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艷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標準明確要求當代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拓展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了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并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重要工具。本文將以此為出發(fā)點,首先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意義,其次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理論與實踐提出對小學語文課堂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議舉措的思考,以期為今后開展此領域更深層次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措施
近些年來,信息技術已憑借其強大的優(yōu)勢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著越發(fā)深刻的影響,同時更是教育事業(yè)現代化發(fā)展的主動力,其同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切實要求,同時也是迎合新時代學生學習心理的重要舉措。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有其特定的年齡特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通過全新的情景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課堂主體參與熱情,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著莫大的幫助。然而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現狀來看,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因此,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探討小學語文課堂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的措施具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1、還原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的地位處于被動,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所交代的各項任務。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能夠起到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
2、充實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均一成不變,教師對于課文內容的講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實現課件的制作,從而節(jié)省出更多的板書時間以及講解時間,用于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以此激發(fā)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
3、強化師生互動以活躍課堂氛圍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并更新教學方式,有利于廣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課堂中同教師之間構建起良好的互動關系,通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現狀
1、信息技術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結合實踐與當前諸多相關研究成果能夠看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均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的問題,本文認為最主要原因莫過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慣性影響所致,難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而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給予應有的重視。由此,在教學過程中依然以一種“唯我獨尊”的姿態(tài)對學生進行著“填鴨式”教學,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死記硬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思考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2、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過強
現階段,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存在對信息技術應用依賴性過強的問題。對于課文文本內容的授課研究與教學方案制定過于片面,過度應用圖像、視頻和動畫等信息資料,導致大部分的語文課堂學習 時間都是在觀看幻燈片中度過的,雖然大部分學生較為喜歡這種輕松的教學方法,但是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所學重點把握不到位,一帶而過沒有重點的講解模式也容易導致學生沒有學習方向,整體的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很好的開發(fā)與提升。所以需要關注和重視通過有計劃和恰當的信息技術應用來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避免盲目依賴信息技術出現問題。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議舉措
在社會現代化發(fā)展的新時期,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基于信息技術的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賴。教育事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對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亦為大勢所趨,對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均具有著無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本文結合實踐經驗認為,小學語文課堂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依據教學內容落實科學化教學方案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不僅內容龐雜,同時也較為繁瑣且對記憶力較高的一門課程,所以,依據教學內容落實科學化教學方案至關重要。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安排雖然涉及范圍廣,內容豐富,但是教學內容落實科學化較為欠缺,涉及到多個領域的內容。小學生因為年齡和理解能力的有限,自身整體生活閱歷以及生活只是積累有限,所以對語文內容的學習和感知水平普遍不高,所以,語文課教師無法將不同方面的學習內容在同一時間灌輸給學生,整體的授課質量無法保證。所以,在新媒體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嘗試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課件設計和制作,應該通過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來突出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重點和難度,帶動整體的多媒體教學交互性與直觀性不斷提升,實現各類型的文本內容、影像視頻資料以及動畫等教學元素的統(tǒng)一和融合,進而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針對性。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收集相關網絡視頻和圖像資料進行備課,讓學生了解事件的地震發(fā)生背景,地震破壞性,為學生理解課文核心表達的父親與兒子之間災難面前的親情的堅定與父愛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情景模式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需要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情景模式,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更深入的體會和理解所學內容,加深印象,更加愿意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課程教學實踐互動當中。正是因為從實際分析小學生的學習以及個人理解能力、知識范圍有限,所以通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可以開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某個事物充滿好奇和興趣,才愿意投入精力思考和深入了解。所以,傳統(tǒng)的刻板語文教學方式必然需要進行改進,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更多貼近小學生個人生活實際的教學學習情境,更加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多媒體教學的生動和直觀性也可以帶給學生完全不同的學習體驗,在情景教學過程中調動積極性。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夜鶯的歌聲》文章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依據課文相關內容查找男同學比較感興趣的二戰(zhàn)時期武器、坦克、飛機等,幫助學生了解二戰(zhàn)中的中重要人物和相關知識,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3、從學生興趣出發(fā)活躍課堂氛圍以發(fā)揮信息化作用
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是學習質量提升的重要基礎,應該以學生的個人興趣為出發(fā)點,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發(fā)揮信息科技的教學作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一定的溝通距離感,教師為課堂的主導,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學習狀態(tài)。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教學相長的良好課程氛圍,相互之間的學習不應該以年齡和閱歷為局限,部分小學生因為從小就生活在信息化巨大豐富的環(huán)境中,所以很可能某些知識廣度要超越老師,小學生也可以自主上網查閱資料,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應該多媒體信息資源和技術,通過視頻動畫、影音資料在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語文老師可以根據課程學習需要預先安排學生課前收集和整理西沙群島海洋中的各類珍奇水下生物和魚類,陸棲生物的圖片等等,讓學生在課文閱讀和資料分享討論中加深學習印象。
四、總結
綜上所述,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是現如今也是未來小學語文教學進步與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該技術的運用可以還原學生主體作用、充實教學內容、強化師生互動以活躍課堂氛圍。應該在改變信息技術目前應用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內容落實科學化教學方案、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情景模式、從學生興趣出發(fā)活躍課堂氛圍以發(fā)揮信息化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偉民,李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9,09:106-111.
[2]蘇春景,高亞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煙臺市芝罘區(qū)部分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03:43-49.
[3]高書賢.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J].學周刊,2013,02:165.
[4]韋芳,覃賢.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基于課堂觀察的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05:112-117.
[5]王靚.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258-259.
[6]陳愛霞.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260-261.
[7]馬繼德.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途徑與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