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文成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提綱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對山東省淄博市實驗中學健美操的師資情況、課程現狀、場地器械及學生學習健美操課的現狀等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并針對實驗中學健美操師資及硬件資源缺乏、課時過少課程內容單一、學生成績考核系統(tǒng)不夠完善等調查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旨在為淄博市實驗中學更好的發(fā)展健美操提供有益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淄博市 調查研究 健美操 課程實踐
健美操運動是中學體育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體育課程教學的發(fā)展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健美操課程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學校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同時把這項運動作為低分學生的特長發(fā)展,發(fā)展健美操特長生以提高升學率,此外,高中階段學生的壓力是最大的,也正是身體發(fā)育、骨骼定型的階段,而健美操可以愉悅身心、塑造形體、培養(yǎng)氣質等等,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研究健美操運動在中學體育課程中的教學情況,筆者對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進行了樣本調查與分析。
一、淄博市實驗中學體育教師的健美操教學能力與水平分析
根據調查,該校共有6名體育教師,其中兩名健美操專業(yè),一名為研究生學歷達到了健將水平,一名為本科學歷,是健美操二級運動員,其余四名均未受過健美操的專業(yè)培訓,只通過視頻等資料了解和學習了健美操的基本知識、基本動作和所要教授的成套動作。該校體育教師健美操的繼續(xù)教育情況不是很理想,體育教師繼續(xù)學習健美操對于更好的發(fā)展健美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只有教師不斷地學習健美操,才能為教學健美操注入新的能量。
二、淄博市實驗中學健美操教學目標及教材分析
經過對市實驗中學體育教師的訪談調查得知該校健美操課使用教材為該校自編內部教材,由兩名健美操專業(yè)的教師商議編著而成,且高一至高三只用此一本教材,無其他輔助材料,健美操課教材過于簡單和單一。實驗中學健美操的教學目標沒有細化到班級,是以年級為單位制定的,教學目標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成果,所以該校健美操教學目標有待修改。
(一)淄博市實驗中學健美操教學內容及難易程度分析
據對市實驗中學體育教師的訪談調查得知,該校健美操高一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了解學習健美操的基本知識,學習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使學生能自編出簡單地基本步伐動作組合。
三、淄博市實驗中學健美操教學方法和手段分析
體育類課程與文化課課程有很大區(qū)別,體育類課程大多都在室外操場以課外活動為主,理論課為輔。以教師教授為主,教材為輔。所以教學方法大都以演示法和練習法為主。市實驗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健美操都用到了示范講解法、分解教學法和練習法。另外個別教師也融合了啟發(fā)法、自學法、游戲法和比賽法輔助教學健美操。健美操在健身房發(fā)展最為迅速,所以應多以帶操、領操等時尚的代課方法教學學生,使學生更輕松健康的學習。總體來說該校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有待于創(chuàng)新和完善。
(一)淄博市實驗中學健美操考核和評價方法分析
通過調查訪問得知該校沒有完整系統(tǒng)的健美操評價體系,均由代課教師直接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該校沒有統(tǒng)一的考試以及評價細則,所以實驗中學健美操考核評價系統(tǒng)存在很大漏洞,這會影響學生學習健美操的積極度及認真程度。
(二)淄博市實驗中學健美操器械情況分析
健美操對力量和柔韌都有一定要求,所以對器材的需求很大,該校無專門的健美操器械室,總體而言該校的器械設施情況很不理想,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經統(tǒng)計,學生最希望通過健美操獲得的三項為:緩解學習壓力、塑造形體、娛樂身心。但是該校學生課余時間練習健美操和參加健美操活動的情況不理想,影響該校學生學習健美操的主觀原因是學生怕影響學習成績,客觀原因是該校沒有良好的場地和設施。
四、淄博市實驗中學學生認為教師上好健美操課的表現方面分析
根據調查,實驗中學學生認為有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是教師上好健美操課的首要表現,其次為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再次為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水平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嚴謹活潑的組織教學和具有引導學生體育鍛煉能力選的學生較少,說明學生們更加注重教學內容、教師的道德素質和教學方法。
(一)淄博市實驗中學學生對健美操的發(fā)展及影響其發(fā)展因素的看法分析
絕大部分學生都非常支持健美操在學校大力發(fā)展,根據調查問卷結果統(tǒng)計,所有學生都認為影響學校健美操發(fā)展的原因是場地設施和學生負擔過重,95%的學生認為影響健美操發(fā)展的原因還有領導不夠重視,資金缺乏,宣傳力度不夠。78%的同學認為還有教材資料、教學方法手段教師素質和教學內容也是影響健美操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馬鴻韜.現代健美操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 毛振明等.學校課外體育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3] 馬建國.淺談中學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