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英
(昆明市呈貢區(qū)人民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通?;颊咝枰M行終身的血糖控制治療。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對于糖尿病住院患者而言,需要對其實施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此來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對于糖尿病的了解程度,促進患者的康復[1]。本次研究了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分析了無縫隙護理對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與血糖控制情況,具體報告如下。
對本院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進行研究。實驗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2~65歲,平均年齡(52.61±5.65)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11.24±1.24)年;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45~67歲,平均年齡(56.61±5.52)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10.12±1.13)年;兩組之間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情況,并通過注射胰島素等方式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
實驗組采用無縫隙護理干預:(1)建立無縫隙糖尿病護理小組,由資歷較高的護士長擔任管理,小組成員均為經(jīng)過無縫隙護理培訓的護理人員;(2)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進行評估,并對不同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3)健康宣教:詳細告知患者有關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并著重為患者講述糖尿病的注意事項,使患者能夠充分了解疾病;同時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并為患者講述胰島素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4)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讓患者少食含糖量較高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并叮囑患者戒煙、戒酒,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采用自擬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比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分;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情況。
應用SPSS 22.0版本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健康知識評分分別為(6.24±1.56)、(9.03±2.45)以及(28.32±2.71);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健康知識評分分別為(7.78±2.35)、(11.47±3.84)以及(21.03±3.43);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與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代謝性疾病,若是患者的血糖含量控制不當,則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以及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但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通過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控制患者的血糖,使患者了解并掌握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無縫隙護理干預不同于傳統(tǒng)以醫(yī)囑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其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建立有經(jīng)驗的專項護理小組從而做到對患者的全面護理,同時還能夠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有針對的護理計劃[2];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因為受到疾病的困擾,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緒,而無縫隙護理中能夠通過健康宣教,能夠讓患者詳細了解疾病的知識,不但能夠讓患者掌握相關的健康知識,同時還能夠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通過飲食護理,能夠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一步提高康復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為(28.32±2.71)高于對照組患者的(21.03±3.43);且在血糖控制方面,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分別為(6.24±1.56)、(9.03±2.45);而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分別為(7.78±2.35)、(11.47±3.84);由此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護理效果更好,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無縫隙護理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情況,并提高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廣。
[1] 孫淑貞.應用無縫隙護理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血糖控制效果[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3):67-93.
[2] 李 艷.無縫隙護理對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識及血糖控制的影響探析[J] .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5):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