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平
【摘 要】在教育教學中,學困生作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弱勢群體,是最需要教師關心和呵護的,也是最需要教師尊重和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這也是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但大多數(shù)學困生卻被老師忽視或冷落,被同伴疏遠,因此他們普遍存在著一種失敗者心態(tài),自信心不足,學習動力不強,心理消極??墒撬麄兒螄L不希望自己能夠像優(yōu)等生那樣得到老師的賞識、同學的的羨慕,成為家長的驕傲。他們心中也有一團“熱火”等待老師來點燃,所以學困生的教育轉化需要教師熱情耐心的關懷與呵護,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細微進步,并且及時給予肯定、鼓勵、贊揚,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從而克服自卑心理,獲得克服進步的勇氣和自信,長此以往一定能夠使“學困生”轉化為“優(yōu)等生”。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優(yōu)等生
教師既應該專教書,又應該教人做人。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對于“學困生”的情感更應加倍關注。作為教師,要有一顆愛心。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應有的道德,也是老師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作為教師,一定要全身心愛學生,關心、尊重、理解、寬容和信任學生。愛是教師的靈魂。用自己的愛去喚起學生的愛,用自己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把特別的愛給“學困生”,讓他們的人生絢麗多彩。
一、情感教育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
“欲曉之以理,須先動之以情”,這句話道出了“情”與“教”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激情、情感,影響教學效果尤為明顯。古語常言“親其師,信其道”,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開展工作的重要法碼,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必然會將教師的要求化為行動。要與學困生做到真正溝通,也并否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但只要我們心里真正裝著他們,做到全身心地關注他們,總有一天他們會感動的,并將其效應轉化為積極進取的內部動力。能否與學困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愛心,泰戈爾有句名言: “愛是種理解?!敝挥行湃?、理解學生,使師生達到情感的 “共鳴”,那么學生在感情上就會得到滿足,心靈就易溝通,這時,學生就會向教師敞開心扉,傾吐真言,教師就可及時疏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教師還應學會巧妙評價學困生,這將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評價的手段有兩種:語言的和非語言的。語言評價可采用課堂即時性評價,讓學困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奮發(fā)向上;也可采用作業(yè)上、卷面上寫評價語;還可以采用自我評價及相互評價。同時,我們也應十分注意非語言評價,做到恰如其分,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二、建立自尊,找回自信
人人都有自尊心,學困生當然也不例外。他們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蓋,在一定時間、一定場合還會發(fā)生相應的作用,因此,在他們的心理活動上常常表現(xiàn)出矛盾的狀態(tài),甚至有時是不正常的。因此,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一定要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里去,了解他們平時的所想所做,精雕細刻,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千萬不能毛里毛糙的傷害他們的感情。我們要用心對待他們,要多些解少些訓斥,多些談心少些說教,對待學困生,我們特別要注意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不能總拿老眼光去看待他們,有了微小的進步,要給予肯定、信任、鼓勵,使他們意識到老師對他們抱有希望,認為老師真心誠意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一點溫暖,這樣,師生關系就由緊張逐漸緩和,進而逐漸融洽,長此以往他們也會老師說心里話,這樣老師就能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大大增強他們的自尊性和自信心。
三、心懷“期待”,促使學困生轉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困生的轉化,也決非一朝一夕能奏效的,他們的進步是階段式的,往往要經(jīng)過多次的反復,我們決不能一得自矜,淺嘗輒止。青少年學生都處于從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的年齡階段,由于缺少社會經(jīng)驗,加上受到不良的影響,是非曲直常?;煜磺澹踔習霈F(xiàn)“破罐子破摔”的現(xiàn)象,對他們的反復,教師須冷靜對待,不能粗暴解決。教師要有長期作戰(zhàn)的思想,不能怕花力氣,耐心細致的做工作,應當對他們懷有“期待”。期待是一種激勵的方式,這種激勵可以激發(fā)“學困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激勵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教師要用期待的眼神望著他們,期待與鼓勵,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對學困生來說,治本的方法是調動內驅力,增強自信心。
四、教師要以身作則,身教勝言教
古話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正說明了為人師表的重要性,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有影響的。學生會把教師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教師是學生的教育者,不僅要用言教,而且要用身教,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帶頭不做,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加里寧曾經(jīng)說過:“教育是對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種確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統(tǒng)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心身上,養(yǎng)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鄙斫讨赜谘越?,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師的行動是一種 “無聲的命令”要想使學生真正心悅誠服,因此,我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更要做學困生的表率,這是最有力的說服教育,也是教好每個學生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
總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個人獲得發(fā)展?!泵鎸τ胁町惖膶W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fā)展,這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規(guī)律所定。對學困生來講,老師的每一次鼓勵,每一個微笑,對他們的心靈都是一種安慰和激勵。在鼓勵的同時,不但縮短了教師和學困生的心理距離,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轉化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反復,這也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作為教師,就要始終堅持與學困生心靈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以頑強的毅力、耐心的工作感化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加寬廣的魅力舞臺?!熬\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轉化“學困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