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崇
摘要:仿擬是一種修辭手法,它仿照既有的語言形式擬出相應的新的語言形式,從而達到幽默或諷刺的效果。微博的興起,為仿擬提供了生長空間,使仿擬為人們提供了抒發(fā)情感、展示自我的平臺。從微博仿擬修辭產生的社會文化角度出發(fā),可以發(fā)現(xiàn)和探討微博中的仿擬修辭產生的深層文化和社會心理等因素。微博中不同類型的仿擬修辭語料,從形式上可以分為仿句和仿篇。
關鍵詞:微博;仿擬;社會心理模因;分類
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微博已經從網(wǎng)絡新人縱身一躍成為網(wǎng)絡紅人,成為眾多網(wǎng)友競相追捧的網(wǎng)絡平臺。一直以來,仿擬作為一種熱門研究在修辭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隨著網(wǎng)絡數(shù)字媒體在整個媒體界的地位不斷提高,仿擬在網(wǎng)絡媒體中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微博這個網(wǎng)絡平臺中,仿擬的運用也十分熱門。但是,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關于微博仿擬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特別是關于微博中仿擬現(xiàn)象產生原因的相關研究還是比較匱乏。許多論文對于網(wǎng)絡語言的仿擬修辭產生原因的研究多是從傳播學的角度出發(fā)的,而對于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卻十分有限。筆者從“從眾”、“宣泄”、“虛榮心”三個方面對微博中仿擬修辭流行的原因進行了探索。
一、關于微博仿擬一些相關概念的介紹
(一)關于微博
微博(Weibo),顧名思義,就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簡單來說,可稱為一句話博客,這是一個可以為用戶提供信息的共享、傳播以及獲取、接收簡短實時信息的社交網(wǎng)絡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各樣的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qū),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xiàn)即時分享。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發(fā)布信息快,信息傳播快。微博內容紛繁復雜,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微博包羅了太多話題,涵蓋的內容無所不及,在微博中誕生的各種熱門詞匯迅速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微博效應正在形成。
(二)仿擬的定義
仿擬是一種古老的修辭手法顧名思義,仿此擬彼,有仿體和被仿體兩部分構成,就是人們在特定的使用條件下,有意地仿照人們耳熟能詳?shù)?、現(xiàn)成的、有意味的語言形式,臨時創(chuàng)造出新的詞語、句子和篇章,從而使語言變得或生動活潑、或諷刺嘲弄、或幽默詼諧,旨趣昂然,妙趣橫生。
二、微博中仿擬修辭產生原因分析
(一)從多樣化的來源來看
“微博”是這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的產物。微博的仿擬也是由此而催生的產物,同時也牢牢刻上了信息時代的烙印。從筆者收集的資料中可以總結出微博仿擬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根據(jù)明星、“大V”的微博進行仿擬。
微博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際工具,不僅可以與自己熟悉的人進行交流,同時也可以關注喜歡的明星的微博,與之進行交流互動,關注最新明星動態(tài),捕捉明星生活點滴,這很好地拉近了廣大博主與明星、社會名人的距離,讓世界連接成一個整體。就比如前一段時間,王力宏在微博上發(fā)表婚訊,網(wǎng)友紛紛根據(jù)其微博進行仿擬,從而形成了風靡一時的“力宏體”。相似的還有仿宋丹丹微博的“丹丹體”,仿馬伊琍的微博的“伊琍體”等等都屬于這一類。
第二類:從電視電影中獲取。
