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光+肖長順
摘 要: 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并且“表達”出來、“表達”精彩,兼而顧及的教學策略是問題驅動。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思考學習優(yōu)秀作文的選材與語言表達,思考自主作文的選材與表達。問題驅動,把作文選材與表達有效銜接起來。
關鍵詞: 問題驅動 銜接作文 選材與表達
作文教學,簡單地劃分,大略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無為派,平常都沒怎么進行作文教學,只是布置作文題目交由學生去寫,就了事了。更有甚者,作文壓根就沒有布置學生去寫。一種是讀書派,強調多讀多看,“書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種是技法派,教學上作文技法一套加一套。
無為派,因教師的無為,導致學生的難為、不為,素材選取、作文扣題、技法運用等,學生腦子里連意識都還沒有閃現(xiàn)。讀書派,或多或少地帶動學生對“文章”的見識,帶動學生對“作文”的感悟,但因為教師引導不足、教學相長不足,對“文章”的見識也好,對“作文”的感悟也罷,多半依賴學生自主程度與感悟程度。技法派,過于看重技法,忽略作文能力是習得性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此外,技法派或許沒有意識到,五花八門的這法那法,只是你或者理論家的感悟、概括,而不是學生的感悟、認識,如此相當多的技法學生學不來用不了,是不是情有可原、不言而喻呢?
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學應該既促進學生對“文”的學習,又引導學生對“作”的實踐。那么,既促進學生“學文”,又引導學生“習作”,從而帶動學生在作文上、在素材的選取與表達上兼而得之,獲得師生相長、教學雙贏,教學上有沒有這樣一種便利的教學策略呢?
綜觀自然科學發(fā)展,無一不有這樣一個鮮明特性——產生問題,探索問題,科學發(fā)展。說絕對一點,驅動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與前進,是一個問題。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并且“表達”出來、“表達”精彩,是否可以以“問題驅動”“銜接”它們呢?可不可以將“問題驅動”作為這樣一種教學策略呢?回答是:可以。
一、問題驅動學生學習佳作選材與表達二合一
1.學習佳作的選材與表達
素材,文學、藝術的原始材料。它來源于生活實際,未經總括,未經提煉。在作文中,如何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并且如何把選好的作文素材表達出來,甚至精彩地表達出來,向佳作學習,無疑是效率較高的一種方法。這方面,古今中外,范例比比。可問題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佳作,并且學習選材與學習表達有效銜接起來呢?經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帶著問題學習,這樣的學習更有驅動性,更有利于教與學的齊頭并進。
如2014年中考湖北黃岡一考生佳作《成長路上,有你真好》,教師可引導學生這樣問與思:第一,作者想表現(xiàn)什么:表現(xiàn)母愛。第二,文章寫什么:整體內容方面,文章以一天之內作時間點,母親為我清晨準備白開水,夏日午后準備綠豆湯,夜晚準備熱牛奶。局部段落方面,寫了陽光射進玻璃杯,鋪墊出白開水淡而有味(目的是什么)。寫了母親關心我的熱,引出冰涼的綠豆湯。寫了做練習題焦躁,引出母親的鼓勵。第三,用什么寫法表達:用景物描寫寫清晨陽光,用語言描寫母親的關切與鼓勵。
在表現(xiàn)什么、寫什么、用什么寫法三大問題的驅動下,這樣梳理一番,是不是感覺到表現(xiàn)母愛的選材更具體可感?是不是感覺到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不難?是不是還感覺到,把選好的作文素材表達成文,不再那么無從著手、下筆無言?本著追求簡單有效,遇到心儀的優(yōu)秀作文,我們可以這樣帶著問題學習一番,從而把選材學習與語言表達學習連接起來。
2.學習佳作的創(chuàng)新選材
高分作文常常這樣:同樣的立意,獨特的選材;同樣的素材,獨特的立意或獨特的寫法、結構。概而言之,作文要時時想著創(chuàng)新,想著創(chuàng)新立意、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新表達。但無可否認,作文創(chuàng)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會學會,也要大容量地學習,帶著問題驅動學習。
如2014年中考湖南益陽一考生佳作《我與書卷有個約定》(作文題目是“我與 ?搖 ?搖有個約定”),教師可引導學生這樣問與思:第一,創(chuàng)新在哪:作者寫“與書卷有個約定”,內容震撼。第二,文章寫什么:先寫“書如老友,邀我同游上下五千年”,然后寫“書如老友,讓我明白人生真諦”,最后抒情點題:“書卷啊,還記得我們的約定?這一生,我只愿與你長相廝守,永遠猶如一對老友。席地而坐,一手香茗,一手書卷,我便擁有了整個世界?!钡谌?,用什么寫法表達:文章主要用了排比、引用。第一部分,寫了與《詩經》、屈原、曹操、李白、李煜、李清照同游上下五千年。第二部分,寫了簡·愛、林黛玉、思嘉、魯迅、驕兵必敗、陶淵明啟悟,明白了人生真諦。第四,聯(lián)想到什么:與交警有個約定,以他們的文明執(zhí)法表現(xiàn)對文明的呼喚、對守法的呼喚,以他們的身體狀況與感受表現(xiàn)環(huán)保的迫切,以他們日復一日的一樣的工作表現(xiàn)世界因平凡而有序、祥和……與諸葛亮有個約定,學他廣納建議,學他不妄自菲薄,學他公正嚴明,學他善于識人,學他盡職盡責,學他臨危授命用挑重擔……
在創(chuàng)新在哪、寫什么、用什么寫法、聯(lián)想到什么四個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對優(yōu)秀作文創(chuàng)新選材的學習不再蜻蜓點水,而是多了一個心眼,多了一種思考。這樣的學習日積月累,那么,創(chuàng)新選材就不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二、問題驅動學生自主寫作選材與表達二合一
作文的教學與學習,最終目的是達到葉圣陶所提倡的“自能作文”境界。自能作文,簡而言之,就是自能選材、自能表達。教學中常??梢钥吹?,學生作文要么想不到,要么想到卻不能表達出來。如此,如何兼顧自主選材、自主表達呢?問題驅動。如《說說我自己》作文教學,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后,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期達成。
問題驅動選材:為什么說說我自己?從誰的角度說說我自己?我自己是誰?什么時候說說我自己?向誰說說我自己?說說我自己什么?在哪里說說我自己?
問題驅動表達:整體上全文用什么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戲劇、影視腳本、播音稿、訪談錄、QQ體、演講稿、日記體、書信體、寓言……)?表現(xiàn)什么?各個段落準備寫什么?用什么寫法?目的是什么?
為什么說說我自己,從誰的角度說說我自己……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選材系列,選一個自己更有體會、更能構思的素材,順理成章。用什么文體,用什么寫法,組織語言,表達內容,都進行一番思考。在這些問題多角度多方面的驅動下,“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劉勰《文心雕龍·神思》),選材與表達漸漸想通、明了,自能作文潛滋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