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晶 張立軍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91)
LASIK手術與LASEK手術矯治屈光不正的遠期效果分析
于春晶 張立軍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91)
目的 選擇LASIK手術與LASEK手術矯治屈光不正的遠期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取我們醫(yī)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用同一臺準分子激光系統(tǒng),由同一位手術醫(yī)師,實施準分子激光手術矯治屈光不正的150例患者(240眼),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患者分別采用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觀察組,120眼)以及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鑲術(LASEK)(對照組,120眼)進行治療,根據(jù)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準分子激光手術,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通過對其進行為期兩年的隨訪,觀察其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結(jié)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其裸眼視力均有顯著性提高,角膜瓣對位良好,未出現(xiàn)角膜瓣移位、層間異物、角膜上皮內(nèi)生、偏心切削等并發(fā)癥,通過對其進行2年隨訪,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裸眼視力≥1.0有114眼(95%),≥0.6有120眼(100%),對照組患者術后6個月裸眼視力≥1.0有110眼(91.67%),≥0.6有116眼(96.67%),此外,兩組患者最佳矯正視力比較,無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板層手術(LASIK)和表層手術(LASEK)兩種不同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對矯治屈光不正的療效較為確切,患者的滿意度較高,視力改善情況顯著,且患者術后的并發(fā)癥較少,在臨床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今后值得繼續(xù)推廣和應用。
LASIK;LASEK;屈光不正;遠期效果
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目前是比較成熟的手術方式,主要是將準分子激光切削和板層角膜瓣技術有效結(jié)合起來,將手術適應證擴展到中高度近視的范疇,當前,該手術在臨床上普遍用于矯正屈光不正患者的治療當中[1]。但由于術中需要制作角膜瓣,由此會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影響患者康復及術后效果。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鑲術(LASEK)主要利用角膜上皮瓣代替角膜瓣,防止角膜瓣等有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患者術后需要長期采用糖皮質(zhì)激素滴眼,容易誘發(fā)高壓眼。基于此種情況,本次研究特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準分子激光手術矯治屈光不正的150例患者(240眼),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式分析,旨在幫助其他同類疾病患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現(xiàn)就將有關結(jié)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準分子激光手術矯治屈光不正的150例患者(240眼),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有男性患者72例(116眼),女性患者78例(124眼),患者中年齡最大的65歲,年齡最小的23歲,平均年齡(40.55 ±2.46)歲,經(jīng)檢查,患者術前裸眼視力在0.01~0.6,平均視力(0.33±0.05),術前矯正視力在0.2~1.0,平均為(0.82±0.05),根據(jù)患者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眼,兩組患者間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檢查:術前檢查要求患者停戴軟性角膜接觸鏡1周,硬性角膜接觸鏡3個月,檢查患者裸眼視力、屈光度數(shù)、矯正視力、眼軸長度、眼位、眼底等,同時采用超聲測量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圖等,排除患有眼部感染性疾病、潛在圓錐角膜、全身免疫或結(jié)締組織病變、瞼裂閉合不全等患者。
1.2.2 手術方法:觀察組:采用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采用旋轉(zhuǎn)式微型板層角膜刀,蒂位于上方的角膜瓣,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行激光切削,之后,用BSS液沖洗角膜基質(zhì)床,同時水復位角膜瓣。對照組: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鑲術。將直徑為8.0 mm的上皮環(huán)鉆置于角膜中央,將角膜上皮浸泡在濃度為20%的酒精中,約20 s,之后用吸水海綿吸干,并用BBS液沖洗,同時完整剝離角膜上皮,并保留約6 mm的蒂,行激光切削,再用BBS液沖洗角膜基質(zhì)床的碎屑,再將上皮復位,并采用軟性角膜接觸鏡保護上皮瓣,術后1周取出[2]。
表1 患者視力改善情況比較[n=(眼),n(%)]
1.2.3 術后處理:術后,患者開始接受定期復查,對照組患者采用0.1%氟米龍滴眼液,0.1%玻璃酸鈉滴眼液,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日4次點眼,觀察組早期同對照組,2周后0.1%氟米龍滴眼液逐漸減量,對照組3個月停藥,觀察組1個月停藥,0.1%玻璃酸鈉滴眼液所有患者滴眼3個月。
1.3 觀察指標:患者治療結(jié)束后,分別對其進行為期兩年的隨訪,觀察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術后6個月裸眼視力、2年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改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其視力均有明顯改善,角膜瓣對位良好,未出現(xiàn)角膜瓣移位、層間異物、角膜上皮內(nèi)生、偏心切削等并發(fā)癥,通過對其進行隨訪,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裸眼視力≥1.0有114眼(95%),≥0.6有120眼(100%),對照組患者術后6個月裸眼視力≥1.0有110眼(91.67%),≥0.6有116眼(96.67%),此外,兩組患者最佳視力比較無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視物模糊、視物疲勞,部分患者還會產(chǎn)生事物變形,甚至頭痛頭暈等癥狀,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在臨床上,主要通過改變角膜的曲率,繼而達到矯正屈光不正摘掉眼鏡的目的[3]。準分子激光系統(tǒng)能夠在精確的手術方案設定下,切削計量的角膜組織,對于屈光不正患者具有良好的矯治效果,但考慮到患者角膜厚度的差異,角膜切削后殘留的角膜組織必須能夠抵抗眼內(nèi)壓力,確保手術順利、安全。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彈力層的完整性,疼痛程度較低,視力恢復較快[4];激光上皮瓣下磨鑲術通過先制作角膜上皮瓣,讓上皮瓣復位,并由新長出來的上皮取代原來的上皮,同樣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從本次的研究結(jié)果來看,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和準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鑲術(LASEK)兩種不同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對矯治屈光不正的療效較為確切,患者的視力改善情況較為顯著,且患者術后的并發(fā)癥較少,在臨床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今后值得繼續(xù)推廣和應用。
[1] 梁珊燁,趙普寧.準分子激光矯治屈光不正臨床應用觀察[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20(17):4577-4579.
[2] 翟俊濤.準分子激光治療屈光不正50例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20):190-191.
[3] 王磊,胡偉華,朱炎華,等.Epi-LASIK治療白內(nèi)障摘出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屈光不正的療效觀察[J].眼科新進展,2014, 23(11):1068-1070.
[4] 蔣國安.準分子激光手術在眼科屈光手術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6(27):36-37.
R778
B
1671-8194(2016)34-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