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華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行整體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
劉黎華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目的探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行整體護理的效果。方法在醫(yī)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間診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中抽取79例作研究對象,將本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39)和對照組(n=40),觀察組接受整體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變化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31%,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是(90.72±3.45)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2.50%,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是(74.16±6.1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行整體護理的效果確切,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其護理滿意度較高。
老年心肌梗死;恢復期;整體護理
伴隨人們飲食行為習慣的變化,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主的老年疾病發(fā)生率和致死率也隨之表現(xiàn)出持續(xù)升高趨勢。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對老年患者生活質量有不良影響。除治療措施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質量也與其預后密切相關。而本研究為確定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行整體護理的效果,對79例患者進行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入選本組研究的79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均實驗室檢查和心電圖檢查等明確診斷為心肌梗死,且處于恢復期。將79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是39例和4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19例,女20例,年齡為60~75歲,平均年齡為(67.81±3.56)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13例,高中15例,大學1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為60~76歲,平均年齡為(67.91±3.04)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15例,高中10例,大學5例;兩組患者均在知情狀態(tài)下簽署同意書,且于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等資料上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觀察組應用整體護理,其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與患者搭建友好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其內心憂慮,消除其焦躁心理。同時,經(jīng)常為患者提供其康復信息,讓患者及時了解自身病情與治療效果,在控制患者情緒的同時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另外,護理人員需囑咐患者家屬注意營造溫馨家庭氛圍,多給予患者關懷、精神支持等,改善患者心情;②健康教育:結合患者接受能力、文化程度與人文修養(yǎng)等實施健康教育,使用簡單、通俗語言為其詳細解釋心肌梗死發(fā)生機制、治療措施、恢復期注意事項以及預后等,使患者了解恢復期應重視的細節(jié),并學會正確看待自身疾病。同時,指導患者改善不良生活行為習慣,比如勞逸失調、熬夜、嗜酒等,教其學會自救和緩解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另外,還可請治療成功病例現(xiàn)身說法,進一步強化治療成功的信心。③飲食護理:合理科學飲食習慣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恢復方面有積極作用。老年患者應注意禁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控制麻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食用量,多進食高維生素、低糖、低脂、低熱量的清淡食物。同時,嚴格控制每日鹽攝入量。④基本護理。保持病房內整潔、安靜、空氣清新,合理調控室內溫度、濕度、光線等,督促患者保持充足睡眠;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不可隨意刪減藥量;為患者播放輕音樂等,促使其放松心情,并引導患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讀書、養(yǎng)花等,轉移其對病痛的注意力;觀察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預防其出現(xiàn)并發(fā)癥。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以及耐受度,為其制定個性化活動時間表,鼓勵患者每日適量活動。
對照組采取心肌梗死康復期常規(guī)護理,即幫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xù),促使其與其他病友交流,緩解陌生感。同時,觀察患者動態(tài)需求,定時記錄其脈搏、心率等生命體征,一旦發(fā)生異常需及時上報給主治醫(yī)師?;颊咛弁窗l(fā)作時,應堅持其心肌酶和心電圖,避免心肌梗死發(fā)生,及時給予治療。另外,還需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出院指導、用藥指導等,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
1.3 觀察指標:自行擬定本組研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讓患者評估其對于醫(yī)院所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總分設定為55分,47分及以上為特別滿意,38~46分為滿意,29~37分為一般,28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特別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應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1]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測定量表,患者分值越低,其生活質量越低,反之則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組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均應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n)表示,其組間率(%)對比則采用χ2檢驗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表示,兩組正態(tài)計量資料對比采取t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組39例患者中,特別滿意20例,滿意16例,一般2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2.31%;對照組40例患者中,特別滿意14例,滿意19例,一般5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82.50%,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測定量表: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是(59.82±5.62)分和(59.84±5.63)分,其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是(90.72±3.45)分,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是(74.16±6.12)分,護理后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肌梗死,是因心肌細胞灌注缺乏、減少所致,患者心肌可因長期缺血導致心肌細胞功能紊亂和心肌細胞永久性壞死[2],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因為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較低,免疫力明顯虛弱,機體結構也隨之改變,導致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復期間疾病復發(fā)的概率不斷增加[3]。而對恢復期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有效護理,是預防其心肌梗死復發(fā)的關鍵措施。
整體護理是護理領域興起的新型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本著“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為患者提供整體化、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4]。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即采取整體護理,其要求患者強化基礎護理,即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保證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培養(yǎng)其良好生活情趣,并嚴密監(jiān)護其生命體征,督促其按時活動等,從而保證患者住院安全性,并改善患者心情,增強其體質[5]。而飲食護理則可在改善患者身體狀態(tài)的基礎上,避免其因不忌口引發(fā)不良反應,或者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同時,老年患者在恢復期的心理相對脆弱、敏感,常擔憂自己身體能夠完全恢復健康,憂心自身會為家庭帶來較大生活壓力等,其情緒變化較快,容易致使其病情反復[6-10]。所以,及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十分必要。此外,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增進患者對心肌梗死的了解,并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增強其治療成功的信心。據(jù)本組研究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印證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行整體護理的應用效果。
[1] 王立霞.恢復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16):97-98.
[2] 洪梅花,柏穎,童素梅.家庭關懷對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1):1249-1252.
[3] 邱玲玲,林華琴,邱秀蘭,等.家庭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便秘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1994-1996.
[4] 吳燦,蔡奕宏,黃麗.護理干預對預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重要性[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20):17-18.
[5] 蔡淑珍,殷麗萍,謝鴻.前瞻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防便秘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13-14.
[6] 金楊楊,李妍妍.前瞻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情況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8):128-130.
[7] 趙小紅.整體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3):335-336.
[8] 付衛(wèi)云.整體護理干預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18):242.
[9] 倪喜紅.整體護理對老年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影響評價[J].心理醫(yī)生,2015,21(18):173-174.
[10] 黃淼.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效果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9):243-244.
R473.5
B
1671-8194(2017)05-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