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丹
(遼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80例糖尿病患者西醫(yī)內科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分析
郝 丹
(遼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目的探討西醫(yī)內科方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行回顧性實驗分析,每組患者各4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用藥物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輔以吡格列酮進行聯(lián)合治療,兩組的計劃治療周期均為2個月。結果經過2個月的周期治療,實驗組患者在最終治療無效率上明顯低于對照組,而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則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在藥物不良反應上組間差異不顯著,而在復發(fā)率方面,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二甲雙胍聯(lián)合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2型糖尿病;西醫(yī)內科;內分泌;聯(lián)合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表現(xiàn)為高血糖指標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通常是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其生物作用受損而引起的內分泌紊亂,進而導致人機體對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等物質的新陳代謝發(fā)生改變,使患者長期存在高血糖特征。糖尿病長期發(fā)病會進一步導致人體各種組織、內臟、神經等產生慢性損害,進而導致其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從臨床診斷和病理研究來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遺傳因素,二是環(huán)境因素。糖尿病又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其發(fā)病因素一方面是基因突變,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肥胖體質。糖尿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這些臨床癥狀多見于1型糖尿病患者,二是疲乏無力、肥胖,這類臨床癥狀多見于2型糖尿病。
從臨床治療來看,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通常結合臨床癥狀及患者自身體質特征進行,既有中醫(yī)辨證治療,也有西醫(yī)內科治療,此外在臨床治療中還常見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方法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西醫(yī)內科藥物治療方面,雙胍類藥物和磺脲類藥物等口服治療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實驗的方式對西醫(yī)內科治療糖尿病的幾種方法和臨床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實驗目標和要求進行條件篩選,最終從符合實驗要求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隨機選取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為(49±5.7)歲,病程1.5~16年,平均病程為(4.2±1.3)年;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為36~73歲,平均年齡(51±4.2)歲,病程2~17年,平均病程(4.7± 0.9)年。在80例患者的篩選中,嚴格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診斷標準,而且兩組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嚴重疾病,且自愿參與該實驗。此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明顯的組間差異,符合實驗要求。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口服二甲雙胍,用量為500毫克/次,每天2次,分早晚服用,計劃治療周期為2個月。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聯(lián)合吡格列酮口服治療,用量為每天30毫克/次,計劃治療周期為2個月。
1.3 觀察指標與臨床療效評價:在2個月的療程中,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進行監(jiān)控,查看其病情的治療效果,以患者檢測的空腹和餐后2 h的血糖改變情況為判斷標準,并進行準確的記錄。除此之外,還要對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的復發(fā)率和用藥不良反應進行記錄,并定期對比組間治療情況、復發(fā)率、用藥后不良反應三個指標。
在2個月的治療周期結束之后,對兩組患者的2型糖尿病病情進行檢查,并制定治療效果評價方法。①治療顯效:患者空腹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和尿糖檢測結果顯示均已恢復正常,而且其臨床癥狀以消失;②治療有效:患者空腹血糖檢驗結果顯示其血糖水平不足8.0 mmol/L,而且其血糖和尿糖檢測結果顯示比治療前具有明顯好轉,而且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③治療無效:兩組患者經過完整的2個月周期的治療之后,在治療期間未有明顯干擾因素的情況下,其血糖水平在8.0 mmol/L以上,尿糖水平在(++)以上,而且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重癥狀出現(xiàn)。此外,在組間對比的指標上,治療總有效率是治療顯效率與治療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分析方法:本文所有數據的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技術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實驗組患者按照西醫(yī)內科治療方法服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吡格列酮2個月之后,其中治療顯效的患者14例(35%),治療有效患者22例(55%),治療無效患者4例(10%);對照組患者按照治西醫(yī)內科治療方法服用二甲雙胍2個月之后,其中治療顯效患者10例(25%),治療有效患者21例(52.5%),治療無效患者9例(22.5%);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5%,實驗組明顯好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空腹和餐后血糖檢測結果:給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觀察,結果顯示:①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的空腹血糖水平為(9.32±1.61)mmol/L,治療后檢測結果表現(xiàn)為空腹血糖水平(8.05±1.07)mmol/L,治療前后的對比結果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在治療前為(18.12 ±2.19)mmol/L,治療后血糖水平為(14.83±1.76)mmol/L,治療前后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②實驗組患者接受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為(9.25±1.19)mmol/L,治療后空腹血糖水平為(7.19±1.13)mmol/L,前后對比結果顯著(P<0.05)。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在治療前為(18.17±1.92)mmol/L,治療后血糖水平為(10.41±1.24)mmol/L,前后對比結果顯著(P<0.05)。
2.3 復發(fā)率及藥物不良反應:2個月治療期結束之后的3個月為隨訪期,隨訪結果顯示,治療組的復發(fā)患者為1例,復發(fā)率為2.5%,對照組的復發(fā)患者為3例,復發(fā)率為7.5%,組間差異明顯。此外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藥物不良反應方面均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良反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規(guī)律在不斷變化,環(huán)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因素催生了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飲食習慣、缺乏足夠的鍛煉等因素導致2型糖尿病成為當前我國臨床多發(fā)性常見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臨床上統(tǒng)計上,2型糖尿病在當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中占據較大的比重[1-2],這一方面與其自身的基因因素具有直接的關系,另一方面與環(huán)境、生活等因素亦具有重要關聯(lián)。2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臨床通常采用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水平。
二甲雙胍和吡格列酮均屬于胰島素增敏劑,具有降低胰島素抵抗、改善糖代謝等功能,是目前西醫(yī)內科治療2型糖尿病使用最為廣泛的口服降血糖藥物[3-4]。在藥物藥理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與吡格列酮在治療2型糖尿病時的作用機制和作用部位不同,這也使得二者在針對不同患者的有效性存在差異。臨床實驗證明,二甲雙胍可以降低游離脂肪酸含量,對兼有肥胖或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均具較好的療效。吡格列酮能夠激活PPAR,增強細胞表面轉運體對糖的裝運能力,進而達到降血糖效果。實驗結果表明,雖然二者在治療的總有效率方面存在差異,但其對降血糖均有明顯的效果,在實際治療中可結合患者體制和實際情況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式。
[1] 常微.西醫(yī)內科治療方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3):91-92.
[2] 湯濤.中西醫(yī)局部外用藥治療糖尿病足機制研究進展[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3] 崔悅,蘆霞.西醫(yī)內科療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2):4.
[4] 陳忻,楊麗,翟所迪.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對6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的meta分析[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1, 13(2):73-77.
R587.1
B
1671-8194(2017)12-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