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上個世紀已來,互聯網迅速發(fā)展,信息的自由交流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它從各個方面影響了人類的生存方式。當前,網絡行為問題已成為—個世界性問題。網絡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不適當的接觸和使用互聯網,出現了行為偏差,大學生成為最易產生網絡行為問題的群體之一。近年來,大學生網絡行為研究受到社會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等領域的共同關注。本文依據中國知網(CNKI)來源期刊文獻,梳理1999年至2018近20年的相關研究成果,回顧與總結當前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研究成果,挖倔出更為普適性、真知性及正確性的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應對策略。
1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界定和表現研究
本文提到的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主要指大學生的網絡失范行為。“失范”這一概念是在1897年由迪爾凱姆在其著作《論自殺》中闡釋。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是大學生違背了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和所應遵循的特定行為準則要求,不適當地接觸和使用互聯網絡,而導致在虛擬的電子網絡空間里出現行為偏差,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事實危害。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中,網絡行為問題普遍存在,從倫理角度和內容將大學生的網絡失范行為區(qū)分為網絡道德失范行為和網絡犯罪。其中網絡道德失范行為包括了網絡成癮、瀏覽色情網站、侵犯他^隱私等方面,網絡犯罪包括網絡詐騙,網絡侵權行為,網絡暴力行為。有調研顯示,七成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網絡依賴。同時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歸納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表現: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存在工具化、娛樂化和虛幻化的錯誤認識;具有上網目的娛樂化、上網時間隨意化、上網場所寢室化、網絡依賴明顯化、網絡影響嚴重化等特征;具體表現為沉迷于網絡游戲、沉迷于網絡虛擬關系、沉迷于網絡海量信息,沉迷于網絡色情等;具有戲劇性、肆意性、侵犯性等基本特征。
2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的形成因素研究
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不僅有外部環(huán)境和外在條件的影響,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自身的心理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學者們對此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可以歸納為四大方面:一是網絡自身因素。網絡在組織結構上具有開放性與分散性。網絡的開放性和分散性使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的價值觀、信仰、生活方式、文化差異、思想觀念存在于網絡當中。對處于成長期的大學生網民來說,極易造成價值的多元性。一些消極、反動的信息也極易進人大學生的視野,沖擊大學生的三觀。二是在信息資源上具有海量性與共享性,在運作方式上具有虛擬性與交互性,在技術上具有普及化與個性化等。而大學生正處于身心不斷成長,三觀也沒有完全成形的階斷,以上網絡環(huán)境成為了網絡行為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悄無聲息地埋下了陷阱和圈套。二是社會環(huán)境因素。當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解構、道德相對主義的盛行、規(guī)范意識的淡漠等社會環(huán)境也誘使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三是高校管理因素。當前高校在大學生網絡行為規(guī)范管理中要么存在制度與措施形同虛設,要么采取重懲戒輕疏導、重管理輕宣傳、重制度輕環(huán)境、重外因輕內因等剛性教育,導致大學生網絡行為規(guī)范管理效果不盡人意。四是學生個體因素。性別、年級、專業(yè)、生源地、網齡、家庭特征等不同程度地影響大學生網絡使用行為。
3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的應對策略研究
學者們對此研究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加強高校教育管理。高校應該轉變育人理念、整合育人資源和創(chuàng)新育人載體,將網絡行為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實現網上網下互動、疏與導相結合、自律與他律并舉。其二,健全相關制度法規(guī)。國家應該不斷完善網絡立法體系,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的網絡規(guī)章制度,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以網絡立法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提高執(zhí)法能力,凈化網絡空氣,建設有序的互聯網環(huán)境。其三,完善網絡技術監(jiān)控。積極研發(fā)網絡防病毒技術、網絡信息過濾技術、網絡輿情預警技術、網絡“防沉迷”技術等社會惠及面廣、公共性強的技術,從技術層面防控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其四,提升學生網絡素養(yǎng)。圍繞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提升,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覺,創(chuàng)新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植針對大學生的支持系統(tǒng),提升高校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是實現大學生網絡行為自我規(guī)范的根本所在,也是大學生實現上網目的學習化、上網時空規(guī)律化、網絡使用科學化的關鍵舉措。
但同時亦可看出,目前對于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研究主要是將大學生作為—個同質的整體,探討問題形成的因素并提出解決對策,較少考慮類別差異,所提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此,若能利用潛在類別分析技術對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特征進行研究,提出針對不同類別的管理、教育和心理輔導策略,將更有助于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