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世衛(wèi)
摘要:英語新課標中指出語法教學要從用的角度出發(fā),與邏輯思維、語言意識、篇章語境、題材體裁、詞匯用法和文化聯(lián)系起來。因此,語法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必須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提高語法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在沒有足夠的習得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想寫出或說出正確標準的英語句子只能通過掌握其詞法、句法和語言運用規(guī)律(語法)的途徑來達到目的。但我們所面臨的現(xiàn)狀是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下,在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影響下,英語學習效率很低,且學習英語的興趣消磨殆盡!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模式來講語法(呈現(xiàn)語法規(guī)律——舉例講解——練習),這樣雖然省時,但后果卻是: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會毀滅大多數(shù)學生僅有的學習興趣。針對我們學校學生的英語教育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且有一定的效果?,F(xiàn)將我的嘗試和想法闡述如下。
一、重視語法課的情感教育
我個人認為語法課的情感價值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和設計:首先從語法課的根本作用考慮——為了正確地使用語言,完成交際任務。有了現(xiàn)實使用價值學生自然就有了接受這堂語法課的初步愿望,即想接觸并了解的感情基礎!比如講到虛擬語氣,我用周星馳的一段精彩的中英文電影對白引出新課,最后要求用所學虛擬語氣以“停止冷漠,如果我 ……”的話題用英文討論剛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熱點新聞---年僅兩歲女童小悅悅被車碾軋兩次,七分鐘內有18個路人經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后一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救起遭碾壓的孩子。以此來結束本節(jié)語法課。讓學生感知到這種語法現(xiàn)象就在我們身邊!其次,從道德情感上考慮。每堂語法課的內容,小到每個例句都應該來自于每個學生的個人體驗或共同體驗,而不是來自于語法書中的脫離大家生活或過時的一些例句。這樣的句子所傳達的不僅是語法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個人的英語思維意識和教育的影響。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自然地傳授給學生一種正能量:師生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發(fā)揚相互理解,信任和幫助,老師個人應該展現(xiàn)給學生的是積極,陽光,友愛,包容的個人魅力。
二、豐富課堂活動形式
語法課不像閱讀課,或內容有趣生動,或課堂組織形式靈活多樣。但只要教師善于花心思,總能找出比較有效的能為語法內容服務的課堂形式。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也在餞行著這樣的真理。我聽過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聽過山東兗州一中的“循環(huán)大課堂”模式以及看過陜西宜川中學的“導學案”模式……。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是想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得到更加有效地傳授并被學生掌握。但我不會把我的教學過程變?yōu)橐陨系哪撤N一成不變的模式。因為我認為任何事情一旦被模式化就會失去創(chuàng)造的樂趣,失去生命力。教學也是老師的一個創(chuàng)作過程,一旦模式化,何談創(chuàng)造!何談教學風格和特色!
通過多變新穎的教學形式,學生課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參與度明顯也提高了,語法課堂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取而代之的是通過主動的探究與合作,自然地理解和懂得了某個語法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和用法??傊n堂形式是多樣的也是隨機的更應是情景化的東西,這樣課堂才有生命力,才有吸引力。
三、從吸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法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關注英語語法課
中的起(導入)、承(過程)、轉(轉折,過度)、合(結尾)環(huán)節(jié)中的有創(chuàng)意的充滿趣味性的活動設計通過每個過程的精心設計,可以使乏味的語法課堂也充滿挑戰(zhàn),充滿樂趣……。這些趣味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堂進行過程中的激趣點或者說小高潮,讓語法課能像電影藝術一樣有吸引人的“情節(jié)”。我的教學過程中有兩方面做得最好,且有明顯的效果。注重語法課的起(導入)和合(結尾)。我用過大話西游里面的經典愛情對白表演開啟過我的虛擬語氣講解;我用過學生們的“每日新聞播報”形式引導過我的時間狀語從句講解課;我還用過對學生的訪談形式為學生們打開過一般過去時的講解課……。但回顧一些我所講的不如意的語法課主要癥結在于承(過程)和轉(轉折,過度)的過程中欠缺創(chuàng)意性、趣味性的活動,只注重了知識性和調理性,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往往是感覺最疲憊的,更需要有外界積極的刺激來緩解這種情況,這就需要老師用智慧設計出符合語法情景,課堂實際,學生實際的趣味環(huán)節(jié),讓整堂語法課高潮迭起,學生注意力始終被老師的課堂內容和設計所吸引。
四、語法課的學習應延伸至每堂課,學生生活的每一天
這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任何割裂語法與語言交流實際的語言學習方法都是違背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當然也是無效的。語法學習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教師應該在有限的條件下,有意創(chuàng)地設出各種條件和機會給學生打開更多的語法學習通道。比如對學生從高一開始要求:輪流每人每節(jié)課前5分鐘背誦并教讀課本中1-2句重點句型,當然為了調節(jié)偶爾還會穿插一些其他活動(英語笑話、英語故事、小組句型背誦小測驗或簡短的比賽……);從高二開始又有了新的要求:利用課前的5-10分鐘,以組為單位,組織一段英文“新聞播報”2-3則新聞報道,內容不限;還有利用微信群相互交流英語方面的問題;開展英兩句話英語日記活動等等,讓同學們在豐富的活動中不知不覺運用語法從而掌握和內化語法。這樣語法課也不再是枯燥困難的代名詞了。
五、越自然的語法課獲得的效果越好
這種自然來自于老師與學生平日課堂內外的真誠相待和默契,來自于教師性格品質文化的綜合修養(yǎng)。其實我認為這種“自然”的保持往往反映的是一個老師的教學特色,這對于一個老師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這樣的“自然”老師就有可能已脫離了刻意的模仿學習階段,有了這樣的感覺老師也不自覺成為學生心中定位的“激情活力型教師”、“學識研究型教師”、“風趣幽默型教師”、“親和耐心型教師”等等。
實踐出真知,以上幾點是我對自己這幾年語法課的思考學習和嘗試。不論好與壞我一直在用心查找、積極改進,并不斷反思我的教學過程和行為,只希望使自己更快進步,使學生受益。我認為語法課對我所教的學生很重要也很必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會不斷總結和嘗試更多的方法來促進我的語法課堂,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于我的語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