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勐
【摘 要】文章分析影響體育課教學效果的因素,提出多措并舉增強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不斷提高體育課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體育課;趣味性;方法
現(xiàn)代體育教學,倡導以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體育鍛煉的能力為目標。體育課課時有限,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筆者認為,體育課趣味教學法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學校體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怎樣使體育課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一直是人們共同探討的一個課題。
影響體育課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但關鍵性因素是體育課教學中是否具有趣味性。因為趣味性是教學內容中的調味品。它能像磁鐵一樣無形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喜歡體育課、期待體育課,從而使體育課變得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然而,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才能表現(xiàn)出來。采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就會造成不同的教學氣氛和心理影響,而不同的教學氣氛和心理影響又是決定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高低的直接條件。
在此,我們首先從正反兩方面,系統(tǒng)地分析一下趣味性因素對體育課教學到底有些什么影響。
一、缺乏趣味性是導致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根本誘因
“寓教于樂”,這是人們早已熟知的基本教育思想。然而,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嚴肅、整齊、規(guī)范、聽話”等教學標準,以及教師自身的年齡和性格特點,又使體育課教學自覺不自覺地違反了這一基本思想。常聽到一些體育教師埋怨,說現(xiàn)在的體育課不好上,學生不喜歡體育鍛煉,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氣。結果,教師只能被動地教,學生只好機械地學。一節(jié)課下來,弄得教與學雙方都感到很累很累。然而,這種“累”往往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累。出現(xiàn)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課中無“味”,上之沒“趣”,內容單一,形式單調,就好像一道色澤不佳、味道不好的菜,既然學生不愛“吃”,你就無法調動起他們的自覺性與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自身也無法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在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效果肯定不會好?!芭2缓人畯姲搭^”,只能引起學生的厭倦和反感。因此,學生不喜歡體育課,害怕做練習,其原因皆出于此。為了完成老師“強加”的“負擔”,學生只好采取逃課、裝病或躲避練習的方式來給予回報。這樣下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課中沒趣味→學生不喜歡→心理上產(chǎn)生惰性→不積極練習→學不會→喪失信心→課堂氣氛沉悶→課中更加沒趣。
二、融入趣味性使學生對體育課感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強化因素,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才能積極主動而愉快地投入,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要使學生對體育課感興趣,我們的教學內容中就必須增強趣味性,必須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多樣化。一方面,教師要從教學內容中挖掘新穎性和情趣性因素,并在方法上靈活運用;另一方面,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使組織形式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從僵化、單一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把體育課設計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別具一格。只有這樣,才能把教學內容(特別是枯燥乏味的項目)轉變成學生感興趣并樂于接受的語言和行為活動。這好像一道色澤鮮艷、味道鮮美的“菜”,有了學生愛“吃”這一前提,余下的教學問題就迎刃而解,體育課教學就會產(chǎn)生良性循環(huán):課中有趣味→學生喜歡學—心理上輕松愉快→積極進行練習→學得會→增強信心→課堂氣氛活躍→課中更加有趣味。
通過上述兩方面的對照分析,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趣味性是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
三、多措并舉增強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
能使體育教學具有趣味性的方法很多,而且各具特點。這里,根據(jù)筆者的教學實踐介紹如下:
(一)教師以美的形象感召學生,以良好的情緒傳染學生
這是體育課教學具有趣味性的一個先決條件。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水平,以及性格、氣質,儀表和風度等,決定著教師自身能否吸引學生,并使他們受到啟發(fā)與鼓舞。完美的教師形象,有感召學生之功效,使之愉快地接受你的教育,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認同情感,也是贏得和諧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師生之間在交談中,適當?shù)亻_點小玩笑并不是件壞事情。教師總板著面也以顯示自己的威嚴,只能增大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敬而遠之,于教學無益。因此,盡量消除師生之間不平等關系,適時地和學生進行感情交流,并以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緒去傳染學生,使他們的潛意識受到振奮、激勵和鼓舞,從而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這不僅有利于解除學生的思想顧慮,而且有利于徹底展現(xiàn)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使體育教學輕松愉快,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
