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成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差異產(chǎn)生原因包括學生性別差異原因、學生性格差異原因、學生思維差異原因和學生基礎差異原因??梢圆扇「滦畔⒓夹g教學方法、更新信息技術學習方法、信息技術評價方法等對策來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生差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2-0031-0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成果日益豐碩,在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信息技術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也正因如此,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差異較大。關注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差異,研究針對性策略,才能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一、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差異產(chǎn)生原因分析
(1)學生性別差異原因。學生的性別不同,是信息技術學習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之一。女生較安靜,且循規(guī)蹈矩,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謹慎,不善于動手實踐。相反,男生好動,樂于冒險,喜歡操作性學習,不夠謹慎。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女生將學習重點放在消化教師所傳遞的基礎知識上,在理論考試中往往占上風。而男生樂于開發(fā),在實踐操作上勝女生一籌。
(2)學生性格差異原因。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受性別影響,不同性格的學生會有不同的信息技術學習態(tài)度、心理與成果。比如,具有自信心的學生,往往在信息技術學習中表現(xiàn)更加積極,學習效果更好。在計算機操作中遇到問題,大多數(shù)女生不夠自信,不愿意反復嘗試,容易喪失自信心。而男生遇到操作困難會更有斗志,享受解決困難與探索問題的過程。
(3)學生思維差異原因。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的思維類型影響著其信息技術學習效果。部分學生具有直線型思維,他們模仿能力較強,比較關注細節(jié),能夠處理有條理的問題。有的學生具有跳躍性思維,這些學生思維活躍,想法較多,空間想象能力強,能夠在信息技術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造新成果。
(4)學生基礎差異原因。學生在學習前所具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對于其課堂學習有直接影響。受到家庭經(jīng)濟條件與家庭教育模式的影響,一些學生在進入校園時已經(jīng)是一位計算機精通者,一些學生則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不會基本操作。學習前形成的信息技術意識與知識水平差異,會在課堂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導致學習成果差異化。
二、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差異化教學策略
(1)更新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思路有直接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原理,學習與記憶信息技術操作的步驟,更要引導學生練習,使學生在操作中熟能生巧。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思想與先進的教學技術實施教學,積極利用任務教學法與競賽教學法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尊重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差異,以學生差異為基礎選擇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技術學習信心,才能實現(xiàn)開發(fā)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潛能的目標。比如在講解“插入圖片”知識時,從男女生的喜好入手,給學生提供不同的圖形素材。給男生一張籃球明星的圖片,給女生一張影視明星的圖片,讓他們以此為素材練習插入圖片。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才能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2)更新信息技術學習方法。改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方式,能夠活躍學生的信息技術思維,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簡化教學內容。比如在講解“申請電子郵箱”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伙伴式的方式學習。將能力強的學生與能力弱的學生組成學習伙伴,讓能力強的學生擔當小老師,提供幫助與指導。讓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推動教學的作用,是肯定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xiàn)。在講解“輸入文字”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競賽活動組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術學習實踐中。給學生一段文字,讓學生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輸入,看誰用時最少。競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感受到快樂,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
(3)更新信息技術評價方法。利用豐富的課堂評價方法評價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行為,多給予學生肯定與激勵,才能讓教學評價發(fā)揮積極作用。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總是會說“你這里做錯了”“你看看別人怎么做的”,內容與情感消極,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面對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要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將激勵視為教學評價方式與語言的核心。在學習“建立個人博客”一課時,能力弱的學生用十分鐘時間建立了個人博客,但沒有編輯博客主頁。教師要先肯定學生,告訴學生“你已經(jīng)成功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看看能不能讓主頁變得更漂亮?”引導學生參與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成果存在差異是信息技術學習兩極分化的前兆。關注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差異,從教學方法入手調整教學過程,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精細化程度,才能提高教學水準。分析學生的差異,研究有效教學策略,構建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才能推動信息技術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韓秋明.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手段[J].內蒙古教育,2016(02).
[2]沈俊霞.激勵策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成才之路,2010(36).
[3]劉向永,董玉琦.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xiàn)的困境與機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