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紅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 江蘇南通 226600)
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①
施曉紅
(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南通 226600)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以往的教學是一個目標,一個教材,一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一樣的評價方法,這樣從學生的平均水平出發(fā),不能滿足來自于不同的專業(yè)、有著不同的特點的學生,不能很好地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有必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因此,通過對選修健美操的兩個班的學生進行為期兩個學期的分層互助教學,研究表明,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健美操 教學 分層 互助 模式
分層教學模式是在承認學生差異之客觀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上,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把一個班級或幾個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多個層次,分別提出與各層次相對應的教學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以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佳發(fā)展。分層互助教學模式是在分層次教學和互助合作學習兩個單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發(fā)展而來的。它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有利于貫徹因材施教思想,注重學生差異,體現(xiàn)學生個性發(fā)展。在教學中實施分層互助教學,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語文、數(shù)學、音樂本14和本15兩個班共80名同學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對照班。把實驗班分為A、B、C三個層次,三組不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評價方式,實驗時間為二學期。實驗結束后采用組間對比的方法進行比較。
對學生進行分層就必須要先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內外因進行全面分析考查。教學中先對實驗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統(tǒng)一授課,然后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測試,再進行選項動機、學習興趣的調查,再結合學生學習態(tài)度、出勤情況,最后再征求學生的意見,結合學生的整體情況做適當調整,把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建立層次學習檔案,跟蹤記錄各層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對實驗組進行分層互助教學,對照組實行傳統(tǒng)教學。實驗時間為兩學期36周(見表1)。
2.1 教學目標的分層
教學目標是學生預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也是考核教師教學活動的標準。因此,在制定目標前,我們必須充分地了解學生,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可能發(fā)展水平,分別制定符合學生情況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比如:A層次,設置一級目標,學生對健美操有一定的興趣愛好,學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簡單套路,動作技術一般,能創(chuàng)編出流暢的動作隊形,可適當?shù)亟档鸵?,樹立學生的信心。B層次,設置二級目標,對健美操比較感興趣,學生能掌握比較復雜的套路,基本技能良好,能在老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基本完成健身健美操的創(chuàng)編,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C層次,設置三級目標,對健美操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動作技能優(yōu)秀,能進一步提升能力,能自編自練成套動作,并能指導學生進行健美操練習,具有終身體育意識。
2.2 教學過程分層
教師在充分了解教材的情況下,充分地了解學生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對于A層學生,加強基本步法、簡單組合的練習,逐步過渡。對于B層學生,可以練習一些在節(jié)奏、路線、方向上多變化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基本技術的掌握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編合作能力。對于C層次學生,安排套路動作,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肌肉的控制力,提高動作的表現(xiàn)力,要求更高地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能,并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樹立終生體育意識,做到學無止境。
3.1 動作技能的分析
將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基本套路的考核成績進行技術分析,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學生在動作的熟練度、動作的力量幅度、動作的表現(xiàn)力上有明顯的差異,在動作力度幅度、總成績上具有非常顯著差異。分析其原因,認為在分層互助教學中,我們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對于完成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學生比較有信心,不存在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中小組中同學互幫互助,進一步地加強了學生的信心,讓學生感覺更有沖勁,練習中不感覺孤獨感,而且互幫互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互相糾正動作,從而提高動作技能。
3.2 學習興趣、學生自信心和學習態(tài)度的分析
將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非智力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學習態(tài)度上有明顯的改善(見表3)。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分層互助教學模式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提高。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動作技能的分析(±S)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動作技能的分析(±S)
注:統(tǒng)計結果以P>0.05為無顯著性差異,P<0.05為顯著性差異,以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
指標 實驗班動作熟練度 3.98±0.45動作力度、幅度 3.63±0.54動作表現(xiàn)力 2.78±0.62總成績 84.02±6.04對照班 t P 3.54±0.51 2.63 0.016 2.96±0.31 5.4 0 2.23±0.46 3.29 0.03 76.9±6.42 7.90 0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非智力因素的比較
互助的教學模式的運用,加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間相互幫助溝通,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氛圍,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分層教學模式讓學生體會了收獲的樂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進行組間的指導,不僅加強學生的指導教學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友誼,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強了老師和學生間的互動,寬松的教學氛圍,良好的學習風氣,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服務觀念,還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工作能力,制定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計劃,根據(jù)學生情況不斷完善,要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反思能力。
[1]王向東.高校體育分層教學模式的問題分析與優(yōu)化策略[J].山東體育科技,2012(3):74-77.
[2]候玉鷺,黃釗林.分層互助教學模式在體育院校排球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1):90-92.
[3]喬誠,許建生.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6):88-90.
[4]葉琳,劉文霞.對分層教學途徑的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2):11-13.
[5]吳曉陽.普通高校體育課實施分層教學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9):115-120.
[6]彭昕,權斌.籃球選項課分層分組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1(3):78-80.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059
G831.3
A
2095-2813(2016)12(b)-0059-02
施曉紅(1980,10—),女,漢,江蘇南通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