(二)教學內容之間相互穿插
我們常說,寫文章不能一個逗號到底,做練習也不能自始至終一成不變,必須根據(jù)實際需要合理調整。那種為了突出重點,整堂課“跑個沒完,跳個不止”的做法是死板的。其實,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如長跑、隊列練習與活潑、歡快的項目如球類、游戲穿插起來,上肢的運動項目如鉛球、壘球與下肢的運動項目如跳高、跳遠穿插起來,教學效果會好得多。比如:在隊列練習之前,先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結束后再進行隊列練習,可以達到相互調節(jié)、相互促進的目的。又如:一節(jié)課中,前20分鐘男生練習鉛球,女生練習跳遠;20分鐘后進行交換,男生練習跳遠,女生練習鉛球等,既能全面地鍛煉學生身體,合理的調節(jié)運動負荷,又能使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靈活多變,富有情趣。
(三)課中插入幽默語言和有趣的活動
課堂時間很緊,但我們用兩三分鐘的時間,插入一些幽默語言或有趣的小活動,會使緊張、枯燥的練習產(chǎn)生“潤滑”作用,從而收到想象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做騰越“縱馬”的練習時,由于學生有畏懼和怕羞心理,總是你推我、我推你不積極練習。此刻,教師可以面帶微笑地說:“跳不過‘縱馬就不算男子漢!”這句具有激勵性的幽默語言,必然使學生心理上受到刺激,從而激發(fā)學生爭先恐后地進行練習。又如,在講解隊列要求時規(guī)定,10秒鐘內未能按時集合的同學,罰做10個俯臥撐,你可說成“……獎給10個俯臥撐”,把“罰”字說成“獎”字,逗人發(fā)笑,耐人尋味,學生必然會很樂意的接受你的訓練與“處罰”。再如:課前猜一個小謎語,思考一個智力問題;課中做一個小游戲,進行一下集中注意力練習;課后做一些蛙跳,蹲馬步等素質練習,然后再用柔美的舞蹈動作進行整理、放松等,都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且趣味無窮。
(四)練習前,介紹項目的發(fā)展盛況
簡單介紹一下練習項目在當今的發(fā)展盛況,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練習熱情。比如:在做跳遠練習前,教師簡單地介紹一下跳遠的發(fā)展情況,是誰創(chuàng)造跳遠的世界紀錄,又是誰打破了世界紀錄,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將如何等,既能使學生了解到一些體育知識,又能激勵學生積極練習,使得教學趣味盎然、樂此不疲。
(五)不斷更新比賽方法
比賽法是體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的優(yōu)點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但常年如一日的比賽方法,會使學生覺得老調重彈,缺乏新鮮感,使比賽始終處于一種平淡狀態(tài),達不到更深層次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倘若我們更新一下比賽方法,就會使教學耳目一新。
(一)“男追女”比賽法
即在短跑練習時,在規(guī)定的距離內,采取女生在前,男生在后,相距10米,同時起跑,女生不讓男生追上,男生則設法追上或超越女生,如此依次進行練習。這種異性之間相互追逐場面,具有強烈的新鮮感,會使得教學氣氛異常緊張、活躍,而且吶喊助威之聲不絕于耳,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短跑成績,而且使本來枯燥乏味的短跑練習變得新穎有趣、獨具一格。
(二)“牽連式”比賽法
即“觀眾”與“運動員”之間相互牽連的一種比賽方法。比如,分四組進行往返跑的接力比賽,先讓第一組與第二組進行比賽,哪一組輸了,每位成員都要罰做10個俯臥撐。但有一個條件,第一組輸了要牽連到第三組,即第三組的成員也要跟著做俯臥撐;第二組輸了,要牽連到第四組,即第四組的成員也要跟著做俯臥撐。反之,輪到第三組與第四組比賽時,也要相應地牽連到一、二組。這就把所有的成員都相互牽連起來,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比賽群體。這樣,比賽起來“觀眾”與“運動員”都會動員起來?!坝^眾”助威吶喊,指點方法;“運動員”則以高昂的斗志、飽滿的精神,投身于激烈的比賽之中。這種激烈、歡快的競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而且能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善于創(chuàng)新,就會發(fā)現(xiàn)能使體育課教學具有趣味性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選擇和合理運用這些趣味性因素,從而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服務。
四、正確處理趣味性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每節(jié)體育課都有計劃地安排了一定的教學內容。但是,講求趣味性教學,并不是不要教學內容,而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入“調味品”,是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更加完美。因此,我們談到的“趣味性”,并不是簡單的“樂一樂、玩一玩”,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教學目的。如果說“趣味性”只是一種形式的話,這種形式是直接為教學服務的。
趣味性來源于豐富的教學內容之中,教學應該也必須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挖掘積極有用的趣味性。單純地從興趣出發(fā)或過分地強調技術傳授的傾向,都不是科學的。只有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體育教學這道“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yǎng)豐富,才能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