電視電影是最容易和人類生活產生交集的一類媒介。往往近期熱播的電視電影會成為人們交流的熱門話題。此時,電視電影中一些經典段子、語句會被人們記錄下來,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時微博又成了一種很好的交際體驗工具,仿擬由此而生。就比如近幾年宮廷劇的熱播,“甄嬛體”廣為人知。對電影《非誠勿擾2》和古裝劇《宮》都出現(xiàn)的扎西拉姆·多多的詩歌《班扎古魯白瑪?shù)某聊返姆聰M,被網(wǎng)友稱為“見與不見體”。隨著香港電視劇在大陸的熱播,出現(xiàn)了“TVB體”。從電視電影中獲取素材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這因此為微博仿擬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第三類:從新聞、社會事件的反響中汲取。
電視、網(wǎng)絡的方便快捷,使得社會事件、新聞報道有了更加快速的傳播通道,人們的熱切關注,也為微博中仿擬的產生準備了土壤。特別是網(wǎng)絡,社會中具有陰暗面的事件最終都敵不過網(wǎng)絡的強大力量,網(wǎng)絡總會成為熱門事件討論的平臺,網(wǎng)友們在網(wǎng)絡這個平臺中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不滿,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微博仿擬的重要素材。就比如熱門社會事件“老人在街上摔倒,你扶不扶”,這一事件使得微博上的“扶不扶體”找到了生長空間,一度成為微博客中的熱門話題。
(二)從社會心理角度看
有學者指出:“從社會文化語境來看,微博客文學是在后現(xiàn)代思潮下產生的文學樣式,在削減深度、在線直觀的同時,還追求快速的效率――快速加工、快速復制、快速傳播和快速閱讀成了微博客文學的主要的生產消費方式。”[5]的確如此,“快餐文化”的影響、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心理的浮躁感,都使得人們無法靜下心來對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細致的梳理。這時,微博仿擬這種精煉短小又抓人眼球的形式便吸引了網(wǎng)友們的目光。微博平臺上的這些“模板”為人們的表達提供了便捷,網(wǎng)友們只需在已有“模板”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男薷模阈纬闪艘粭l很有自身特點的微博客。根據(jù)人們創(chuàng)作時的不同心態(tài),可從社會心理角度分為以下三類:
1、從眾
微博仿擬如此熱門,創(chuàng)作數(shù)量如此之大,這與社會“從眾”心理是分不開的?!皬谋姟边@一概念在David Myers的《社會心理學》中是這樣闡釋的:“從眾(conformity)是根據(jù)他人而做出的行為或信念的改變?!睆谋姴⒉皇谴蠖鄶?shù)人們所認為的貶義詞,它不僅僅指的是一個個體做出與其他個體或者群體相同的行動,而是指個體受到了其他個體或者群體行為的影響。人們在懶于原創(chuàng)的情況下,“復制粘貼”已有格式,進行文字填空或造句。這個“復制粘貼”的過程在群體間多次進行以后,必然會引起個體的注意、吸收及同化。一開始可能只有一個或幾個人使用這種方式,經過人們不同方式的交流和學習并進行模仿,從而使得這種方式不斷傳播,就形成了多樣化的微博仿擬現(xiàn)象。
2、宣泄
除了從眾心理之外,筆者通過調查還發(fā)現(xiàn)微博仿擬現(xiàn)象容易在年輕網(wǎng)友之間產生群體效應,成為他們的宣泄方式。年輕人接觸新鮮事物比較多,面對大量的信息比較容易接受和吸收。同時,青年人剛剛步入社會,對社會充滿著無限的好奇、迷惘以及不滿,一時間還無法適應社會這個大熔爐,久而久之,使得年輕人群的壓力增大。網(wǎng)絡恰好是年輕網(wǎng)友最好的發(fā)泄場。這時候年輕網(wǎng)友往往會選擇模仿他人的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融合自己的真實想法,對社會上不平事件進行調侃和“惡搞”。
3、虛榮心
這種特殊的微博寫作方式也是滿足青年網(wǎng)友虛榮心的體現(xiàn)。青年人在追逐新鮮事件的時候,想要使自己時刻處于時代的尖端。他們渴望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他們會追逐新鮮出爐的形式和風格,在全社會還沒有完全流行之時,占領流行的最前端,對有可能引起社會討論的語句進行模仿和再創(chuàng)造。從而在短時間之內獲得大量關注并滿足自身的虛榮心。對于這一點,筆者認為,我們需要正視這種近似攀比的虛榮心,過分自我膨脹只會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
