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巍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4)
不同機械通氣模式在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的價值分析
劉巍巍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4)
目的探討不同機械通氣模式在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的價值。方法選取我院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予以同步間歇性指令通氣+呼氣末正壓通氣,觀察組實施連續(xù)性氣道正壓通氣+壓力支持通氣,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后氧分壓、功能殘氣量、肺順應性、血氧飽和度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總有效率86%,觀察組總有效率92%,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卡方值為1.03,P>0.05)。結論不同機械通氣模式治療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均有效果,需要臨床醫(yī)師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呼吸參數,發(fā)揮呼吸機治療優(yōu)勢。
機械通氣模式;老年重癥胸部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后,胸廓結構破壞,進而使胸壁軟化而產生連枷胸。再加之肺挫裂傷容易引發(fā)血性水腫,直接影響了患者的正常通氣彌散功能[1]。另外患者發(fā)生失血性休克加重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輸注麻醉藥物增加了患者心肺負擔,因此在發(fā)病后容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本文主要探討不同機械通氣模式在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的價值,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次選取的10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0.5±5.8)歲。觀察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71.2±6.6)歲。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排除心源性肺水腫、神經系統(tǒng)障礙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致病原因等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吸氧和預防感染治療,針對肺水腫患者進行對癥處理,確診后對患者實施支持呼吸。對照組患者予以同步間歇性指令通氣+呼氣末正壓通氣,具體參數:呼氣末正壓通氣為0.33~0.80 kPa,同步間歇性指令通氣潮氣量6~10 mL/kg,通氣頻率10~22次/分,吸入氧濃度開始60%,后期逐漸降至40%。觀察組實施連續(xù)性氣道正壓通氣+壓力支持通氣,具體參數:壓力支持通氣在0.49~1.47 kPa,連續(xù)性氣道正壓通氣潮氣量7~15 mL/kg,通氣頻率16~30次/分,吸入氧濃度50%。所有患者均給予保護性通氣和基本氧合,避免造成肺損傷。
1.3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治療后均觀察對比血氣分析指標,主要包括(氧分壓)PaO2、功能殘氣量、肺順應性、SpO2(血氧飽和度);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療效判定。顯效: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經檢查均達到正常范圍、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生命體征指標正常;有效:患者的PaO2、功能殘氣量、肺順應性、SpO2較之治療前改善幅度>80%,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明顯好轉;無效: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變甚至惡化??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SPS20.0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 表示計量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并進行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對比:治療前對照組患者PaO2(48.25±7.63) mm Hg、功能殘氣量(1.45±0.36)L、靜態(tài)肺順應性(98.62±7.61) mL/cm H2O、動態(tài)肺順應性 (130.66±7.54) mL/cm H2O、SpO2(72.46±11.83)%;治療后PaO2(66.27±10.75)mm Hg、功能殘氣量(1.64±0.58)L、靜態(tài)肺順應性(116.34±10.76)mL/cm H2O、動態(tài)肺順應性(156.28±12.73)mL/cm H2O、SpO2(85.86±7.35)%。治療前觀察組患者PaO2(47.34±8.43)mm Hg、功能殘氣量(1.52±0.37)L、靜態(tài)肺順應性(97.34±8.45)mL/cm H2O、動態(tài)肺順應性(130.32±8.25)mL/cm H2O、SpO2(71.52±12.45)%;治療后PaO2(84.72±18.56)mm Hg、功能殘氣量(1.95±0.56)L、靜態(tài)肺順應性(144.75±18.57)mL/cm H2O、動態(tài)肺順應性(174.76±18.52)mL/cm H2O、SpO2(94.91±5.77)%。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血氣分析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是觀察組治療后PaO2、功能殘氣量、肺順應性、SpO2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對照組患者50例,顯效25例(50%),有效18例(36%),無效7例(14%),總有效率86%;觀察組患者50例,顯效27例(54%),有效19例(38%),無效4例(8%),總有效率92%。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卡方值為1.03,P>0.05)。
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致死率高,危害性大,患者常伴隨有呼吸困難、頑固性低氧血癥,目前呼吸機治療是臨床常見治療方案[3-4]。
本研究中共有100例患者,采用兩種不同的機械通氣方式,對照組予以同步間歇性指令通氣+呼氣末正壓通氣,觀察組實施連續(xù)性氣道正壓通氣+壓力支持通氣。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PaO2、功能殘氣量、肺順應性、SpO2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機械通氣方式能夠保證患者有效通氣,進行呼吸肌訓練,但是該方法中使用傳統(tǒng)同步間歇性指令通氣,患者自主呼吸時未提供通氣輔助,容易產生呼吸肌疲勞。新型同步間歇性指令通氣改善了傳統(tǒng)通氣方式不足,但是對血氣分析指標的改善作用不甚突出[5]。連續(xù)性氣道正壓通氣+壓力支持通氣在改善血氣分析指標方面優(yōu)勢明顯,主要源于連續(xù)性氣道正壓通氣給予通氣正壓支持,能夠有效改善肺功能和殘氣量,促進氧合作用;壓力支持通氣屬于流量切換通氣模式,可減少呼吸肌做功,主要適用自主呼吸規(guī)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6]。另外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不同機械通氣模式治療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能夠達到治療目的。另外在治療過程中,選擇機械通氣模式要充分考慮老年患者的特點,加強對老年患者病情變化、耐受程度的監(jiān)測,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如果經治療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者意識模糊,需要及時更改搶救措施。
綜上所述,不同機械通氣模式治療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均有效果,需要臨床醫(yī)師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呼吸參數,發(fā)揮呼吸機治療優(yōu)勢。
[1] 劉濟滔.不同機械通氣模式治療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分析[A]中國中藥雜志2015/專集:基層醫(yī)療機構從業(yè)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C].2016.
[2] 羅毅,王健屹,李熙,王華政.不同機械通氣模式治療老年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8):2090-2091.
[3] 鄭斯靜,唐元海,石桂葆.不同模式機械通氣在重癥胸部損傷合并ARDS中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2,25(9):1693-1694.
[4] 孫印蘭.先心合并心衰患兒呼吸支持的選擇及需機械通氣時鎮(zhèn)痛鎮(zhèn)靜的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3.
[5] 陳麗華.超聲在兔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模型中的應用研究[D].泰安:泰山醫(yī)學院,2014.
[6] 張志忠,劉秀良,燕少偉.重癥胸部損傷合傷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治[J].中外醫(yī)療,2014,33(36):40-41.
R56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27-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