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主動握拳活動對預防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
王敏
目的:探討主動握拳活動對預防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ICC患者84例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與干預,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運動指導;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主動握拳活動。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液流速、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結果:活動干預后(置管后2周),研究組腋靜脈最大血液流速及單位時間的平均血液流速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主動握拳活動有助于預防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動力學,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預后,值得推廣。
主動握拳活動;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靜脈血栓
近年來,隨著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1]的不斷推廣,以其創(chuàng)傷小、痛苦輕、并發(fā)癥少、留置時間長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靜脈輸注方式。但是,PICC患者術后上肢靜脈血栓形成已成為其較為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并且預防性抗栓治療不能降低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至今仍無相關藥物能夠有效減少或控制PICC術后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2]。因此,臨床干預手段就成為了現(xiàn)階段預防PICC術后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重點與熱點。有研究指出[3],握拳活動對預防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有積極作用。為此我科采用主動握拳活動對預防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進行研究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擇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ICC患者84例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33~80歲,平均(54.95±11.27)歲;原發(fā)?。耗X梗死29例(69.05%),腦出血13例(30.95%)。研究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35~80歲,平均(54.13±10.50)歲;原發(fā)病:腦梗死34例(80.95%),腦出血8例(19.05%)。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fā)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均為我院行PICC的腦血管病例。(2)依從性較好,謹遵醫(yī)囑,無握拳障礙。(3)既往無靜脈血栓形成史。(4)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5)患者自愿受試,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上肢多次深靜脈置管史者。(2)合并有影響靜脈血流回流疾病者。(3)PICC置管禁忌者。(4)參與了其他項目研究者。(5)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與干預,主要包括腦血管疾病對癥治療、PICC健康教育、日常生活干預及注意事項等。
1.3.1 對照組PICC患者采用常規(guī)運動指導,醫(yī)護人員不主動規(guī)定握拳活動,即在PICC置管后功能鍛煉外,醫(yī)護人員不單獨主動規(guī)定患者握拳活動,僅以早期功能鍛煉為主。
1.3.2 研究組早期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再采用主動握拳活動:(1)制定科學的主動握拳活動計劃。參考相關文獻資料[4-6],并結合我院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為PICC患者制定一套科學的主動握拳活動計劃,可向患者發(fā)放1個專業(yè)的握力球,在健康宣教的前提下,叮囑患者主動做握拳活動。(2)主動握拳活動的方法。指導患者每次盡量用力握球(或握拳),每次握10 s后松開,休息10 s再進行,以此反復,握20次為1組,早中晚各1組;若握拳過程中有不適感,應立即停止,及時聯(lián)系醫(yī)護人員處理,再行活動。
1.4 評價標準
1.4.1 觀察指標分別于活動干預前(置管后當天)和活動干預后(置管后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兩組患者的腋靜脈最大血液流速和單位時間的平均血液流速進行測量。
1.4.2 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診斷血栓形成的標準為:血栓處靜脈管腔不能被壓癟、管腔內(nèi)有實質(zhì)性回聲和擠壓遠端肢體血流增強消失或減弱[7-8]。
1.4.3 滿意度向患者發(fā)放我院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量表”,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治療效果、護理服務、護理態(tài)度、護患關系、護理操作等,共計100分,評分標準:>95分非常滿意,80~95分滿意,<80分為一般滿意。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腋靜脈血液流速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腋靜脈血液流速比較(cm/s,±s)
表1 兩組患者腋靜脈血液流速比較(cm/s,±s)
注:兩組患者腋靜脈血液流速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單位時間的平均血液流速組別例數(shù)腋靜脈最大血液流速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42 14.87±10.70 12.65±8.30 11.53±5.50 8.03±6干預前干預后7.82.26研究組42 15.19±11.64 18.88±9.42 11.38±5.87 12.94±
2.2 兩組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比較(表2)