三、對微博語料中的仿擬進行分類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筆者將微博中的仿擬從修辭的形式上劃分,可分為仿句和仿篇兩種。仿擬本身從形式上劃分,可以劃分為仿詞、仿語、仿句、仿篇四類。但在微博中廣泛使用的是仿句和仿篇兩類。所以我們著重討論仿句和仿篇兩類。
1、仿句
仿句,就是按照已有的句子形式,寫出與之相仿的句子的一種仿擬方式。微博中的仿句并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模仿一些詩詞歌賦、名人警句,而是模仿在網(wǎng)絡上一度流行或者一夜走紅的句子句式。而這些句子恰好可以引發(fā)網(wǎng)友們的共鳴,或者是可以通過“惡搞”來增添生活趣味。這里我們就拿最近很流行的“且行且珍惜體”為例?!扒倚星艺湎А斌w又叫做“伊琍體”,來自演員馬伊琍回應“文章姚笛事件”的一條微博,原文是這樣:“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痹S多網(wǎng)友也參與了這句話的仿擬造句的過程中。如下:
“司機說:駕駛雖易,安全不易,且開且珍惜。
玩家說:生活雖易,歡樂不易,且玩且珍惜。
學生說:讀書雖易,考試不易,且學且珍惜?!?/p>
由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且行且珍惜體”所涉及的范圍很廣,根據(jù)人群,職業(yè)、性別的不同,可以有不同角度的模擬復制。很顯然,這些“模因變體”基本上都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扒倚星艺湎w”的廣泛流行,也是與面對生活壓力的網(wǎng)友們的自我戲謔和調侃是分不開的。
2、仿篇
仿篇也就是篇章仿擬,即:“以現(xiàn)存的篇章文本形式為藍本,仿擬出整個章節(jié)或整篇詩文,旨在表達新的內容?!狈缕谖⒉┲泻艹R?,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篇章仿擬開始流行于2010年7月,近些年來,被網(wǎng)民們競相追捧的“XX體”,大部分都是篇章仿擬。比如“甄嬛體”、“安妮寶貝體”、“陳歐體”、“藍精靈體”、“見或不見體”、“咎由自取體”等等。仿篇與仿句都是網(wǎng)友們?yōu)榱吮磉_內心不滿或者為了調侃戲謔的一種形式,只是仿篇以其更長的篇幅更能夠吸引人們眼球,更能夠盡可能地對自我情緒進行表達。這里我們舉一個“咎由自取體”的例子?!熬逃勺匀◇w”是以演員文章的一篇道歉的微博為模仿的對象的?!熬逃勺匀◇w”原微博如下:
“時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錯就是錯,與任何人無關。演藝事業(yè)的平順,造就了我狂妄自大,驕傲蠻橫的脾氣,導致今日岌岌可危的地步,我今天愿意承擔一切后果……我的錯誤行為不配得到原諒,我造成的傷害也難以彌補,但我想彌補,必須去彌補,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再不負人?!?/p>
此微博一出,隨后網(wǎng)友紛紛模仿,創(chuàng)作“咎由自取體”的道歉模式。例如:
(1)時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胖就是胖,與任何人無關。我的貪吃行為不配得到原諒,我造成的肥肉也難以減掉,但我想減,必須去減掉,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再不發(fā)胖。
(2)時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丑就是丑,與任何人無關。我的熬夜行為不配得到原諒,我造成的痘痘也難以原諒,但我想消掉,必須去消掉,這就是今日之后的生活。至于我自己已咎由自取,愿日后不再有痘痘。
由此可見這里的仿篇和仿句一樣,都是抽出一些頗具生活氣息的片段作為模仿的素材,旨在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個人觀點,從而釋放情緒緩解身心的壓力;同時這也是對原微博的一種戲謔和嘲諷,網(wǎng)友們對“文章姚笛事件”后文章的道歉覺得甚是諷刺,所以借此來調侃整個事件的滑稽可笑,將矛頭直指對方,可謂精辟而且略帶犀利。
