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新課改的要求,藝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開展藝術教育成為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途徑。藝術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審美修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全面發(fā)展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藝術教育;審美意識;全面發(fā)展
當前,許多學校仍守著應試教育,以提高升學率為唯一目標,并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業(yè)績。只要考試范圍之外的課程,一律不去“浪費”時間?;谶@一思想,中學階段的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學科的教學工作,被視為教育的附屬品。學生的大部分時間被追求成績,重視比賽的考試課程占用。使藝術教育不能步入正規(guī),造成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缺失。藝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方法,提高審美意識,形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學階段開展藝術教育有利于開闊眼界,拓展思維
中學階段是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接受豐富的知識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而藝術思維包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更側重于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chuàng)造活動的實驗室”??档聦Υ俗隽诉@樣的描述:“藝術是神圣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范疇?!边@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原創(chuàng)性,是一個發(fā)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因此,藝術教育學科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發(fā)個人潛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二、中學階段開展藝術教育有利于緩減壓力
中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學習壓力大,面對中考,高考各方面的壓力。中學生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凈化能力小等問題。而藝術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系最為緊密,并能在人的理性和感性沖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簡單化”向“藝術化、審美化”轉變,因而具有心理療治作用。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并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fā)泄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借助于表演回歸自我等等,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藝術讓中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得到放松。
三、中學階段開展藝術教育有利于文化課學習
藝術學習是一種感性的認識,它通過形象思維擴展大腦思維模式,有助于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藝術教育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共同作用的產物。這種思維方式可以轉變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文化課的學習,對學生思維的調節(jié)有重要的作用。
四、藝術教育有益于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識
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他們正處在心理、生理的發(fā)育期,對生活的追求有著無限美好的向往,但對生活的認識不盡相同。有的認為莊重高雅是美,有的則認為趕時髦攀比是美。這就需要藝術的引導。美學家羅丹曾說過“藝術就是情感”。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中灌注了作者的激情,充分發(fā)揮了作者的想象力,它能使學生啟迪智慧、凈化心靈、美化思想、升華感情,在欣賞中使人回腸蕩氣,心曠神怡,迷戀向往,同時作品情感越強烈,越能打動人,越能影響人。而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是藝術欣賞。學生可以從欣賞一副優(yōu)美的畫,一段美妙的音樂,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中感受美,并能從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進而改變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態(tài)度。
五、中學階段開展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審美意識,促進美感的形成
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yǎng)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chuàng)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教育對于喚醒與塑造中學生的美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個學生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關鍵在于能否被積極地喚醒,并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過藝術教育,在學生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對美的感受、感知以及領悟能力。因而,藝術教育對美感的形成具有極為重要作用。一旦學生形成審美的意識之后,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思想,行為,最終改變生活方式。
六、藝術教育讓人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合作和交往
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使用一系列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信號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對于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形成意義非凡。同樣,參加藝術學科的集體學習過程,就是合作和交際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而這些能力對學生當下和未來的生活都極為重要。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有助于學生的人格形成。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逐漸形成初淺的平衡、空間、架構等意識,并會根據(jù)這些來形成和諧的性格,不斷滋養(yǎng)精神、涵育生命、圓善人性。藝術教育在培養(yǎng)記憶、觀察能力的基礎上,一定伴隨著聚精會神、堅持不懈、有的放矢等方面的素養(yǎng)。而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學習過程也是促使學生形成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穩(wěn)定的、統(tǒng)整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的過程,無疑對人的當下生活,對今后的成長、發(fā)展,對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七、藝術教育陶冶人的情感,塑造完善個性
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給予受教育者情感熏陶,促進人的情感升華,訴諸情感觸動,給予人的心靈感情微妙而直接的滲透。人們在音樂的旋律中情感起伏,在美術的色彩光影中心弦觸動,在舞蹈的身姿中身心愉悅,在影視的聲畫世界沉浸共鳴。藝術教育的情感呼應是綿長溫熙而充滿審美韻味的。馬克思曾說過,未來社會的教育應是一種使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fā)展的教育。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嚴重壓抑了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因而也嚴重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培養(yǎng)出的是一些自會死記硬背的應試機器。個性的自由發(fā)展是人的充分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的基本條件,而要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藝術教育是必不可少。缺乏個性的人格是不完善的,有個性的人格,才能懷疑,才能批判,才能標新立異,最終才能創(chuàng)新,才能迎合社會需求。
21世紀的人才是有知識、有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因此,中學生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還需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幫助加強審美藝術教育,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整個社會形成健康的、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當代學生良好的素質,提高生活品位。成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中堅力量。