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亮 潘硯章
(1遼寧省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鞍山醫(yī)院 影像中心,遼寧 鞍山 114014;2 天津海濱人民醫(yī)院 超聲影像科,天津 300280)
探討多層螺旋CT在鑒別低級別與非低級別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中的價值
蔡 亮1潘硯章2
(1遼寧省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鞍山醫(yī)院 影像中心,遼寧 鞍山 114014;2 天津海濱人民醫(yī)院 超聲影像科,天津 300280)
目的 分析低級別和非低級別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NENs)的多層螺旋CT(MSCT)表現。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經臨床病理學確診為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者40例,對其多層螺旋CT掃描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將40例患者按照WHO病理組織學分級分為低級別組(19例,病理分級為G1級)和非低級別(21例,其中病理分級G2級患者13例,G3級8例),對比兩組患者的CT表現。結果 低級別組與非低級別組患者在病灶的大小、形態(tài)、邊界、周圍組織、血管侵犯、淋巴結腫大以及遠處轉移核腫瘤動脈期絕對強化值、動脈期相對強化值等觀察指標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非低級別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多次螺旋CT檢查,有助于病情的診斷和分級鑒別。
pNENs;多層螺旋CT;病理分級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neoplasm,pNENs)是一種起源于胰腺彌漫性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腫瘤[1]。目前對于pNENs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對于不能實施手術切除的或者轉移性的pNENs可行局部治療、化療和靶向治療,但是由于pNENs的分級不同,其治療方案也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因此在術前對pNENs患者行影像學評估對于選取適宜的治療方案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對40例pNENs患者的CT征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高參考。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經臨床病理學確診為pNENs的4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為31~72歲,平均年齡為(58.37±2.33)歲。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pNENs病理分級標準[2],將40患者分為低級別pNENs組(19例,病理分級為G1級)和非低級別pNENs組(21例,其中病理分級G2級患者13例,G3級8例)。
1.2 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經臨床病理學確診,且資料完整,術前均行多次螺旋CT掃描增強腹部雙期掃描,圖像質量符合臨床診斷的要求。
1.3 儀器與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Siemens Sensation Cardiac 64排螺旋CT行CT平掃和動態(tài)增強掃描?;颊邫z查時取仰臥位,由頭側向足側掃描,掃描范圍由膈頂至腎臟下部。參數設定為:電壓120 kV,電流200 mA,層厚5 mm,層距為5 mm,軍陣512×512,螺距為0.9。CT增強掃描時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正中靜脈為患者推注碘海醇注射液75 mL,注射速度類3 mg/s,分別在注射開始后的第25秒和第50秒行動脈期和門動脈期掃描。
1.4 影像分析:所有影像資料均由2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yè)從事腹部影像診斷的醫(yī)師,在不知道患者病情的情況下進行獨立分析,當2名醫(yī)師的分析結果不同時,由2名醫(yī)師協(xié)商直至達成統(tǒng)一意見。影像學征象具體分析如下:①病灶部位:包括胰頭、胰頸部、胰體部和胰尾部,當病灶部位較大時,則以病灶主體所在部位為準。多部位出現病變情況時,記錄病變最為嚴重(最大)的部位;②病灶大?。喝〔≡罱M織的橫斷面或者矢狀面、冠狀面的最大直徑線。當出現多個病灶組織時,取最大病灶進行測量;③病灶形態(tài):病灶分為規(guī)則形(圓形、橢圓形、類圓形)和不規(guī)則形(分葉型等不規(guī)則形狀)。④病灶界限:觀察病灶組織與周圍胰腺組織的分界是否清晰;⑤囊變、壞死:分析病灶組織是否有囊變、壞死等情況;⑥鈣化灶:觀察病灶是否有鈣化灶;⑦主胰管:觀察主胰管是否有擴張(直接>3 mm)情況;⑧胰周組織或者血管侵犯:觀察病灶部位與周圍的胰腺組織和血管的分界是否清晰,是否有胰周組織或者血管侵犯等情況發(fā)生;⑨淋巴結:患者是否有淋巴結腫大等情況,結果以掃描層面的最大淋巴結的短徑>1 cm確認為淋巴結腫大;⑩病灶轉移:觀察是否有遠處轉移灶的出現。
CT值計算:動脈期絕對強化值=腫瘤實質部位動脈期CT值-平掃時的CT值。門脈期絕對強化值=腫瘤實質部位門脈期CT值-門脈期CT值;動脈期相對強化值=腫瘤實質部位動脈期CT值-同層正常胰腺實質部位的動脈期CT值。門脈期相對強化值=腫瘤實質部位門脈期CT值-同層正常胰腺實質部位門脈期CT值。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各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進行兩組間差異比較,用Person線性相關分析兩變量之間相關性,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行MSCT掃描檢查結果顯示,低級別組患者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態(tài)、邊界、周圍組織、血管侵犯、淋巴結腫大以及遠處轉移核腫瘤動脈期絕對強化值、動脈期相對強化值等觀察指標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患者在腫瘤發(fā)生部位、病灶是否鈣化、是否有囊變壞死情況、主胰管是否出現擴張、門脈期絕對強化值和相對強化值等指標方面差異性較低,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SCT征象對比(例)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為一種無性別差異、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的復雜腫瘤,無論是那種pNENs均有發(fā)展為惡性的可能性。目前對于pNENs的病理分級主要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2010年提出的以有絲分裂計數和Ki-67指數為觀察指標的分級標準,將pNENs分為G1、G2和G3級三個級別[3]。本次研究將G1級分作低級別組,將G2和G3級別分作非低級別組,以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態(tài)、邊界、周圍組織、血管侵犯、淋巴結腫大以及遠處轉移核腫瘤動脈期絕對強化值、動脈期相對強化值、腫瘤發(fā)生部位、病灶是否鈣化、是否有囊變壞死情況、主胰管是否出現擴張、門脈期絕對強化值和相對強化值為觀察指標。研究結果表明,非低級別組患者的病灶通常較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病灶組織邊界模糊、以發(fā)生胰周組織和血管侵犯、淋巴結腫大、病灶向遠處轉移,這些征象可能與WHO指南中pNENs病理分級基于有絲分裂及時以及Ki-67指標數有關[4],而這兩個指標均可以反映出腫瘤細胞的增殖性和侵襲性。因此pNENs分化程度越低,其病理分級就越高,同時腫瘤的增殖性和侵襲性也越高。
低級別與非低級別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MSCT作為目前pNENs診斷和確認分期的重要方法,其能夠有效的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價值的研究依據,也為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1] 史玉振,王中秋,盧光明,等.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病理對照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1):1618-1673.
[2] 吉帆,征錦.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影像學表現及其診斷進展[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3,34(11):91-94.
[3] 司友嬌,陳靜靜,紀清連,等.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CT表現及其與病理學分級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4,30(4):544-548.
[4] 王齊艷,黃子星,吳明蓬,等.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多層螺旋CT表現與其病理分級的關系[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 23(2):243-247.
R445.3;R736
B
1671-8194(2016)34-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