況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據幾個月前在這里開了眼鏡店的鄧先生介紹,他的眼鏡店貨品豐富、價格低廉,普通鏡架定價僅為99~499元,比臨街旺鋪的同類產品低很多,但由于找不到開拓新客源的辦法,業(yè)績一直無法提升,如今已萌生退意。
針對新客戶開發(fā)這一瓶頸和短板,四川成都上鏡眼鏡精品館總經理張勇指出,樓中眼鏡店要突破客源不廣、人氣不旺的局限,就必須變傳統眼鏡零售的坐商模式為新型的行商模式,即由原來的坐等顧客上門,轉變?yōu)榉e極尋找開發(fā)新顧客。為此,就必須積極利用互聯網、微信、微博、網上論壇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等各種渠道,最大限度地積累人脈資源,并努力將潛在的顧客轉化為現實的消費者,僅張勇個人的朋友圈集聚的人脈資源就超過了5000個。張勇坦言,上鏡眼鏡精品館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行商”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將成都范圍內潛在的中高端客戶資源囊括其中,從而實現了業(yè)績的不斷增長。
采訪中,有關經營者和行業(yè)人士指出,除了轉變經營模式,積極開拓顧客資源外,樓中眼鏡店的經營之道還應包括以下方面:
之一:養(yǎng)成口碑
有經營者指出,由于樓中店特殊的業(yè)態(tài)和消費環(huán)境,再加上自然客流量少,以熟人或朋友為基礎,采取人托人的辦法,樹立良好的口碑就顯得異常重要。盡管樓中眼鏡店面積比一般街鋪店小,且裝修簡單,但專業(yè)技術能力絕不能打折扣。只有專業(yè)技術過硬,才能在消費者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實踐證明,很多來樓中眼鏡店配鏡的顧客正是看中了這里驗光專業(yè)仔細,不喧雜吵鬧,有安靜的配鏡環(huán)境,可以提前預約,還可以送貨上門等服務,良好的口碑,再加上比臨街店優(yōu)惠的價格,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特別是對價格比較敏感的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消費群體前來配鏡。
小楊是華中科技大學三年級學生,剛進入大學的時候,配眼鏡都是去臨街旺鋪的眼鏡店,相信大型連鎖店比較靠得住,然而,由于他經常喜歡運動,眼鏡摔壞,一年里眼鏡換了3副,較高的價格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后來身邊有同學推薦到樓中店配眼鏡,配了2副比之前一副的價格還便宜,而且驗光相當專業(yè),此后,他也開始推薦身邊的同學去樓中店配眼鏡。武漢大學的學生小廖所在的寢室4個人,個個都是“眼鏡族”,之前有的同學在學校周圍小店配眼鏡,價格很便宜,但是很不專業(yè),導致度數加深很快。也有同學在街邊大眼鏡店配眼鏡,但是一副眼鏡配下來,一個月的生活費就沒了。后來經過朋友介紹,去了一家樓中店配了眼鏡,感覺很好,就推薦同寢室的同學也去這家樓中眼鏡店配鏡,如今全寢室4個人都是樓中眼鏡店的忠實顧客。據了解,在武漢,一些業(yè)績不錯的樓中眼鏡店,正是利用了大學生的口碑效應,贏得了穩(wěn)定的顧客群。
之二:形成特色
重慶美陸眼鏡董事長傅冠俊認為,與臨街旺鋪的傳統眼鏡店致力于滿足大眾需求不同,樓中店更加依賴于固定的顧客群,市場競爭激烈,產品的質量和提供的服務更為重要,人性化經營成為其最大特色。通過為顧客提供個性化服務,店主不僅可以與顧客進行良好的互動與溝通,甚至可以發(fā)展為朋友關系,這些都是普通眼鏡店所不能比擬的。此外,樓中眼鏡店的顧客中不少人是追求個性、講求生活品位,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他們對購物的環(huán)境,潛意識里是有一定要求的。和傳統眼鏡店不同,消費者對寫字樓開店這種新型的模式都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作為經營者可以通過開業(yè)前的宣傳吸引顧客光臨。同時,經營者還可以通過營造更加自由開放的消費環(huán)境,加上包括休閑、禮品贈送等相應的增值服務,以強化消費體驗,進而形成特色經營。
之三:全方位開拓
除了互聯網、微信、微博、網上論壇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等開拓客戶資源的渠道外,還可以采用諸如舉辦社區(qū)推廣現場活動、獎勵機制(購買一些小禮品,贈送給朋友,讓朋友在朋友圈發(fā)一下,增加轉介紹)、發(fā)展兼職業(yè)務人員等多種形式,擴大宣傳效果,提升成交率。
針對樓中眼鏡店未來的發(fā)展前景,行業(yè)人士發(fā)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有行業(yè)人士認為,作為特殊業(yè)態(tài)的樓中眼鏡店,其當初興起的直接原因就是開店成本(房租成本)的低廉,這也是樓中店最主要的優(yōu)勢,而在復雜的經營活動中,房租成本的高低根本不是決定經營業(yè)績的唯一因素,從目前來看,樓中眼鏡店做大做強的案例少之又少,而且投資該業(yè)態(tài)形式的多數是初入社會的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青睞這種經營方式的唯一原因是門檻低,因此,這一模式能走多遠,有待觀察。甚至有行業(yè)人士將這一模式概括為“操的是白粉的心,賺的是白菜的錢”,并斷言樓中店只是一種過渡形態(tài),做得好的樓中店最終會回歸臨街門面,做得不好的會向成本更低的網絡轉移,對其前景持懷疑和否定態(tài)度。
另有部分行業(yè)人士則認為,樓中眼鏡店適應了現代社會客戶個性化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再加上該模式在服務和體驗等諸多方面的優(yōu)勢,只要精準定位、經營得當,是一種具有良好發(fā)展前景的經營方式,值得期待。
此外,針對樓中眼鏡店的連鎖復制問題,一些行業(yè)人士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有經營者和行業(yè)人士認為,樓中眼鏡店的核心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客戶開拓和維護,在這一方面,經營者的個人能力和人際環(huán)境存在很大差異,甚至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因此要像傳統眼鏡店那樣進行標準化復制,難度極大。香港LOGO眼鏡生活的創(chuàng)立者黃旭輝則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據黃旭輝介紹,他2007年從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視光班畢業(yè)后,經過多方調研和思考,在寫字樓里開設眼鏡店,由此創(chuàng)立了香港LOGO眼鏡生活,在經營中,逐漸形成了“互聯網+”經營模式和專業(yè)化的產品方向,并陸續(xù)開設了官網、微信等線上銷售平臺,不僅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而且成功復制了經營模式,開設了多家連鎖店,如今香港LOGO眼鏡生活已成為深圳最大的寫字樓眼鏡連鎖店。對此,黃旭輝斷言,世界上沒有不能成功復制的商業(yè)模式,同傳統眼鏡店的連鎖經營一樣,樓中眼鏡店的經營模式也是可以成功復制的,關鍵在于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