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每個城市都需要數據大腦
第一次看到哈勃望遠鏡拍下來的照片時,它對人們的沖擊是很大的。當我們的望遠鏡看到一束光奔向地球的時候,事實上這束光發(fā)射的時間,是幾十億年以前了??赡苣菚r,我們人類還沒有誕生呢。而當我們在地球上接收到這個光束的時候,發(fā)出光束的那顆星到底還在不在?其實我們也是不知道的。
世界存在著那么多的未知,需要我們去探索,而科技創(chuàng)新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做任何事業(yè),沒有經過上一個世紀的沉淀,可能就沒有下一個世紀的未來。這也是云棲大會開辦的初衷。云棲大會起始于“飛天”,什么是“飛天”?
飛天是2009年敲下第一行代碼以來,支撐阿里今天所有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在中國的神話里,飛天是給人帶來幸福吉祥的神,這也是代表著阿里對這項技術與它所承載的未來的敬畏。
飛天能帶領人類探索未來,但這個探索的過程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進化的過程。
我們所做的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東西,只是增加了一個科技創(chuàng)新的變量,這個變量幫助我們做到過去不敢做的事情。阿里云全體最開心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一個不認識的人,用了阿里云的技術,做出了創(chuàng)新。在新疆、在西藏,在所有中國偏遠的地方,都有人會用這些東西去做出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新,這就像飛天進化的過程。
這就是“飛天”的作用,不是自己做創(chuàng)新,而是為所有創(chuàng)新提供一個重要的變量。
二十年前,有一臺機器,叫“深藍”,它打敗了世界象棋冠軍?,F在,有一個機器人叫AlphaGo,打敗了人類的圍棋九段大師。
看似相似的兩件事,其實是一個進化的循環(huán)。二十年前,是人教機器下棋,而今天,卻是數據教機器怎么打敗人類的圍棋冠軍,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而AlphaGo的計算能力是“深藍”計算能力的兩萬到三萬倍,計算機已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
互聯網發(fā)展到現在,衍生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段子,比如: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在哪里?在過去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從南極到北極,有了互聯網以后,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吃飯,每個人看自己的手機。
其實,出租車司機跟乘客之間的距離也是很遙遠的,這才給了Uber這樣的企業(yè)生存的空間。后來,又發(fā)現,其實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都不是這些,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jiān)控攝像頭的距離,它們都在一根桿子上,但是從來就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
中國有的大城市有將近60萬個攝像頭,但數據得不到充分利用,因為如果不借助人工智能,需要120萬人才能在當天把攝像頭的數據看完。因為它們的距離,交通會更加擁堵,因為攝像頭“看到”的東西永遠不會變成紅綠燈的“行動”。
當城市發(fā)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發(fā)生一次巨大的變化。一個城市從修路開始,到鋪電、鋪下水道,都是城市文明的發(fā)展。城市想要有一次巨大的提升,需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大腦,這對未來城市將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城市中,有多少遙遠的距離?靠什么來完成這個距離的縮短?靠數據。
能不能讓攝像頭“看到”的數據,來指揮紅綠燈的調配?聽起來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需要不知道多少部門,多少家企業(yè)合力,才能夠把一個交通的攝像頭變成可以收集得到的數據,能夠來指揮到紅綠燈,最終保證出行的通暢。這個過程就像打游戲,任何一關沒做好,沒打通,就會卡在勝利的路上。
杭州的數據大腦第一次讓攝像頭的數據能夠用來指揮交通信號燈。而交通治理只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數據開始為社會產生價值。感謝杭州,它真的是一個讓人勇于探索的城市,在智能交通以及更多方面,為全國城市甚至全世界的城市做探索。(本文根據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2016杭州云棲大會上的主題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