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愛平
在農村初中學校,我們常聽語文老師念叨:學生課外閱讀少,缺乏閱讀積累,不會寫作。筆者也曾在教學調研中圍繞“課外閱讀”進行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有近50%的學生表示“除語文教科書外,很少讀書”,有超過15%的學生表示“不喜歡閱讀”。
在教學中,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那些愛看書的學生的詞匯、表達能力、語感、寫作能力都比不愛看書的同學強很多。他們的寫作成績可以說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己看書看出來的。因此,我們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想他們的作文“渠水清如許”,必須要有“源頭活水來”。寫作是一種輸出,它必須要以一定的輸入為前提。一種是直接經驗輸入,一種是間接經驗輸入。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直接經驗輸入不可能太多,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閱讀,充分利用“間接經驗”的輸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漢代揚雄在《答桓潭論賦書》中把自身的寫作習得經驗總結為:“能讀千賦,則能為之?!鼻宕票雽φZ文能力習得規(guī)律作了總結:“閱者必宜博,經史與古文時文,不多閱則學習膚淺,胸中不富?!薄啊魑臅r吾意欲所言,無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p>
所以,“千方萬法”不如讀書一法。但由于受社會急功近利思維和農村本身閱讀條件等的影響,許多學生不愿閱讀,缺乏閱讀積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書的世界,品嘗書的甜味,享受課外閱讀的快樂。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方法綜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豐富閱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巧妙引導,激發(fā)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迸d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我采用的“激趣”方法主要有:
1.利用“名人效應”,激發(fā)讀書欲望
我常利用班會課和課前準備等時間給學生講古今中外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如葦編三絕、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等故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90多歲還在不停地讀書、思考、寫作;金庸已80多歲,但仍然每天堅持四五個小時的讀書時間;以及二月河、余秋雨等當代名人的讀書故事等等。
2.利用“向師性”心理,引領學生讀書
教師可利用博客或下水作文或和學生聊天的機會向學生介紹自己以前怎么讀書、讀了哪些書、有什么收獲,現(xiàn)在又在讀什么書、有什么感受等,以身作則,現(xiàn)身說法,抓住學生 “向師性”心理,引領他們讀書。
3.利用同伴互相影響,激發(fā)閱讀興趣
每個學生家庭背景、成長經歷都不一樣,讀書情況也是不盡相同。教師可引導學生交流時多講所讀過的書的相關情節(jié),背誦讀過的詩文,講讀書對寫作的影響等,以達到學生間互相影響,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條件,方便閱讀
盡管我們要求學生自覺讀書,同時也在培養(yǎng)學生自覺讀書的習慣。但是,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覺性并不高,況且要在繁重的學業(yè)中擠時間讀書,只靠說幾句話是不行的,必須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條件。
1.創(chuàng)設時間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會有的?!蔽覀円虒W生擠時間讀書,也要幫他們擠時間。如與班主任老師協(xié)調,利用班會課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在課程進度正常的情況下,盡量穿插安排一些閱讀時間;與家長合作,利用雙休日加強閱讀等。
2.創(chuàng)設場所
我們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安心讀書的場所,如在班級設一個圖書角,盡可能地多給學生帶一些有益的書刊,也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看過的書刊捐給班級,大家共享;與學校溝通,讓學校閱覽室充分發(fā)揮作用;爭取家長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等。
三、更新觀念,營造氛圍
為了讓學生認為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我特別注意“樂讀”氛圍的營造。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寬容、鼓勵。對于學生讀物的選擇,一開始的要求可以比較寬容,只要愛讀就行,量的多少,怎么讀,獲得多少都不嚴格要求。等到學生漸漸形成讀的興趣,再在閱讀的方法技巧上適當點撥。然后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再次大量閱讀。如此循環(huán),學生閱讀能力就會慢慢形成。
為了讓學生充分吸納不同的閱讀經驗,我還定期開展 “讀書匯報課”,請學生對自主閱讀情況進行匯報。課上各抒己見,交流思想,交流經驗,享受閱讀成果,享受閱讀氛圍。
四、授之以漁,科學閱讀
俗語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爆F(xiàn)代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盡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而應在于教給學生怎樣學習,學習發(fā)展自己以及離校后繼續(xù)發(fā)展?!币寣W生更好地從課外讀物中汲取營養(yǎng),搞好課外閱讀,教師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也是關鍵。
1.指導學生粗讀。像新聞報道之類,了解大概即可,就可以指導學生快速粗略閱讀。
2.指導學生精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內涵較深、經得起推敲的文章,要指導學生全面、精細、深入地理解,盡量做到“纖屑不遺”。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圈、點、畫、批、摘、思、析、評、感等結合,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五、交流展示,體驗成功
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學生持續(xù)開展閱讀活動的最大動力。因此,筆者積極組織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所有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努力讓孩子們都有多方位展示自己閱讀成果的機會。
1.課前展示活動。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自由表達,把課外閱讀的成果向同學展示。
2.交流討論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讀書討論活動,一學期也可以舉行一兩次全班性的讀書交流。讓學生交流閱讀中的收獲,解決閱讀中遇到的疑問,互相推薦好書閱讀。
3.開展競賽活動。鼓勵學生讀古詩,可以比一比誰背的古詩多;讀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可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多參加各級各類作文賽。一點小小的成績都會讓學生體會到讀、寫的無限樂趣。
幾年來,由于正確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走進了書籍的海洋,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種方式不僅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境界,更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開辟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