表2 兩組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PICC是采用引導針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的導管,在臨床上能為患者提供一條無痛性輸液通道。目前,PICC已成為神經(jīng)內(nèi)科治療腦血管的一項十分重要的醫(yī)療技術[9]。但是,關于PICC患者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一直是臨床的棘手難題。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就必須要弄清PICC對置管靜脈血流的影響[10-13]:(1) PICC導管損傷內(nèi)膜、纖維蛋白在血管壁沉積、血壓回流受阻增大、藥物及導管材料的刺激等,均可誘發(fā)靜脈炎。(2)PICC導管的置入,或多或少會占據(jù)局部血管的流通空間,從而對血流產(chǎn)生阻礙作用。(3)局部循環(huán)障礙會致使血壓黏稠度增大,從而增加血流阻力。(4)血管壁受壓會使血管內(nèi)徑增大,從而阻礙血流速度。因此,預防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在于改善PICC靜脈血流動力學。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PICC患者上肢靜脈壓力低,置管后靜脈血流緩慢,這是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主動握拳活動能夠使患者手指的肌肉急劇收縮,而手指肌肉的收縮能夠?qū)ι现o脈產(chǎn)生擠壓作用,使其上肢靜脈內(nèi)壓力升高,從而加快上肢靜脈血液流向心臟的速度,減少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14-16]。本研究結果顯示:主動握拳活動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腋靜脈最大血液流速和單位時間的平均血液流速均明顯上升,與對照組相比(P<0.05)。表2顯示,2周內(nèi),研究組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為4.76%,而對照組則高達19.05%(P<0.05),這提示主動握拳活動能夠有效預防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此外,表3顯示,研究組患者對本次醫(yī)療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主動握拳活動對PICC患者靜脈血流動力學的改善有促進效果,對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有積極作用,并且還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PICC患者早中晚各進行1組主動握拳活動,有助于改善靜脈血流動力學,可有效降低PICC相關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1]Johansson E,Hammarskj ld F,Lundberg D,et al.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compared to other central venous lin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Oncologica,2013,52(5):886-892.
[2]陳敏軍,劉麗蘭,何衛(wèi)國,等.老年患者PICC管靜脈血栓形成分析與預防對策[J].廣州醫(yī)藥,2014,45(5):49-51.
[3]周曄,劉扣英,崔焱,等.預防PICC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最佳握拳運動[J].江蘇醫(yī)藥,2015,41(11):1303-1305.
[4]Xing L,Adhikari VP,Liu H,et al.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PICC-related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AsiaPac JClin Oncol,2012,08(3):e12 -e16.
[5]梅思娟,余娟,楊麗華,等.不同頻率握拳運動對置入PICC靜脈血流動力學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3,24(11):798-800.
[6]張敏,方秀新,李明娥,等.握力器握拳鍛煉法對上肢靜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25-1329.
[7]鄒雪梅.握力訓練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8):68-70.
[8]曹軼,馬俊,金燕萍,等.濕熱敷聯(lián)合使用握力器降低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致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1):55-57.
[9]黃蝶卿,黃敏清,宋文強,等.是否優(yōu)勢手留置PICC配合握力鍛煉的效果比較[J].護理學報,2013,20(8A):56-58.
[10]余玲玲,丁秋娥,王晟,等.熱敷和握球運動在預防PICC相關靜脈炎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8):1264-1265.
[11]吳文娟,林艷欽.手握彈力球減少PICC置管后肢體腫脹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6):84.
[12]張敏,方秀新,李明娥,等.不同握拳鍛煉模式對PICC前后貴要靜脈血流速度及血管內(nèi)徑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94-98.
[13]黃敏清,黃蝶卿,胡春儀,等.握力器鍛煉預防PICC所致的機械性靜脈炎[J].護理學雜志,2011,26(11):8-9.
[14]張月娟,王莉.腫瘤PICC置管患者PICC知識掌握情況和需求狀況調(diào)查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60-62.
[15]賀章勤,湯暉,余春華,等.濕熱敷聯(lián)合握力器鍛煉預防PICC相關性機械性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5,28(4):214-216.
[16]江寅芳,祝明華,費紅麗,等.握球法在預防PICC置管后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浙江醫(yī)學,2013,35(10):938-940.
2016-06-24)
(本文編輯 陳景景)
221000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中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重癥監(jiān)護室
王敏: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