仿篇不僅僅是模仿原有微博的基本格式,而且還模擬某個語篇的創(chuàng)作風格。比如“紅樓體”、“安妮寶貝體”、“甄嬛體”。我們就以近兩年大熱的“甄嬛體”為例?!罢鐙煮w”是以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古色古香的文藝臺詞為素材,被廣大網(wǎng)友競相效仿而形成的特有體式。由于《甄嬛傳》中的語言表達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表達完全不同,而被廣大網(wǎng)友所熟知和模仿,并將“甄嬛體”的文藝腔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調侃和惡搞,使得“甄嬛體”的語言在反差極大的日常生活中顯示出莫名的喜感?!墩鐙謧鳌分械恼Z言十分考究,語言風格比較接近《紅樓夢》,臺詞精致,頗具古韻。大量吸收古代典籍與唐詩宋詞,形成了一定的風格。網(wǎng)友們進行仿擬的就是模擬這些語言的腔調和風格。如:
(1)找工作版:昨個到貴司面試。環(huán)境甚是怡人,私心想若是能在此任職定是極好的。奈何BOSS言再議,等了一日。方才驚覺也是時候有消息了。然而手機未有任何動靜。心下想來,罷了!定是被無言的拒絕了。但若是晚個一日有消息。倒也不負恩澤。
(2)教師版:我們學校的孩子是極好的,學習也是極認真的,看著大家學習這么刻苦努力,有些話為師實在不好意思說。唉??墒切nI導的命令又不能不聽,這可讓為師如何是好?
以上微博是模仿《甄嬛傳》中臺詞風格的典范。例子(1)和(2)簡單來說就是“找工作可能被拒絕”和“學校通知,明天上課”,這兩句加入“甄嬛體”的風格更能從中體會到作者躁動不安的復雜的心理活動,比原本寥寥幾字的表達更傳神更細膩。
四、結束語
仿擬可以說是修辭學中的一個明星??傮w上來說,仿擬是“舊瓶裝新酒”,關鍵是在新的語境中有新的創(chuàng)意。筆者根據(jù)對微博中仿擬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微博近些年來的紅火可以說影響了社會話語的流行趨勢。其次,作為一個社交網(wǎng)絡平臺,微博不僅為人們追求時尚提供了便利,而且成為人們針砭時弊、表達自我內心的重要工具,也成為微博仿擬的語料來源。最后,筆者發(fā)現(xiàn),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壓力的日益增大,人們不斷尋求一種模仿復制固有形式或風格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使得仿擬在微博平臺上大放異彩。
盡管微博的影響之大、發(fā)展迅猛,但是發(fā)展仍然不夠成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由于信息量過大,人們面對信息爆炸而不知如何對信息進行有效地辨識選擇與接受。微博仍然處于成長期,所以說微博語言也處于成長階段。本文的特點是從社會心理的角度對微博中產生的仿擬修辭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對相關語料進行了分類。但由于微博語言總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微博的使用環(huán)境也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影響人們心理因素也會隨著改變。所以說本文對微博中仿擬修辭產生的原因分析的研究只是一個開始、一種嘗試。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對微博仿擬的關注,促進其發(fā)展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9.
[2]蘭賓漢邢向東.現(xiàn)代漢語[M].中華書局。2006:246.
[3]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商務印書館.2004:413.
[4]歐陽友權,吳英文.微博客:網(wǎng)絡傳播的“軟文學”[J].文藝理論研究,2010(4):15-19.
[5]David Myers.張智勇、樂國安、侯玉波等譯.社會心理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253.
[6]黃麗貞.實用修辭學[M].臺北:國家出版社,2000:309.
[7]喻國明.微博:一種新傳播形態(tài)的考察[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8]李開復.微博改變一切[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